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切除术麻醉管理二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郑铁华 尹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8-1238,共1页
例1患儿,女,足月剖宫产21d,4kg,因“嗓子呼噜3周”入院,电子喉镜提示会厌囊肿。
关键词 会厌囊肿 囊肿切除术 麻醉管理 先天性 新生儿 电子喉镜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eal喉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心钠素和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夏瑞 朱志兵 +1 位作者 毛庆军 朱永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别采用Proseal喉罩(Proseal-laryngeal mask airway)静吸复合全麻与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静吸复合全麻对病人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皮质醇(cortisol,COR)的影响。方法: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别采用Proseal喉罩(Proseal-laryngeal mask airway)静吸复合全麻与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静吸复合全麻对病人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皮质醇(cortisol,COR)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Proseal喉罩静吸复合全麻,Ⅱ组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记录麻醉插管前后和拔管前后HR、MAP、ANP、COR的变化。结果:Ⅰ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ANP、COR变化不明显,Ⅱ组气管插管前后HR、MAP、ANP、COR明显升高。Ⅰ组拔除喉罩后HR、MAP、ANP、COR的变化较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明显减轻,而且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ANP、COR又进一步升高。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术中使用Proseal喉罩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可显著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麻醉 吸入 PROSEAL喉罩 心钠素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志兵 吴芳 +1 位作者 夏瑞 张军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效果。方法48例择期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0.5%罗比卡因行后路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手术后...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效果。方法48例择期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0.5%罗比卡因行后路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手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48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6.3±1.1)和(9.2±2.3)min,维持时间分别为(420.2±18.1)和(307.4±26.5)min。手术后24 h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采用罗比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进行手术,循环稳定,对全身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置换术 股骨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期间经气管导管导引置胃肠减压管在困难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高平 夏晓东 夏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14-2114,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导管导引 胃肠减压管 置管困难 全麻期间 一次成功率 麻醉期间 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术并发舌下神经麻痹一例
5
作者 夏瑞 柳德洪 张晓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95-495,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全麻术 舌下神经麻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 气管插管困难 阿曲库铵 导管套囊 咽喉部损伤 胆囊结石 硫喷妥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维库溴铵致全身肌强直一例
6
作者 王际忠 夏瑞 +1 位作者 柳德洪 顾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00-500,共1页
关键词 维库溴铵 全身肌强直 气管插管 全麻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模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杰 陈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模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肺癌术后将进行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模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肺癌术后将进行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实验组a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静注盐酸氢吗啡酮2 mg q20 min,实验组b则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经脉泵入盐酸氢吗啡酮0.3mg/h,监测术后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a 6、9、12、24、36h时点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 9、12、24、36h时点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b患者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实验组a和实验组b 6h的Ramsay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高于实验组b;其余各时点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患者尿潴留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累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实验组a为23.3%,对照组为20%,实验组b为43.3%。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在停机后间断小剂量给予,进行超前镇痛,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且作用至少维持到术后36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镇静Ramsay评分,降低术后患者的心率,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酮 镇痛模式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