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双针共轴穿刺法建立兔肺孤立VX2移植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高峰 彭婕 +7 位作者 彭烨 潘桂霞 冯菲 崔斌 周围 程超 孔令山 左长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尝试用双针共轴穿刺法进一步提高兔肺孤立VX2移植瘤成瘤率。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CT引导下双针共轴穿刺VX2瘤块植入法建立兔肺孤立移植瘤模型,对照组采用单针瘤块植入法,以大体标本... 目的尝试用双针共轴穿刺法进一步提高兔肺孤立VX2移植瘤成瘤率。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CT引导下双针共轴穿刺VX2瘤块植入法建立兔肺孤立移植瘤模型,对照组采用单针瘤块植入法,以大体标本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实验组兔肺内孤立VX2肿瘤成瘤率为80%,胸膜种植率为20%,平均生存时间为(67.0±7.0)d,对照组兔肺孤立肿瘤结节成瘤率为40%,胸膜种植率为53.3%,平均生存时间(53.3±1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双针共轴穿刺VX2瘤块植入法建立兔肺孤立移植瘤模型,较单针穿刺法明显降低了胸膜种植转移瘤,提高了肺孤立VX2肿瘤成瘤率,且实验兔生存期更长,更适于制作肺癌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VX2肿瘤 共轴穿刺法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MRI病灶体积与神经损害、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海燕 杨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MRI病灶体积与神经损害、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扫描并测定病灶体积,进而分为病灶体积≥8.5cm^3的脑梗死患者以及病灶体积<8.5cm^3的...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MRI病灶体积与神经损害、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扫描并测定病灶体积,进而分为病灶体积≥8.5cm^3的脑梗死患者以及病灶体积<8.5cm^3的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清中神经损害、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指标的含量。结果:病灶体积≥8.5cm^3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GDF15、BDNF、PON1、HO-1的含量显著低于病灶体积<8.5cm3的脑梗死患者,GFAP、NSE、Hcy、8-OHdG、ox-LDL、HSP70、sFas、sFasL、sTRAIL、caspase-3的含量显著高于病灶体积<8.5m3的脑梗死患者。结论:脑梗死患者MRI病灶体积增大与神经损害、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程度的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损害 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庆 熊浩 +1 位作者 彭婕 李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6-898,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征,探讨其对COVID-19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102例确诊COVID-19及64例临床诊断COVID-19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征象的差异。结果确诊COVID-19及临床诊断COVID-19组...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征,探讨其对COVID-19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102例确诊COVID-19及64例临床诊断COVID-19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征象的差异。结果确诊COVID-19及临床诊断COVID-19组间病灶分布特征、病灶部位、数目、密度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多见双肺病灶、周边胸膜下病灶、多发病灶、磨玻璃密度,多无胸腔积液。两组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及肿大淋巴结、病灶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的胸部高分辨率CT有一定的特征,确诊患者较临床诊断患者多见双肺病灶、多发、周边胸膜下、磨玻璃病灶、无胸腔积液等征象,有助于确诊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ernethy畸形并左肾自发性破裂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满华 胡新杰 冉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2-673,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因腹涨、尿黄1月余于2014年12月1日入院。既往史:乙肝10余年,未行抗病毒治疗。实验室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定量:9.66×104IU/mL。血氨115.2μmol/L,ALT... 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因腹涨、尿黄1月余于2014年12月1日入院。既往史:乙肝10余年,未行抗病毒治疗。实验室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定量:9.66×104IU/mL。血氨115.2μmol/L,ALT 23U/L,AST 55U/L,ALP 167U/L,LDH 273U/L,Cr 37.6μmol/L,糖化血红蛋白8.00%,尿葡萄糖(++),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NETHY畸形 门腔静脉分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预测肺癌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紫君 黄劲柏 +1 位作者 邱大胜 范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PET-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在PET-CT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各区最浓聚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得出SUVmax.以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PET-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在PET-CT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各区最浓聚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得出SUVmax.以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Wilcoxon rank-sum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淋巴结SUVmax、淋巴结与原发灶SUVmax的比值(SUVratio)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用ROC曲线对PET/CT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转移淋巴结的SUVmax较非转移淋巴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的SUVratio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取淋巴结SUVmax的最佳阈值,假阴性患者中的肺癌原发灶SUVmax偏低,假阳性患者比假阴性患者中的吸烟率高,但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SUVmax可以为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定量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判断淋巴结的转移可能从--定程度上减少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