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名优绿茶品质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龚自明 王雪萍 +4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叶飞 王红娟 李传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626-4628,4643,共4页
为了解湖北省名优绿茶品质特点,选取湖北省不同茶区15只具代表性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生化分析、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和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名优绿茶的茶多酚含量为12.70%~16.90%,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00%~5.80%,咖啡碱含量... 为了解湖北省名优绿茶品质特点,选取湖北省不同茶区15只具代表性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生化分析、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和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名优绿茶的茶多酚含量为12.70%~16.90%,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00%~5.80%,咖啡碱含量为2.70%~4.20%,水浸出物含量为43.00%~49.60%,儿茶素总量为12.04%~15.74%,儿茶素品质指数为2.81~4.93,茶氨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12%~46.52%。测定结果中与茶叶品质正相关的因子含量较高,反映出湖北省名优绿茶品质总体较好。茶样间茶汤色泽、游离氨基酸总量、钾、钙、锰、铁、铝、钼元素变异较大,表明这些因子更易受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品质特点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茶叶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胜鹏 宛晓春 +3 位作者 张正竹 龚自明 高士伟 匡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665-5668,共4页
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品茶和茶鲜叶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在成品茶和茶鲜叶上应用的问题,重点展望了该技术在茶鲜叶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茶叶 近红外光谱 应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技术在茶叶加工节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鹏程 滕靖 +2 位作者 龚自明 邬运辉 马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介绍了热管技术传热原理和热管换热器的构造,并将热管换热器应用于茶叶加工中电热风解块干燥机的余热回收。结果表明,利用热管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后,电热风解块干燥机排风温度由103℃降至50℃,热效率由40.71%上升至78.57%,运行1 h可节... 介绍了热管技术传热原理和热管换热器的构造,并将热管换热器应用于茶叶加工中电热风解块干燥机的余热回收。结果表明,利用热管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后,电热风解块干燥机排风温度由103℃降至50℃,热效率由40.71%上升至78.57%,运行1 h可节约用电25 kW.h,节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茶叶加工 节能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香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盼盼 龚自明 +2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郑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085-4089,4092,共6页
香气是影响茶叶风味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茶叶香气品质的评价主要依靠感官品评,而感官品评易受评审人员主观意识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客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提高品质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采用仪器辅助鉴别是非常必要的... 香气是影响茶叶风味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茶叶香气品质的评价主要依靠感官品评,而感官品评易受评审人员主观意识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客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提高品质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采用仪器辅助鉴别是非常必要的。对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香气物质的特征及致香成分进行了比较,对感官分析及仪器分析单独与结合使用在茶叶香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香气质量 感官分析 仪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名优绿茶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龚自明 王雪萍 +3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叶飞 王红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3-2905,共3页
对来自湖北不同茶区15只具代表性的名优绿茶中K、Ca、Mg、Mn、Fe、Al、Zn等10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茶叶产地分类。结果表明,湖北名优绿茶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尤其是与茶叶品质有关的元素,如Mg和Zn;聚类分... 对来自湖北不同茶区15只具代表性的名优绿茶中K、Ca、Mg、Mn、Fe、Al、Zn等10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茶叶产地分类。结果表明,湖北名优绿茶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尤其是与茶叶品质有关的元素,如Mg和Zn;聚类分析效果明显,可有效区分湖北4大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矿质元素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勋 贾尚智 +1 位作者 闵彩云 金孝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科学研究表明,饮茶对人类各种疾病有预防作用。儿茶素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抗癌成分,不仅能够抑制人体对许多致癌物的吸收,而且对机体本身基因突变和免疫系统紊乱等引起的癌症有预防作用。近年来,茶叶抗癌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取得了显著成... 科学研究表明,饮茶对人类各种疾病有预防作用。儿茶素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抗癌成分,不仅能够抑制人体对许多致癌物的吸收,而且对机体本身基因突变和免疫系统紊乱等引起的癌症有预防作用。近年来,茶叶抗癌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细胞水平,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四个方面综述了茶叶的抗癌功效及其抗癌机理,即抗氧化作用,抗突变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儿茶素 抗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7
作者 桂安辉 叶飞 +3 位作者 高士伟 龚自明 王雪萍 汤星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卷曲形绿茶是我国绿茶的重要品类。在"机采机制"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质优价廉的卷曲形绿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本文对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 卷曲形绿茶是我国绿茶的重要品类。在"机采机制"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质优价廉的卷曲形绿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本文对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旨在为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加工技术 机械化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郑鹏程 刘盼盼 +4 位作者 龚自明 王胜鹏 滕靖 王雪萍 叶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475,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关键香气成分的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2个典型湖北红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红茶的香气以甜香为主,部分样品有花果香、糖香、... 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关键香气成分的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2个典型湖北红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红茶的香气以甜香为主,部分样品有花果香、糖香、高火香;分析鉴定出93种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共性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和己醛等;10个OAV相对较高的组分,主要是芳樟醇、β-大马烯酮、β-紫罗酮、癸醛、香叶醇、顺-4-庚烯醛、反-2-壬烯醛、己醛、1-辛烯-3-醇和反,反-2,4-壬二烯醛,对湖北红茶香气特征贡献较大;从19个共性成分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477%;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1-辛烯-3-醇、β-大马烯酮、β-紫罗酮、反-香叶基丙酮、苯乙醛、癸醛、己醛、反-橙花叔醇、2-乙基呋喃和柠檬烯等香气成分共同形成了湖北红茶甜香、糖香等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红茶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茶品种(系)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金孝芳 贾尚智 +2 位作者 石亚亚 陈勋 闵彩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0-523,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以10个不同绿茶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品种(系)间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绿素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光合特性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n与Tr存在极显... 在田间条件下,以10个不同绿茶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品种(系)间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绿素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光合特性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n与Tr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Ci存在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将10个绿茶品种(系)划分为3类,20-3-2、20-3-3、03-7-4、04-3-3和CK的光合特性较优。茶树叶片的叶绿素与Pn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Chla、Chl与Pn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0.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光合特性 叶绿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元素分析判别绿茶产地来源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龚自明 王雪萍 +4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叶飞 滕靖 王红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判别茶叶产地来源的可行性,筛选出有效判别指标。【方法】采用ICP-AES法对来自湖北四大茶区35份茶样中的K、Ca、Mg、Mn等9种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不同茶区茶叶样品的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 【目的】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判别茶叶产地来源的可行性,筛选出有效判别指标。【方法】采用ICP-AES法对来自湖北四大茶区35份茶样中的K、Ca、Mg、Mn等9种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不同茶区茶叶样品的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主成分分析可将不同茶区的大多数样品正确区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6项可用于绿茶产地判别的矿物元素指标,依次为K、Ca、Mg、Mn、Fe和Mo,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整体检验判别率为100%。【结论】利用矿物元素可对来源于湖北不同茶区的绿茶进行有效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产地 矿物元素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湖北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2 位作者 龚自明 张忠信 谭荣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9,699,共6页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1800bp,湖北分离株的hr2扩增产物为1条DNA片段,大小约1800bp,由基因型组成判断,EcobNPV-HB是新的地区分离株,其hr2全长1761个核苷酸,GC含量21.7%,编码540个氨基酸,具有重复性回文序列,较GenBank中登录的EcobNPV-AH的hr2多362个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湖北分离株 基因型 同源重复序列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12
作者 龚自明 郑鹏程 +4 位作者 李传忠 王雪萍 滕靖 雷该翔 李新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690-5692,5712,共4页
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 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002紧压茶青砖茶》要求,氟含量均低于150 mg/kg,其中槠叶齐氟含量最低,为102.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氟品种 青砖茶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绿茶香气组分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龚自明 王雪萍 +4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叶飞 滕靖 王红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80-5783,582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了湖北省15只绿茶的香气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鉴定出湖北绿茶中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分别是5,6-环氧-β-紫罗酮、α-蒎烯、α-古巴烯、β-愈创烯、β-紫罗酮、δ-杜松烯、丁酸-反-2-已...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了湖北省15只绿茶的香气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鉴定出湖北绿茶中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分别是5,6-环氧-β-紫罗酮、α-蒎烯、α-古巴烯、β-愈创烯、β-紫罗酮、δ-杜松烯、丁酸-反-2-已烯酯、杜松烯、甲酸香叶酯、萘、十五烷、已酸-顺-3-已烯酯、植醇、紫罗酮。以不同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βi(i=1,2,…,k)为加权系数,利用综合评价函数F=β1F1+β2F2+…+βk Fk计算各绿茶样本得分,排序评价绿茶香气质量,评价结果与传统感官审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栗香型的茶样综合评价分值普遍较高,而清香型茶样综合评价分值普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香气组分 主成分分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龚自明 王雪萍 +4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叶飞 王红娟 李传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19-4421,共3页
对湖北不同茶区15只代表性茶样进行了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名优绿茶共检出20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9.17%~85.09%。各类氨基酸中,以脂肪族氨基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 对湖北不同茶区15只代表性茶样进行了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名优绿茶共检出20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9.17%~85.09%。各类氨基酸中,以脂肪族氨基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88.96%~98.02%,而芳香族氨基酸和杂环族氨基酸含量较低。呈现苦味、甜味和鲜味的氨基酸共12种,在茶汤中的浓度普遍低于其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湖北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方名优绿茶香气组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龚自明 王雪萍 高士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38-1742,共5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了湖北具有代表性的8只名优绿茶的香气组分。共鉴定出117种香气组分,其主要成分为:顺-3-己烯醇、2-戊基呋喃、顺-3-己酸己烯酯、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萘、顺-茉莉酮、丁香烯、顺-橙花叔醇、β-紫罗...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了湖北具有代表性的8只名优绿茶的香气组分。共鉴定出117种香气组分,其主要成分为:顺-3-己烯醇、2-戊基呋喃、顺-3-己酸己烯酯、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萘、顺-茉莉酮、丁香烯、顺-橙花叔醇、β-紫罗酮、杜松醇、β-杜松烯、水杨酸甲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雪松醇、荜澄茄油醇等;传统蒸青绿茶恩施玉露与其他烘炒型名优绿茶相比,香气组分之间差异较大,具清香味的顺-3-己烯醇、顺-3-己酸己烯酯的百分含量较高,丁酸-3-己烯酯、辛酸-3-己烯酯、4-氨基-3-甲基酚、9-亚甲基-9H-芴为蒸青茶所特有;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栗香型名优绿茶和清香型名优绿茶之间差异较大,栗香型绿茶之间香型相似率也差异较大,而清香型绿茶之间香型相似率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名优绿茶 香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砖茶生产过程中氟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鹏程 龚自明 +4 位作者 李传忠 王雪萍 滕靖 雷该翔 李新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031-4033,共3页
试验对青砖茶加工过程中氟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砖茶氟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变化不大,其含量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与新梢生长期的长短,且与鲜叶嫩度呈反比关系,与新梢生长期长短呈正比关系。
关键词 青砖茶 含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饼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龚自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0期5027-5030,共4页
系统调查了湖北地区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消长规律与温湿度、品种、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在湖北茶区的发生流行期为6-8月,在海拔500 m以上的阴坡茶园发病严重。同时对分离纯化的茶饼病菌进... 系统调查了湖北地区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消长规律与温湿度、品种、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在湖北茶区的发生流行期为6-8月,在海拔500 m以上的阴坡茶园发病严重。同时对分离纯化的茶饼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担孢子在15-32℃的范围内均能萌发,孢子萌发最适温度是25℃;在p H 3-7的范围内担孢子均能萌发,适宜生长的p H为5-6;茶树不同品种与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饼病病害流行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雪萍 谭荣荣 +1 位作者 曹丹 龚自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08-5812,共5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内生真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目前已分离鉴定的茶树内生真菌主要类群有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球座菌(Guignardia)、拟茎点霉(Phomopsis)、大茎点霉... 茶树(Camellia sinensis)内生真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目前已分离鉴定的茶树内生真菌主要类群有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球座菌(Guignardia)、拟茎点霉(Phomopsis)、大茎点霉(Macrophoma.)、曲霉(Aspergillu)、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链格孢霉(Alternaria)、镰孢霉(Fusarium)等。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因茶树品种、茶树不同部位、生长期、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明显不同。内生真菌能改变茶叶的化学成分,促进茶树生长,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对近年来茶树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内生真菌 分布 生物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及生长期对茶叶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盼盼 郑鹏程 +7 位作者 郭桂义 金孝芳 尹鹏 高士伟 王胜鹏 叶飞 郑琳 龚自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225-228,共4页
建立茶叶中10种有机酸的分离检测方法并对不同生长时期不同茶树品种的样品进行分析。色谱柱:Atlantis T3 C18;流动相:0. 02 mol/L KH2PO4(p H值2. 8);柱温:30℃;流速:0. 6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10种有机酸(草酸... 建立茶叶中10种有机酸的分离检测方法并对不同生长时期不同茶树品种的样品进行分析。色谱柱:Atlantis T3 C18;流动相:0. 02 mol/L KH2PO4(p H值2. 8);柱温:30℃;流速:0. 6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10种有机酸(草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琥珀酸、莽草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得到良好分离,每个样品均含有9种以上有机酸,最多可达到10种。样品各自的有机酸总量可达到22. 12~68. 55 g/kg,平均含量46. 21 g/kg,以奎尼酸、没食子酸、柠檬酸平均含量较高,分别可达到20. 24、8. 66、5. 68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茶叶品种 生长期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鲜叶水洗工艺研究初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5 位作者 叶飞 王雪萍 李传忠 王红娟 谭传柏 龚自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680-5684,5699,共6页
试验探寻了茶鲜叶水洗工艺对干茶感官品质、内含成分以及清洗水样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水洗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不过在茶鲜叶水洗过程中,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2%,咖啡碱、水溶性糖、水浸出... 试验探寻了茶鲜叶水洗工艺对干茶感官品质、内含成分以及清洗水样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水洗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不过在茶鲜叶水洗过程中,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2%,咖啡碱、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变化不明显,而氨基酸含量基本没变化;未洗鲜叶与水洗流程的清洗、甩干、热风除水前3个阶段的鲜叶香气组分相对含量无明显的差异,鲜叶水洗后摊放阶段的苯甲醛、香叶醇、L-柠檬烯、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壬醛、水杨酸甲酯、反-2-癸烯醛、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α-法尼烯、δ-杜松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顺-3-己烯醇、苯乙醇、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则有所下降。清洗后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上升了21.6%,浑浊度是对照的1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水洗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