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矿粉和生石灰高温改性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屠艳平
白登显
+3 位作者
程书凯
谢俊杰
黄志良
陈国夫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由于磷石膏中杂质不可避免地掺入,导致磷石膏的质量较差,进一步阻碍了磷石膏的应用。通过使用磷石膏和硅酸盐水泥作为原料,探究生石灰高温改性磷石膏对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影响,进而研究矿粉对大掺量磷石膏水泥基材料强度不足和凝结过快等...
由于磷石膏中杂质不可避免地掺入,导致磷石膏的质量较差,进一步阻碍了磷石膏的应用。通过使用磷石膏和硅酸盐水泥作为原料,探究生石灰高温改性磷石膏对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影响,进而研究矿粉对大掺量磷石膏水泥基材料强度不足和凝结过快等缺陷的改善效果,最后采用XRD和SEM分析了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探明生石灰和矿粉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生石灰在高温下可以成功地消除磷石膏中的酸性杂质,提升胶凝材料的强度,综合考虑环保性和强度性能,生石灰的最佳掺量为2%。矿粉的掺入可以进一步提高胶凝材料的强度,延缓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的初终凝时间,随着矿粉掺量的持续增加,胶凝材料在28 d时的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各项性能,矿粉的最佳掺量为20%。此外,在掺加矿粉后,胶凝材料在28 d的微观形貌中生成了相互交织的水滑石,其结构稳定有利于磷石膏水泥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生石灰
改性机理
矿粉
水泥胶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橡胶-再生骨料保温混凝土热传输机理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屠艳平
谢俊杰
+3 位作者
程书凯
陈国夫
白登显
邓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07-5013,共7页
采用橡胶颗粒(RP)、再生骨料(RA)作为保温轻骨料,纳米SiO_(2)(NS)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橡胶保温混凝土(IRC)。通过自然光照和模拟光照下的环境模拟试验,并结合材料密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微观孔结构等指标,研究IRC的热工性能及热传...
采用橡胶颗粒(RP)、再生骨料(RA)作为保温轻骨料,纳米SiO_(2)(NS)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橡胶保温混凝土(IRC)。通过自然光照和模拟光照下的环境模拟试验,并结合材料密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微观孔结构等指标,研究IRC的热工性能及热传输机理.结果表明:RP的掺加引入了大量孔隙,密度、吸水率和孔容逐渐增大,形成了多孔结构,提高了IRC的保温性能,RP掺量为20%时,导热系数为1.01 W(m·K)^(-1);NS的掺加细化了IRC的孔径,破坏了连通的热流通道,进一步提高了IRC的保温性能,掺入3%的NS后,导热系数进一步降低7.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混凝土
纳米SiO_(2)
再生骨料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CaCO_(3)对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3
3
作者
程子扬
陈国夫
屠艳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和粉煤灰(FA)单掺及复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水化反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C能够提高RAC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水化反应速率,但会降低其坍落度;FA能够提...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和粉煤灰(FA)单掺及复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水化反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C能够提高RAC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水化反应速率,但会降低其坍落度;FA能够提高RA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后期力学性能,但会降低其水化反应速率和早期力学性能;两者复掺后,单掺NC、FA时的负面影响得到改善,RAC具有较优的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水化反应速率;复掺NC和FA可以降低RAC中氢氧化钙(CH)晶体的含量,填充RAC浆体结构的孔隙,修复新旧砂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提高RAC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粉煤灰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SiO_(2)对再生混凝土新旧砂浆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旭勇
周启
+1 位作者
程子扬
屠艳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3-187,共5页
大量复杂且薄弱的界面过渡区(ITZ)是导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故需对其进行强化处理。纳米SiO_(2)(NS)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粒径小等优点,能够起到填充薄弱ITZ的作用,以及具有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潜在能力。本研究采...
大量复杂且薄弱的界面过渡区(ITZ)是导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故需对其进行强化处理。纳米SiO_(2)(NS)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粒径小等优点,能够起到填充薄弱ITZ的作用,以及具有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潜在能力。本研究采用NS(等质量取代水泥)作为掺合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基于流动度、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测试,阐明NS掺量对水泥胶砂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NS对再生混凝土新旧砂浆ITZ的改善作用。进一步地,通过显微电镜(SEM)、能谱(EDS)等微观测试,研究NS对再生混凝土的新旧砂浆ITZ微观形貌和水化产物的影响,分析新旧砂浆的水化产物与ITZ宽度。结果表明:NS掺量的增加会降低水泥胶砂的流动度,其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NS掺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其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13.17%和25.55%;NS会促进再生混凝土的新旧砂浆ITZ水化产物中C-S-H凝胶的生成,优化水化产物的均匀分布,减小ITZ宽度,从而提高ITZ的微观结构密实程度;新砂浆内部水化反应产生的C-S-H含量较高,水化程度较高,界面较密实,而旧砂浆内部水化反应产生的C-S-H含量较低,存在大量降低界面强度和微观结构密实程度的水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纳米SiO_(2)
新旧砂浆
界面过渡区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屠艳平
陈国夫
+1 位作者
程子扬
程书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20-224,共5页
采用纳米SiO_(2)(Nano-silica,NS)作为增强剂对沥青进行改性,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等沥青性能测试与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半圆弯拉(SCB)等混合料试验,研究其对沥青及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纳米SiO_(2)(Nano-silica,NS)作为增强剂对沥青进行改性,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等沥青性能测试与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半圆弯拉(SCB)等混合料试验,研究其对沥青及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会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且不会对沥青的黏度、针入度和延度造成明显影响;NS能显著改善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马歇尔稳定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高温变形性;NS不会明显影响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的抗低温开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沥青
再生骨料
沥青混凝土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粉和生石灰高温改性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屠艳平
白登显
程书凯
谢俊杰
黄志良
陈国夫
机构
武汉
工程
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筑学院
湖北省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工程
大学
材料
科学与
工程
学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
工程
学院
出处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8286)
湖北三峡实验室项目(SC211011)
+1 种基金
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2021031)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2023338)。
文摘
由于磷石膏中杂质不可避免地掺入,导致磷石膏的质量较差,进一步阻碍了磷石膏的应用。通过使用磷石膏和硅酸盐水泥作为原料,探究生石灰高温改性磷石膏对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影响,进而研究矿粉对大掺量磷石膏水泥基材料强度不足和凝结过快等缺陷的改善效果,最后采用XRD和SEM分析了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探明生石灰和矿粉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生石灰在高温下可以成功地消除磷石膏中的酸性杂质,提升胶凝材料的强度,综合考虑环保性和强度性能,生石灰的最佳掺量为2%。矿粉的掺入可以进一步提高胶凝材料的强度,延缓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的初终凝时间,随着矿粉掺量的持续增加,胶凝材料在28 d时的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各项性能,矿粉的最佳掺量为20%。此外,在掺加矿粉后,胶凝材料在28 d的微观形貌中生成了相互交织的水滑石,其结构稳定有利于磷石膏水泥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
关键词
磷石膏
生石灰
改性机理
矿粉
水泥胶砂
Keywords
phosphogypsum
quicklim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mineral powder
cement mortar
分类号
TQ126.3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橡胶-再生骨料保温混凝土热传输机理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屠艳平
谢俊杰
程书凯
陈国夫
白登显
邓丽
机构
武汉
工程
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筑学院
武汉
工程
大学
湖北省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
学院
出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07-501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08286)
湖北三峡实验室(SC211011)
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2021031)。
文摘
采用橡胶颗粒(RP)、再生骨料(RA)作为保温轻骨料,纳米SiO_(2)(NS)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橡胶保温混凝土(IRC)。通过自然光照和模拟光照下的环境模拟试验,并结合材料密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微观孔结构等指标,研究IRC的热工性能及热传输机理.结果表明:RP的掺加引入了大量孔隙,密度、吸水率和孔容逐渐增大,形成了多孔结构,提高了IRC的保温性能,RP掺量为20%时,导热系数为1.01 W(m·K)^(-1);NS的掺加细化了IRC的孔径,破坏了连通的热流通道,进一步提高了IRC的保温性能,掺入3%的NS后,导热系数进一步降低7.8%~9.4%。
关键词
保温混凝土
纳米SiO_(2)
再生骨料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建筑节能
Keywords
insulating concrete
nano-silica
recycled aggregates
thermal conductivity
pore structur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分类号
TB528 [理学—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CaCO_(3)对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3
3
作者
程子扬
陈国夫
屠艳平
机构
武汉
工程
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筑学院
武汉
工程
大学
湖北省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5,共8页
基金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AB071)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2021119)。
文摘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和粉煤灰(FA)单掺及复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水化反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C能够提高RAC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水化反应速率,但会降低其坍落度;FA能够提高RA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后期力学性能,但会降低其水化反应速率和早期力学性能;两者复掺后,单掺NC、FA时的负面影响得到改善,RAC具有较优的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水化反应速率;复掺NC和FA可以降低RAC中氢氧化钙(CH)晶体的含量,填充RAC浆体结构的孔隙,修复新旧砂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提高RAC的密实度.
关键词
纳米CaCO_(3)
粉煤灰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Keywords
nano CaCO_(3)
fly ash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SiO_(2)对再生混凝土新旧砂浆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旭勇
周启
程子扬
屠艳平
机构
武汉
工程
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筑学院
湖北省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3-187,共5页
基金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AB071)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CX2021126)。
文摘
大量复杂且薄弱的界面过渡区(ITZ)是导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故需对其进行强化处理。纳米SiO_(2)(NS)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粒径小等优点,能够起到填充薄弱ITZ的作用,以及具有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潜在能力。本研究采用NS(等质量取代水泥)作为掺合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基于流动度、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测试,阐明NS掺量对水泥胶砂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NS对再生混凝土新旧砂浆ITZ的改善作用。进一步地,通过显微电镜(SEM)、能谱(EDS)等微观测试,研究NS对再生混凝土的新旧砂浆ITZ微观形貌和水化产物的影响,分析新旧砂浆的水化产物与ITZ宽度。结果表明:NS掺量的增加会降低水泥胶砂的流动度,其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NS掺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其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13.17%和25.55%;NS会促进再生混凝土的新旧砂浆ITZ水化产物中C-S-H凝胶的生成,优化水化产物的均匀分布,减小ITZ宽度,从而提高ITZ的微观结构密实程度;新砂浆内部水化反应产生的C-S-H含量较高,水化程度较高,界面较密实,而旧砂浆内部水化反应产生的C-S-H含量较低,存在大量降低界面强度和微观结构密实程度的水化产物。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纳米SiO_(2)
新旧砂浆
界面过渡区
水化产物
Keywords
recycled concrete
nano-SiO_(2)
old and new mortar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hydration products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屠艳平
陈国夫
程子扬
程书凯
机构
武汉
工程
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筑学院
湖北省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20-224,共5页
基金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BAB071)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2021119)
武汉工程大学校内科学基金研究项目(K2021031)
文摘
采用纳米SiO_(2)(Nano-silica,NS)作为增强剂对沥青进行改性,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等沥青性能测试与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半圆弯拉(SCB)等混合料试验,研究其对沥青及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会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且不会对沥青的黏度、针入度和延度造成明显影响;NS能显著改善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马歇尔稳定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高温变形性;NS不会明显影响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的抗低温开裂性能。
关键词
纳米SiO_(2)
沥青
再生骨料
沥青混凝土
路用性能
Keywords
nano SiO_(2)
asphalt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asphalt mixture
road performance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矿粉和生石灰高温改性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
屠艳平
白登显
程书凯
谢俊杰
黄志良
陈国夫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橡胶-再生骨料保温混凝土热传输机理及微观结构分析
屠艳平
谢俊杰
程书凯
陈国夫
白登显
邓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纳米CaCO_(3)对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
程子扬
陈国夫
屠艳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纳米SiO_(2)对再生混凝土新旧砂浆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陈旭勇
周启
程子扬
屠艳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纳米SiO_(2)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屠艳平
陈国夫
程子扬
程书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