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我国收获早稻质量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玥 杨学文 +4 位作者 倪姗姗 沈素文 张晓燕 邓常继 凌海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概述了2010年我国南方6省(区)新收获早稻质量调查结果,并与近年来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广东地区早籼稻整体质量较好,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整体质量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
关键词 早稻 质量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籼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显青 孟欢 +1 位作者 熊宁 郭利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6,共5页
测定了59种籼稻基本理化指标及加工成米饭后的感官指标,探讨籼稻品质特性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最终黏度、回生值、出峰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型、出糙率、胶稠... 测定了59种籼稻基本理化指标及加工成米饭后的感官指标,探讨籼稻品质特性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最终黏度、回生值、出峰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型、出糙率、胶稠度、米汤固形物、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籼米的食味品质评价模型,并用感官评价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用聚类分析法将这59个籼稻品种分为4类,对4类籼稻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进行分析,分析得到食味品质好的籼稻原料的5个品质指标的最佳取值范围为直链淀粉12.8%~19.8%、峰值黏度2 886~3 941 cp、崩解值1 353~2 221 cp、回生值–1130~–232 cp、糊化温度73.6~86.2℃,这些指标可对优质稻谷品种进行有效筛选,同时为食味优良的稻谷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 食味品质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标准化工作体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玥 闵国春 +2 位作者 乔丽娜 倪姗姗 王利丹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概述了我国食品标准和粮食标准分类和管理的情况,我国粮食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粮食标准体系的构成,对今后粮油标准体系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粮食 标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的食味品质和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玫 熊宁 +4 位作者 刘欢 吴量 孟欢 刘利 吴莉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7-103,共7页
对750份籼稻样品的外观、加工、理化、蒸煮和食味品质进行了测试,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对食味计评分进行修正的米饭食味评价模型Y=-0.187 60X_1-1.322 7X_2+0.122 52X_3+7.545 8X_4-0.001 558 4X_... 对750份籼稻样品的外观、加工、理化、蒸煮和食味品质进行了测试,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对食味计评分进行修正的米饭食味评价模型Y=-0.187 60X_1-1.322 7X_2+0.122 52X_3+7.545 8X_4-0.001 558 4X_5+81.585(式中:Y为感官评分;X_1为直链淀粉含量;X_2为蛋白质含量;X_3为食味计评分;X_4为回生值;X_5为黏度平均值)。综合考虑食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米饭用籼稻的综合指数模型Y=0.167 21X_1+0.027 819X_2+0.073 22X_3-0.006 76X_4-20.271 4(式中:Y为综合指数;X_1为出糙率;X_2为整精米率;X_3为感官评分;X_4为垩白度),并用层次分析粗粒化综合评价模型对该综合指数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这两个模型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评价米饭用籼稻的食味品质和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用籼稻 食味评价模型 综合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脂肪酸组成特征指标及大豆油掺伪后不合格判定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琦 刘勇 +2 位作者 刘坚 刘利 刘瑞利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123,共7页
对2011年至2013年全国592份油菜籽样品和我站近年来检测菜籽油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当菜籽油中掺入不同比列的大豆油时,采用气相色谱法与植物油油脂定性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气相色谱组分分析法与油脂定性试验的化学法的差异性,并对是否符... 对2011年至2013年全国592份油菜籽样品和我站近年来检测菜籽油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当菜籽油中掺入不同比列的大豆油时,采用气相色谱法与植物油油脂定性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气相色谱组分分析法与油脂定性试验的化学法的差异性,并对是否符合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判定.结果表明:从油菜籽提油脂肪酸组成数据分析得到:特征1:芥酸(C22∶1)与油酸(C18∶1)含量线性相关程度极高,用C22∶1对C18∶1作图得到两者线性方程y=-1.112 02X+ 64.536 83,相关系数为R=-0.988 1,P<0.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特征2:92.39%菜籽油的棕榈酸(C16∶0)值不超过4.5%.特征3:99.06%正常菜籽油的亚油酸(C18∶2)范围在11.8%~20.3%.可利用这3项特征指标对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是否合格进行综合判定,较GB/T 5539-2008 4.7和GB/T 1536-2004判定方法,能有效降低掺伪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大豆油 掺伪 气相色谱法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电导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熊宁 李琦 +1 位作者 刘利 刘子豪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1,共4页
研究稻谷电导率测定方法以及稻谷浸出液电导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稻谷浸出液电导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不断递增,可选用24 h的电导率表示稻谷浸出液电导率。测定电导率最佳条件是料液比1∶10,温度20℃,以浸泡24 h的电导率表... 研究稻谷电导率测定方法以及稻谷浸出液电导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稻谷浸出液电导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不断递增,可选用24 h的电导率表示稻谷浸出液电导率。测定电导率最佳条件是料液比1∶10,温度20℃,以浸泡24 h的电导率表示,稻谷电导率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糠粉、谷壳和精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电导率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碾米机性能测试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宁 余敦年 +4 位作者 倪姗姗 刘勇 王志明 刘莉 刘子豪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2期60-61,共2页
采用不同类别、不同粒型的稻谷试样对国内使用的实验碾米机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仪器差异显著,同一样品用不同型号的碾米机,其整精米率差值,7个籼米的差值平均为11.05%。单一样品不同型号碾米机整精米率最大差值为9.23%,最小差为5... 采用不同类别、不同粒型的稻谷试样对国内使用的实验碾米机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仪器差异显著,同一样品用不同型号的碾米机,其整精米率差值,7个籼米的差值平均为11.05%。单一样品不同型号碾米机整精米率最大差值为9.23%,最小差为5.38%。说明不同型号碾米机对整精米率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实验碾米机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