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辉光氧等离子体刻蚀金刚石膜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先锋 马志斌 +3 位作者 张磊 王传新 满卫东 汪建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43,共5页
在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装置上,利用不同直流功率和工作气压下产生的氧等离子体对CVD金刚石厚膜的表面进行了刻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和电子微量分析天平,分别对刻蚀前后金刚石膜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刻蚀速率进行了观测。结... 在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装置上,利用不同直流功率和工作气压下产生的氧等离子体对CVD金刚石厚膜的表面进行了刻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和电子微量分析天平,分别对刻蚀前后金刚石膜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刻蚀速率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在工作气压一定时,刻蚀速率随着直流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刻蚀由各向同性逐渐转变为各向异性。在直流功率一定时,工作气压的降低会导致刻蚀速率的增加,并且刻蚀由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但过高的直流功率会导致金刚石膜表面沉积出无定形碳。基于实验研究结果和相关基本理论建立了刻蚀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了影响刻蚀的主要原因在于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温度和金刚石膜的悬浮鞘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 刻蚀 直流辉光放电薄 氧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氯乙烯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敢 黄李纲 +5 位作者 杜元开 徐焕辉 朱雯雯 游峰 姚楚 江学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共6页
聚氯乙烯(PVC)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它也存在增塑剂迁移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医用PVC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几种新型环保增塑剂(环氧植物油、柠檬酸酯、环己... 聚氯乙烯(PVC)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它也存在增塑剂迁移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医用PVC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几种新型环保增塑剂(环氧植物油、柠檬酸酯、环己二羧酸酯、聚酯、偏苯三酸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PVC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如表面涂层,表面交联和表面接枝。同时,也介绍了几种医用PVC材料替代聚合物(聚氨酯、聚硅氧烷、聚烯烃)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剂 改性 医疗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玻璃微珠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吸声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伟程 胡祥 +4 位作者 罗鸿兴 金卉 游峰 江学良 姚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以聚氨酯(PU)为基体、磷酸三甲酚酯(TCP)为增塑剂、中空玻璃微珠(HGB)和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软质PU/TCP、PU/TCP/HGB、PU/TCP/HGB/AC材料,研究了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的含量对PU材料的吸声性能... 以聚氨酯(PU)为基体、磷酸三甲酚酯(TCP)为增塑剂、中空玻璃微珠(HGB)和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软质PU/TCP、PU/TCP/HGB、PU/TCP/HGB/AC材料,研究了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的含量对PU材料的吸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当TCP含量为25%(质量分数,下同)、HGB含量为10%、AC含量为2%时,材料的吸声性能最佳,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29,且频率为1 714 Hz时吸声系数最大,为0.55;以半峰宽衡量材料的吸声频率宽度,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塑剂TCP、填料HGB和AC发泡剂对半峰宽的长度分别有减少、增加的作用,为制备轻质宽频吸声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对PU/TCP、PU/TCP/HGB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选用25%TCP和10%HGB配比对材料整体性能调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珠 吸声系数 半峰宽 聚氨酯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又嘉 朱雯雯 +5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杨 游峰 江学良 刘仿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39,99,共6页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土/PVC复合材料的吸声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在PVC基体中的ABS起弹性体的作用,并增加体系的阻尼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当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1.0%时,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最佳。并且这种体系具有最佳吸声效果,在6300 Hz处吸声系数可达0.86,平均吸声系数为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声学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氯乙烯层状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雯雯 霍又嘉 +4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仿军 游峰 江学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向极性聚氯乙烯(PVC)基体中引入改性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液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善了GO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材料结构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氯乙烯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GO的含量及层状结构对聚氯乙烯基... 向极性聚氯乙烯(PVC)基体中引入改性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液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善了GO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材料结构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氯乙烯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GO的含量及层状结构对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增加了体系的模量和动态力学性能,层状结构具有多种声学性能,能有效提升体系的隔声性能。当GO质量分数为1.5%时,GO/PVC复合材料在2000 Hz处隔声量可达51.52 dB,在1000~6300 Hz范围内平均隔声量为39.33 dB,而GO/PVC层状复合材料在1120 Hz处隔声量可达56.55 dB,在1000~6300 Hz范围内平均隔声量为45.1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氯乙烯 隔声性能 层状结构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层状聚氯乙烯复合结构材料的制备和声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霍又嘉 朱雯雯 +4 位作者 潘博坤 刘杨 游峰 沈佳斌 李菁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128,134,共7页
为了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硫酸钡(BaSO_(4))、硅藻土(DE)和AC发泡剂等填料,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硬层PVC/BaSO_(4)复合材料和软层PVC/DE、PVC/DE/AC复合材料,通过热合层压的方法制备得到软硬层状PVC复合材... 为了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硫酸钡(BaSO_(4))、硅藻土(DE)和AC发泡剂等填料,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硬层PVC/BaSO_(4)复合材料和软层PVC/DE、PVC/DE/AC复合材料,通过热合层压的方法制备得到软硬层状PVC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种类、添加量及材料结构对软硬层状结构材料的吸声、隔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层状复合结构材料比单层复合材料的隔声效果大大增强,平均隔声量随BaSO_(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BaSO_(4)质量分数为50%时,软硬层状复合结构材料的平均隔声量最大,为40.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钡 硅藻土 聚氯乙烯 声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玻璃管外表面抗腐蚀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
7
作者 张磊 马志斌 吴利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具有新型谐振腔的微波等离子体CVD装置上,利用乙醇和氢气为工作气体在石英玻璃管外表面沉积了均匀、致密的纳米金刚石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及X射线衍射表征了金刚石薄膜的质量;设计腐蚀实验检验了金刚石薄膜的抗腐蚀... 在具有新型谐振腔的微波等离子体CVD装置上,利用乙醇和氢气为工作气体在石英玻璃管外表面沉积了均匀、致密的纳米金刚石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及X射线衍射表征了金刚石薄膜的质量;设计腐蚀实验检验了金刚石薄膜的抗腐蚀效果。结果表明:在反应气压为5.5 kPa、碳源浓度为8vol%、石英玻璃管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得到的纳米金刚石薄膜能有效增强石英玻璃管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管 微波等离子体CVD 金刚石膜 抗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碳纤维复合填料对聚氨酯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文文 徐焕辉 +2 位作者 葛肖 刘仿军 游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103,136,共6页
采用绝缘性氮化硼(BN)与导电性碳纤维(CF)为复合填料,以聚氨酯(PU)为基体,制备得到BNCF/PU复合材料。加入BN填料或CF填料制备得到BN/PU复合材料及CF/PU复合材料,并对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导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采用绝缘性氮化硼(BN)与导电性碳纤维(CF)为复合填料,以聚氨酯(PU)为基体,制备得到BNCF/PU复合材料。加入BN填料或CF填料制备得到BN/PU复合材料及CF/PU复合材料,并对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导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BN的质量分数为1%及CF的质量分数为14%时,BN-CF/PU复合材料具有高介电低损耗的特性。此时,在BN与CF复合填料的协同效应下,能使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至16. 73 [在频率为1 k Hz处,其介电常数是BN(15%)/PU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2. 14倍,是CF(15%)/PU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1. 12倍]。而且,在频率为107Hz处,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低于0. 125)和电导率(低于5. 82×10^(-4)S/cm)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氮化硼 碳纤维 介电常数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