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硒产业示范区建设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861-11862,11865,共3页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流域 钟祥市柴湖镇 富硒产业 示范区 建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0期12140-12143,共4页
首先介绍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然后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地质 农业地质环境 富硒土壤 调查进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理标志伍家台贡茶的生态农业地质环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洪林 刘斌忠 +3 位作者 刘昌雄 李明龙 戴光忠 孙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495-1498,共4页
历史名茶伍家台贡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原产地宣恩县万寨乡,位于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农业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与农业科学相结合衍生的边缘学科。介绍了伍家台农业地质环境条件,... 历史名茶伍家台贡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原产地宣恩县万寨乡,位于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农业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与农业科学相结合衍生的边缘学科。介绍了伍家台农业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生态农业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宣恩县 伍家台贡茶 生态农业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济源盆地侏罗系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和物源示踪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明龙 郑德顺 +4 位作者 戴光忠 刘昌雄 周璐 程涌 李成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侏罗系泥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探讨了其形成的环境和物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式,δEu均值0.64,中度负异常,δCe均值0.90,轻微亏损,LREE/HREE、(La/Yb)N均值分别为9.1... 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侏罗系泥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探讨了其形成的环境和物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式,δEu均值0.64,中度负异常,δCe均值0.90,轻微亏损,LREE/HREE、(La/Yb)N均值分别为9.1和9.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该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济源盆地侏罗纪总体处于弱氧化—还原环境,且还原性自下而上依次减弱,水体逐渐变浅;早侏罗世鞍腰组和中侏罗世早期杨树庄组沉积时期,济源盆地处于鄂尔多斯大型盆地开放体系中,气候逐渐干旱并未影响水体盐度,总体为淡水沉积;中侏罗世晚期马凹组沉积时期,太行山复背斜隆升使济源盆地完全封闭,气候干旱造成水体盐度增大,总体为半咸水沉积;济源盆地侏罗系沉积物源自下而上有长英质物质逐步减少、基性火成物质逐步增加的趋势,说明济源盆地在侏罗纪受到太行山复背斜隆升和剥蚀的控制,其早期大量物源来自复背斜上被剥蚀的复旋回长英质盖层,到晚期,随着复背斜的隆升和剥蚀的加强,其核部古元古—太古界基性物质成为盆地重要的沉积物源之一。与此同时,秦岭造山带也向济源盆地侏罗系贡献了部分物源。因此,济源盆地的侏罗系揭示了太行山复背斜逐步隆升-剥蚀的过程,成为我们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济源盆地 地球化学 物源 沉积环境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区传统知识保存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志国 殷瑰姣 +2 位作者 戴光忠 桑霞 田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30-133,137,共5页
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我国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中心。广义的传统知识,包括传统科技知识(即狭义的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是创新的源泉。本文介绍该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传统知识,分析中国... 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我国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中心。广义的传统知识,包括传统科技知识(即狭义的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是创新的源泉。本文介绍该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传统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区传统知识传承对策,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传统知识 遗传资源 民间文学艺术 地方社区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砂岩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龙 郑德顺 +2 位作者 龚文磊 周璐 程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5-31,共7页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下段发育厚约80m的中细粒砂岩,前人在许多文献中称其为长石石英砂岩。通过对所取砂岩样品薄片镜下观察,将其命名为岩屑石英砂岩。该段砂岩自下而上粒度具有以下特征:平均粒径(Mz)总体由大变小,标准偏差(σ)反映...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下段发育厚约80m的中细粒砂岩,前人在许多文献中称其为长石石英砂岩。通过对所取砂岩样品薄片镜下观察,将其命名为岩屑石英砂岩。该段砂岩自下而上粒度具有以下特征:平均粒径(Mz)总体由大变小,标准偏差(σ)反映砂岩分选由中等逐渐变好,标准偏差(σ)和偏度(SK1)都具有典型河流沉积物特征。频率曲线表现为不对称三峰或双峰,概率累积曲线由"低斜四段"式渐变为"高斜跳悬两段"式。该套砂岩沉积时期水流不稳,有多期洪流出现,表现为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的局部来回振荡。其C-M图显示主要发育牵引流PQ、QR、RS段,符合经典曲流河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曲流河 沉积环境 马凹组 济源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顶板稳定性的岩体结构控制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明华 杨良策 +1 位作者 刘汉超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4-487,共4页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溪洛渡水电站 顶板稳定性 岩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德顺 程涌 +4 位作者 李明龙 吴伟 周璐 孙风波 王鹏晓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目前陆相地层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薄弱。混合沉积在豫西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较发育,本文综合应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特征及控制...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目前陆相地层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薄弱。混合沉积在豫西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较发育,本文综合应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凹组上段发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含灰泥岩等多种岩性组成的成分混合沉积和由其夹层或互层组成的结构混合沉积,较干燥炎热气候条件及弱氧化-弱还原的半咸水环境有利于混合沉积发育,混合沉积是古构造、古气候和物源供给共同控制的结果。本研究对于充实沉积机理理论有一定的意义,亦为陆相混合沉积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马凹组 地球化学 济源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段砂砾岩储层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涌 郑德顺 +2 位作者 李明龙 周璐 张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50-255,共6页
通过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并结合岩心压汞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盐家地区沙四上段砂砾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自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家地区沙四上段砂砾岩储层孔隙度较低,平均孔隙度为7.29%,总体上... 通过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并结合岩心压汞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盐家地区沙四上段砂砾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自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家地区沙四上段砂砾岩储层孔隙度较低,平均孔隙度为7.29%,总体上原生粒间孔隙不发育,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自生矿物中以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为主,分别以不同的形态充填于颗粒间,是储层原生粒间孔隙不发育的主要原因。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白云石平均含量6%,方解石平均含量3%;粘土矿物平均含量8%,主要是伊利石和伊/蒙间层,含少量的绿泥石和高岭石。白云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主要发育带在3700~3800 m之间和3900~4100 m之间,对储层影响较大,其峰值对应3750 m处和4000 m处的低孔隙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砂砾岩体 储层 沙四上段 盐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源对芝麻富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邢丹英 金明珠 +3 位作者 胡蔚红 刘运谷 邓端成 唐志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1,共4页
芝麻品种豫芝10号施用不同含硒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含硒复混肥)、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形态的硒源均能提高芝麻的含硒量,施入3种不同形态硒源的芝麻植株含硒量为0.216mg/kg~0.614mg/kg,比对照的0.108mg/kg高12... 芝麻品种豫芝10号施用不同含硒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含硒复混肥)、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形态的硒源均能提高芝麻的含硒量,施入3种不同形态硒源的芝麻植株含硒量为0.216mg/kg~0.614mg/kg,比对照的0.108mg/kg高120.65%~456.11%,平均提高了277.5%;②芝麻不同部位的富硒效果不同,籽粒>荚>叶>根,生殖器官优于营养器官;③营养器官中较成熟的叶片含硒量大于较幼嫩的叶片,说明芝麻的富硒存在着一个积累的过程;④在当季的芝麻栽培中,施用Na2SeO3的芝麻籽粒中含硒量平均为1.1185mg/kg,富硒复混肥处理平均为0.6545mg/kg,富硒矿粉处理为0.4390mg/kg,比对照(0.1640mg/kg)增加167.7%~582.0%,平均增加345.9%。3种硒源的当季效果依次为Na2SeO3>富硒复混肥>富硒矿粉;⑤用Na2SeO3溶液根外追施,其适宜、经济有效的浓度为50mg/kg~100mg/kg,超过350mg/kg时,芝麻叶片灼伤严重,籽粒含硒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硒源 芝麻 富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蒙阴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德顺 高林 +3 位作者 李明龙 周璐 程涌 张飞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702,708,共7页
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蒙阴盆地古近系进行了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蒙阴盆地常路组(E12+3-E21ch)反映了河流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常一段的河流沉积较发育,常二段以滨浅湖为主,有沼泽化含煤和黏土沉积,常三段为滨... 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蒙阴盆地古近系进行了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蒙阴盆地常路组(E12+3-E21ch)反映了河流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常一段的河流沉积较发育,常二段以滨浅湖为主,有沼泽化含煤和黏土沉积,常三段为滨湖沉积;w(V)/w(V+Ni),w(Sr)/w(Ba),w(Mg)/w(Ca)等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出常路组沉积时期虽总体处于水体弱分层的淡水环境,气候湿润,但存在小的波动,古盐度与古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蒙阴盆地古近纪封闭的山间盆地性质相吻合.此后的朱家沟组(E21zh)为常路组沉积后地形迅速抬升的山麓冲洪积体系.蒙阴盆地古近纪演化过程主要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而发生右行走滑的沂沭断裂和兰聊断裂的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蒙阴盆地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志国 桑霞 +2 位作者 戴光忠 殷瑰姣 田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29-133,137,共6页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遗产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保护 旅游开发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惟庆 吴伟 +3 位作者 杨登银 狄可可 唐玄 王雨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1-17,共7页
页岩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国内沉积盆地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不足.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级孔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 页岩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国内沉积盆地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不足.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级孔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由过渡孔和微孔提供,比表面积范围6.588~9.476 m2/g,平均为7.949 m2/g,远大于致密砂岩储层比表面积;②页岩孔径平均为4.319~7.821 nm,孔径范围具有从微孔到中孔等一系列连续性孔径.孔隙形状有多种类型,微孔以单边封闭型孔和墨水瓶型孔为主,过渡孔和中孔具有一定数量的两端开口型孔;③页岩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主要提供了天然气吸附场所;矿物粒内孔隙和微裂隙为游离气主要赋存场所并提供了天然气渗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樊庄地区山西组煤层控气综合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德顺 周璐 +2 位作者 杨登银 刘斌忠 李明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0,16,共6页
煤层气藏最典型的特征是煤层自生自储,因此煤储层的特征是煤层气成藏的核心要素。为了研究樊庄地区山西组3#煤储层的富集成藏特征,现在主要从樊庄地区3#煤源岩条件、物性特征、保存条件、构造控藏模式这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煤层气富集的... 煤层气藏最典型的特征是煤层自生自储,因此煤储层的特征是煤层气成藏的核心要素。为了研究樊庄地区山西组3#煤储层的富集成藏特征,现在主要从樊庄地区3#煤源岩条件、物性特征、保存条件、构造控藏模式这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煤层气富集的原因。综合结论认为该地区突出的优势是煤层厚度大,稳定,物性好,含气量大,加之较好的保存条件和构造控藏模式,因此在该地区形成煤层气富集。这项研究对该地区煤层气后续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庄地区 3#煤层 煤层气 富集条件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论与物流园区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婧 高爱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3,共3页
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同其它组织一样具有生命体的部分形态,即物流园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借助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析物流园区不同发展时期的特性,并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的诉求和特点,研究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及战略重心。
关键词 生命周期论 物流园区 战略 战略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的成效、问题、机遇与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水源 张祖清 +8 位作者 陈普亮 魏凯 薛华 杨良策 郭汉玖 董传政 向妮 王晓辉 聂蜀露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6期3009-3013,共5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硒产业的开发和硒资源的利用,州委、州政府将以硒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纳入全州七大产业链,提出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发展硒产业的热情。2016年恩施州政府和各部门联合成立了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硒产业的开发和硒资源的利用,州委、州政府将以硒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纳入全州七大产业链,提出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发展硒产业的热情。2016年恩施州政府和各部门联合成立了硒资源调查组,对全州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全州表层硒适中土壤分布面积2.3万k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95%以上;形成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2015年全州硒产业总产值超330亿元,2016年达到382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组织了硒与人体健康高峰论坛、中国南方马铃薯大会等24场高端专题会议,恩施州"世界硒都"地位进一步彰显;客观提出了硒产业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问题,研究提出了提升"硒+X",建构"布局+X",强化"杠杆+X",筑牢"基础+X",打造"服务+X"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富硒产业 硒+X 产业布局 跨越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岩石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安全防护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晏鄂川 戴光忠 刘昌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257-260,共4页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常规技术容易出现的冒顶剪出、桩间土挤出和锚索预应力损失衰减等问题,提出避开使用此类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试图为解决碎裂结构岩石路堑边坡的分析与防护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 碎裂结构岩体 稳定性评价 防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之杨 孙志国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450-1453,共4页
介绍该片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并分析乡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 乡镇 文化旅游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硒都恩施州畜牧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49-452,468,共5页
农业遗传资源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遗传资源保护是关系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问题。恩施州享有"世界硒都"美誉,拥有恩施黄牛、恩施黑猪、恩施马头羊、景阳鸡、恩施土蜂、桑蚕等重要的畜牧遗传资... 农业遗传资源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遗传资源保护是关系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问题。恩施州享有"世界硒都"美誉,拥有恩施黄牛、恩施黑猪、恩施马头羊、景阳鸡、恩施土蜂、桑蚕等重要的畜牧遗传资源,是天然富硒畜牧产品的最佳产地。介绍了该自治州畜牧遗传资源与产业,分析了其畜牧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对策,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世界硒都 富硒畜牧产品 遗传资源 畜牧产业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茶叶地理标志特征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光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757-763,共7页
恩施州为我国茶叶重要产区,茶产业已成为其优势支柱产业。该州享有"世界硒都"美誉,是天然富硒茶的最佳产地.。介绍了该自治州茶叶的地理标志特征与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其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恩施州 天然富硒茶 地理标志 农业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