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绍波 杨小龙 +2 位作者 黄恒 梅敦成 王云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16-718,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带状疱疹患者皮疹痊愈后4~6周仍留有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该病好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高达50%-75%。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 自体血回输 麻醉性镇痛药 NEURALGIA 阵发性剧痛 持续性隐痛 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仪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应用动力刨削系统治疗突出物骨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寅烨 董庆鹏 占恭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的应用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目前已经能够处理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大部分椎间孔狭窄病例、甚至Ⅱ度以下的腰椎滑脱病例[2]。而应用多功能动力刨削系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的应用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目前已经能够处理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大部分椎间孔狭窄病例、甚至Ⅱ度以下的腰椎滑脱病例[2]。而应用多功能动力刨削系统能对椎管内神经周围软组织和骨性结构进行切割打磨,尤其针对其他微创技术较难处理的突出物骨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刨削 突出物 应用动力 骨性结构 spine 化性 腰椎退行性变 直腿抬高试验 工作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法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庆鹏 张波 +3 位作者 周小军 张光志 李圣洪 张传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1,2]。经皮穿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3,4],其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1,2]。经皮穿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3,4],其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而目前关于穿刺置管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靶向穿刺置管方式由穿刺点直接向突出髓核靶点方向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直接摘除突出髓核[5],虽然该路径易于初学者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置管往往难以成功,且需要多次打磨关节突,增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6]。本研究在传统的靶向穿刺置管基础上,改良穿刺置管法,因其有关节突作为中继站,故大部分情况下只需单次打磨关节突以减少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采用双靶点法穿刺置管法穿刺定位靶目标位置,行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优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 双靶点 突出髓核 脊柱稳定性 硬膜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中骨水泥用量与恢复状态和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飞 欧阳柳 +1 位作者 吴强 郑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骨折中骨水泥用量与恢复状态和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PVP的5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水泥用量...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骨折中骨水泥用量与恢复状态和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PVP的5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水泥用量将其分为低剂量组(≤4 ml)和高剂量组(>4 ml),每组各28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骨水泥用量的相关性。结果低剂量组患者骨水泥用量[(3.11±0.41)ml]显著低于高剂量组[(6.15±1.07)ml](t=14.038,P<0.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段高度、椎体中段高度均显著大于术前(均P<0.05),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均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椎体前段高度、椎体中段高度均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均P<0.05),Cobb角显著小于低剂量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水泥用量与椎体前段高度、椎体中段高度均呈正相关(r=0.656,0.569,均P<0.05),与Cobb角呈负相关(r=-0.345,P<0.05)。低剂量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水泥用量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271,P<0.05)。结论PVP治疗腰椎骨折的骨水泥用量与恢复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在确保患者恢复状态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骨水泥用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用量 并发症 腰椎骨折 恢复状态 椎体成形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效果 被引量:27
5
作者 董庆鹏 郑婧 +3 位作者 李圣洪 周小军 杨小龙 王云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肩周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其发病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临床报道的治疗方法较多,有臂丛或全麻下肩关节松解术,此方式虽能彻底解除肩关节周围的粘连,但有一定的麻醉和医源性损伤风险;
关键词 肩关节囊炎 粘连性 痛点阻滞治疗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松解术 临床报道 医源性损伤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针导热疗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圣洪 董庆鹏 +5 位作者 梅敦成 郑婧 杨小龙 周小军 王云霞 张光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理疗、按摩、拔火罐、针灸等康复治疗,以及肩关节痛点阻滞治疗,但其疗程长,疗效不佳,患者肩关节功能通常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臂...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理疗、按摩、拔火罐、针灸等康复治疗,以及肩关节痛点阻滞治疗,但其疗程长,疗效不佳,患者肩关节功能通常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虽能有效地缓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1],但肩关节松解后数天,往往继发肩部肌肉挛缩、疼痛,影响患者肩关节活动,易再次出现肩关节粘连。内热针导热疗法是将内热针置入骨骼肌附着点,连接内热针导热巡检仪,通过松解痉挛的肌纤维组织,改善肌肉血供,消除肌纤维组织无菌性炎症,研究表明,其对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2,3]。而其对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效果的影响,尚待定论。本研究采用内热针导热疗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肩关节囊炎 松解治疗 临床效果 粘连性 热疗法 热针 肌纤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承红 杨小龙 +6 位作者 董庆鹏 李圣洪 游昶辉 周倩 郑婧 杨庆红 王云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重新激活,在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引起疱疹,导致感觉神经受损并伴严重的疼痛[1,2]。一般将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根据病程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带状疱疹神经...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重新激活,在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引起疱疹,导致感觉神经受损并伴严重的疼痛[1,2]。一般将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根据病程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自皮疹出现1个月内);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皮疹出现后的1~3个月之间的时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自发疹开始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发疹 脊髓电刺激 ZOSTER 背根神经节 亚急性 感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