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个案 |
刘玉堂
黄南珊
刘保昌
|
《学习与实践》
|
2007 |
17
|
|
2
|
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 |
何念龙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3
|
重理时代情理审美关系的畸变——略论宋代理学对文学的深层影响 |
黄南珊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4
|
大力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加快建设现代环境文明——近年来国内文化环境研究的新进展 |
黄南珊
|
《学术论坛》
|
2003 |
7
|
|
5
|
再论法国学者巴迪的老舍研究——兼及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某些特点 |
吴永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3
|
|
6
|
中国革命文学运动中的“盗天火者”──纪念瞿秋白诞辰100周年 |
吴永平
宋致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7
|
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力作——吴祖明研究员新著《求真集》读后 |
黄南珊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8
|
长江流域女性文学通观 |
宋致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9
|
从《红楼梦》到《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考察 |
张啸虎
|
《江汉论坛》
|
1984 |
0 |
|
10
|
家庭变革的信息在文学作品中的透露 |
张啸虎
|
《学习与实践》
|
1986 |
0 |
|
11
|
关于现阶段湖北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 |
庄春梅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4 |
0 |
|
12
|
老舍小说《大悲寺外》新解 |
吴永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情依于理 情理交至——叶燮理性美学观新解 |
黄南珊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14
|
传统大同均平思想与道德理想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当代进程的影响 |
黄南珊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5
|
试论“汉派”文化 |
吴永平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5 |
5
|
|
16
|
四个崭新的理论命题──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
黄南珊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3
|
|
17
|
憧憬灵肉统一的浪漫情爱理想境界——《廊桥遗梦》的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论略 |
黄南珊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8
|
王蒙与庄子 |
张啸虎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1
|
|
19
|
正确把握若干重要关系 促进文化产业健全发展(上) |
黄南珊
|
《学术论坛》
|
2004 |
1
|
|
20
|
明清时期对艺术理性性能维度的美学阐解 |
黄南珊
庄春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