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1
作者
田穗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推进方兴未艾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首先有必要从国家特性出发,把握政治体制的发展规律。 谈到国家特性,人们通常都把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根本观点。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形...
为推进方兴未艾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首先有必要从国家特性出发,把握政治体制的发展规律。 谈到国家特性,人们通常都把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根本观点。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片面理解。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对国家这种片面认识的错误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论断,是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联系,并为其服务的。马克思、思格斯强调这一事实,是为了揭露资产阶级用国家社会性欺骗广大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阶级统治
国家特性
政治统治
有秩
无产阶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统治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被引量:
1
2
作者
裴大新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2期28-34,共7页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决不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和专利品。因为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决不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和专利品。因为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空想主义,就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
孙中山
社会主义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
康有为
新民主主义
洪秀全
近代中国
中国人民
大同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改革中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
3
作者
张源涛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6期1-6,共6页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解决“国家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还是一个有待于认真研究和...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解决“国家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还是一个有待于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职能
经济管理机构
经济杠杆
市埸
社会主义国家
中正
行政手段
管理手段
经济手段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4
作者
裴大新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4期27-30,21,共5页
一、问题的提起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我国解放前后均有若干专著问世。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尤有加强这种研究的必要。但社会主义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至今仍没有比较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往的研究者们...
一、问题的提起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我国解放前后均有若干专著问世。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尤有加强这种研究的必要。但社会主义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至今仍没有比较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往的研究者们,有的把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起点确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展,阶级对立日益简单化了的十九世纪,有的则指出应从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十五、六世纪开始,有的甚至把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上溯到草昧初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内涵
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史研究
私有制
共产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论纲)
5
作者
杨汉鹰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2期7-10,共4页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八年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和推动下逐步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原有的政治体制日益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在这...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八年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和推动下逐步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原有的政治体制日益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在这种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前提下出台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则将更多地考虑政治实体的运行机制和效率,而可能会忽略从宏观角度与政治体制改革配套的政治文化,民族心态和社会习惯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政治体制改革受制于此,造成新的步履维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文化
经济体制改革
运行机制
政治实体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民族心态
政治信仰
社会习惯
宏观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学说
被引量:
2
6
作者
汤庭芬
黄永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16,共5页
民族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完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
民族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完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国家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毛泽东同志根据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和民族矛盾状况,针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实质及其解决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民族理论,为争取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少数民族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同志
大汉族主义
民族歧视
中华民族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
7
作者
陈小京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6,共4页
管理活动早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和部落中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的管理尚未区分不同的领域,表现出笼统的公共事务管理。管理主客体的特征都直接体现在社会劳动主体中:劳动者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划...
管理活动早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和部落中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的管理尚未区分不同的领域,表现出笼统的公共事务管理。管理主客体的特征都直接体现在社会劳动主体中:劳动者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划分。管理主要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习惯风俗等来实施的。这是以生产力极端落后,社会活动形式和内部关系都非常简单为前提的,是原始的“自我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政管理
管理客体
管理主体
主客体关系
被管理者
行政机关
管理活动
劳动者
国家权力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加强政协建设的若干思考
8
作者
吴卫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3,共4页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基本职能,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政协建设的前提。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概括而言,一句话,是政治组织。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基本职能,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政协建设的前提。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概括而言,一句话,是政治组织。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合作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是共产党和非党联盟长期合作的组织形式。 具有政治性质组织的政协,其职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诸如: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协调政协中内部各政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协助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组织政协委员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教育和改造的目的,团结三胞、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一国两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工作
强政
基本职能
人民政协
民主监督
若干思考
政治协商
国家机关
共产党
统战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9
作者
吴卫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30,共4页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予以论述,明确地规定了它的性质、作用与目标,即政府职能转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都应...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予以论述,明确地规定了它的性质、作用与目标,即政府职能转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都应围绕建立、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展开,确立崭新的行政体制(从组织设置到运转方式).以便使改革后的行政体制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充分有效地发挥“看得见的手”(主要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速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行政体制
当代中国
行政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
中央与地方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基层地方自治
10
作者
胡盛仪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6期25-27,共3页
自治是民主的一个基本形式。在历史上,自治曾作为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权利的有力武器。今天,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基层地方自治,则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基层地方自治的必...
自治是民主的一个基本形式。在历史上,自治曾作为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权利的有力武器。今天,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基层地方自治,则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基层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政权
基层社会
封建专制
基层自治
地方事务
国家机关
自治权
争取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破“老问题” 探讨“新问题”——关于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思考
11
作者
吴越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1期10-13,共4页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基本事实,引诱人的思考。 新中国诞生三十多年来,国家机构的精简与改革,少则两至三年,多则五至七年进行一次;每次所定裁减指标。少则百分之二十多则百分之四十以上;每次所列应革之弊与应改之方大都雷同;每次改革结束...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基本事实,引诱人的思考。 新中国诞生三十多年来,国家机构的精简与改革,少则两至三年,多则五至七年进行一次;每次所定裁减指标。少则百分之二十多则百分之四十以上;每次所列应革之弊与应改之方大都雷同;每次改革结束之时都称“取得了基本的成功”。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精简改革的过程中,各级国家机构,尤其是各级行政机构逐渐地膨胀起来了。国务院的直属部门从初始阶段三十个左右的部、委、署,发展为近年机构改革前九十八个部、委、直属机构;省政府一般从二十个左右的厅局和五至七百人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
老问题
各级国家机构
新问题
阶级统治
社会管理
小生产
产业性
经济管理职能
剥削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关系
12
作者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22-25,共4页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一原则规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个社会主义的大...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一原则规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来说尤其重要。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初期就强调指出,“必须以全力赴、全神贯注地培养和唤起各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较大的主动性”。(《列宁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权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国家机构
中央集权制
地方分权制
自治
地方政府
均权
集权和分权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述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和政体的理论
13
作者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1期22-31,共10页
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与政体的思想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与领导体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揭露资产阶级的政治秘...
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与政体的思想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与领导体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揭露资产阶级的政治秘密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国体问题时曾深刻指出,“资产阶级总是隐瞒”它“在国家中”的“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一阶级专政的实际。”(《毛泽东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
毛泽东同志
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
人民民主专政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政权组织形式
毛泽东选集
政治体制
无产阶级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述毛泽东关于地方政权建设的基本思想
14
作者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3期15-18,共4页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对地方政权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思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权
“议行合一”
毛泽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略述
民主集中制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会议
基本思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区别
15
作者
陈嘉陵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3期31-35,共5页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建立与推行,如果从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算起,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了。地方自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鼓吹和推行,如果从号称“地方自治之家”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建立与推行,如果从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算起,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了。地方自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鼓吹和推行,如果从号称“地方自治之家”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清末民初,也叫嚷过地方自治,但从未实行过。现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早已代替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属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地方自治,也早已过时了。列宁说:“问题恰恰在于不能把对于我们已经过时的东西,当作阶级也已过时的东西,当作对于群众也已过时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214页)。因此,我们把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暂且撇开民族因素,都作为地方自治政权,加以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本质区别及其特点,而且还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这对我们更好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
资本主义国家
自治权
自治机关
地方议会
民族自治地方
方机
中央政府
资本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1
作者
田穗生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4,共3页
文摘
为推进方兴未艾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首先有必要从国家特性出发,把握政治体制的发展规律。 谈到国家特性,人们通常都把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根本观点。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片面理解。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对国家这种片面认识的错误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论断,是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联系,并为其服务的。马克思、思格斯强调这一事实,是为了揭露资产阶级用国家社会性欺骗广大人民。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阶级统治
国家特性
政治统治
有秩
无产阶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统治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被引量:
1
2
作者
裴大新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2期28-34,共7页
文摘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决不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和专利品。因为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空想主义,就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
孙中山
社会主义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
康有为
新民主主义
洪秀全
近代中国
中国人民
大同思想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改革中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
3
作者
张源涛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6期1-6,共6页
文摘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解决“国家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还是一个有待于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
国家经济职能
经济管理机构
经济杠杆
市埸
社会主义国家
中正
行政手段
管理手段
经济手段
经济活动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4
作者
裴大新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4期27-30,21,共5页
文摘
一、问题的提起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我国解放前后均有若干专著问世。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尤有加强这种研究的必要。但社会主义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至今仍没有比较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往的研究者们,有的把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起点确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展,阶级对立日益简单化了的十九世纪,有的则指出应从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十五、六世纪开始,有的甚至把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上溯到草昧初开。
关键词
社会主义内涵
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史研究
私有制
共产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论纲)
5
作者
杨汉鹰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2期7-10,共4页
文摘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八年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和推动下逐步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原有的政治体制日益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在这种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前提下出台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则将更多地考虑政治实体的运行机制和效率,而可能会忽略从宏观角度与政治体制改革配套的政治文化,民族心态和社会习惯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政治体制改革受制于此,造成新的步履维艰。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文化
经济体制改革
运行机制
政治实体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民族心态
政治信仰
社会习惯
宏观角度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学说
被引量:
2
6
作者
汤庭芬
黄永明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摘
民族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完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国家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毛泽东同志根据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和民族矛盾状况,针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实质及其解决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民族理论,为争取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各少数民族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同志
大汉族主义
民族歧视
中华民族
西藏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
7
作者
陈小京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6,共4页
文摘
管理活动早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和部落中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的管理尚未区分不同的领域,表现出笼统的公共事务管理。管理主客体的特征都直接体现在社会劳动主体中:劳动者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划分。管理主要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习惯风俗等来实施的。这是以生产力极端落后,社会活动形式和内部关系都非常简单为前提的,是原始的“自我管理”方式。
关键词
国家行政管理
管理客体
管理主体
主客体关系
被管理者
行政机关
管理活动
劳动者
国家权力
自我管理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加强政协建设的若干思考
8
作者
吴卫生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3,共4页
文摘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基本职能,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政协建设的前提。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概括而言,一句话,是政治组织。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合作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是共产党和非党联盟长期合作的组织形式。 具有政治性质组织的政协,其职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诸如: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协调政协中内部各政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协助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组织政协委员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教育和改造的目的,团结三胞、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一国两制”
关键词
政协工作
强政
基本职能
人民政协
民主监督
若干思考
政治协商
国家机关
共产党
统战部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9
作者
吴卫生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30,共4页
文摘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予以论述,明确地规定了它的性质、作用与目标,即政府职能转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都应围绕建立、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展开,确立崭新的行政体制(从组织设置到运转方式).以便使改革后的行政体制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充分有效地发挥“看得见的手”(主要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行政体制
当代中国
行政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
中央与地方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
台湾地区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基层地方自治
10
作者
胡盛仪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6期25-27,共3页
文摘
自治是民主的一个基本形式。在历史上,自治曾作为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权利的有力武器。今天,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基层地方自治,则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基层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地方自治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政权
基层社会
封建专制
基层自治
地方事务
国家机关
自治权
争取民主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破“老问题” 探讨“新问题”——关于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思考
11
作者
吴越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1期10-13,共4页
文摘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基本事实,引诱人的思考。 新中国诞生三十多年来,国家机构的精简与改革,少则两至三年,多则五至七年进行一次;每次所定裁减指标。少则百分之二十多则百分之四十以上;每次所列应革之弊与应改之方大都雷同;每次改革结束之时都称“取得了基本的成功”。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精简改革的过程中,各级国家机构,尤其是各级行政机构逐渐地膨胀起来了。国务院的直属部门从初始阶段三十个左右的部、委、署,发展为近年机构改革前九十八个部、委、直属机构;省政府一般从二十个左右的厅局和五至七百人的编制。
关键词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
老问题
各级国家机构
新问题
阶级统治
社会管理
小生产
产业性
经济管理职能
剥削阶级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关系
12
作者
刁田丁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22-25,共4页
文摘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一原则规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来说尤其重要。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初期就强调指出,“必须以全力赴、全神贯注地培养和唤起各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较大的主动性”。(《列宁选集》
关键词
职权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国家机构
中央集权制
地方分权制
自治
地方政府
均权
集权和分权
孙中山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和政体的理论
13
作者
刁田丁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1期22-31,共10页
文摘
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与政体的思想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与领导体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揭露资产阶级的政治秘密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国体问题时曾深刻指出,“资产阶级总是隐瞒”它“在国家中”的“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一阶级专政的实际。”(《毛泽东选集》
关键词
国体
毛泽东同志
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
人民民主专政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政权组织形式
毛泽东选集
政治体制
无产阶级专政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述毛泽东关于地方政权建设的基本思想
14
作者
刁田丁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3期15-18,共4页
文摘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对地方政权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思想原则。
关键词
地方政权
“议行合一”
毛泽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略述
民主集中制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会议
基本思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区别
15
作者
陈嘉陵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摘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建立与推行,如果从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算起,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了。地方自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鼓吹和推行,如果从号称“地方自治之家”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清末民初,也叫嚷过地方自治,但从未实行过。现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早已代替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属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地方自治,也早已过时了。列宁说:“问题恰恰在于不能把对于我们已经过时的东西,当作阶级也已过时的东西,当作对于群众也已过时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214页)。因此,我们把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暂且撇开民族因素,都作为地方自治政权,加以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本质区别及其特点,而且还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这对我们更好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地方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
资本主义国家
自治权
自治机关
地方议会
民族自治地方
方机
中央政府
资本主义民主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进一步深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田穗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裴大新
《社会主义研究》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改革中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
张源涛
《社会主义研究》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裴大新
《社会主义研究》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论纲)
杨汉鹰
《社会主义研究》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学说
汤庭芬
黄永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
陈小京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加强政协建设的若干思考
吴卫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吴卫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略论基层地方自治
胡盛仪
《社会主义研究》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突破“老问题” 探讨“新问题”——关于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思考
吴越
《社会主义研究》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改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关系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述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和政体的理论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略述毛泽东关于地方政权建设的基本思想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区别
陈嘉陵
《社会主义研究》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