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湖北省武陵山区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湖北省做出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决策。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深入剖析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 湖北省武陵山区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湖北省做出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决策。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深入剖析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及战略部署,对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试验区 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生态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沿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造成资源优势的不断削弱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因此,在城镇化中,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直接...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沿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造成资源优势的不断削弱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因此,在城镇化中,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直接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对该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生态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以期从生态保护视角实现城镇化科学、高效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城镇化 生态胁迫效应 资源承载力 战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特色经济与跨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阳小华 李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特色经济是基于某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势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品牌,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湖北要实现跨越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本文通过... 特色经济是基于某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势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品牌,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湖北要实现跨越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本文通过对湖北特色经济发展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发展是湖北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实现湖北跨越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产业发展 特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中部崛起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开元 李灯强 匡绪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1978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五大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渐进性、相机抉择、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加强、与国际化接轨。从新一轮地方政府竞争来看,财税体制改革又是重中之重。财税体制改革在转移支付、税制设计、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收... 1978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五大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渐进性、相机抉择、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加强、与国际化接轨。从新一轮地方政府竞争来看,财税体制改革又是重中之重。财税体制改革在转移支付、税制设计、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收入真实性、地方债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全面深化,也影响了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从中长期改革考虑,财税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展开:积极开展预平衡政策的改革、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构建现代预算制度体系、加强对地方举债的监督、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改革 中部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68,共3页
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正在全面推进,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支点建设的重要引擎。开放型经济包括经济开放度、外贸进出口、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对外经济合作等多方... 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正在全面推进,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支点建设的重要引擎。开放型经济包括经济开放度、外贸进出口、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对外经济合作等多方面指标,通过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客观考察湖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有助于更好地扩大湖北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中部地区 开放型经济高地 重要战略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水资源保护建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2期78-79,88,共3页
水资源保护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湖北在水资源保护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分析了湖北水资源保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保护 建设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问题挑战及实现路径
7
作者 彭玮 罗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3,共7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的重农思想源远流长,国家的兴衰与农业的发...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的重农思想源远流长,国家的兴衰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总结1949年以来“三农”政策的演变,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就是党和国家始终重视“三农”工作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始终基于世情国情农情在不断地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指向下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农民共同富裕多目标兼容并举,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三者有机耦合而成的互有联系、彼此促进、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其内涵包括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能力的现代化以及农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还面临着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业劳动人口快速减少、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农村民生领域建设滞后等严峻挑战,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以科技赋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适度规模经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以扩链提质强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民生领域为重点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和以县域为重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的新地位、新定位与政策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凌云 苏娜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6期76-79,共4页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的全局地位是动态演进的。当前,中部地区已经具备从发展支持区转变为基本经济区的条件。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以及建设成基本经济区的要求,需要在中部地区现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增加"五区&q...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的全局地位是动态演进的。当前,中部地区已经具备从发展支持区转变为基本经济区的条件。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以及建设成基本经济区的要求,需要在中部地区现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增加"五区"的内涵,即建成国内市场密集区、对外开放拓展区、创新驱动示范区、四化协调先行区和生态文明核心区。与此相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思想、战略与政策需要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定位 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优势陷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
作者 王军 宋祖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58-160,共3页
比较优势理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主流经济理论。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则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在竞争的市场中既存在国内贸易也存在国际贸易。在这种贸易的国际、国... 比较优势理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主流经济理论。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则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在竞争的市场中既存在国内贸易也存在国际贸易。在这种贸易的国际、国内分工中更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不足,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在认清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规避陷阱,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移民相对贫困治理和就业纾困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健 赵宁 杜为公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4,共8页
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缓解相对贫困将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新阶段,作为治贫、反贫最直接有效方式,就业在水库移民扶贫中能够发挥增收、提能、扩识、强心等显著作用。本文根据水库移民就业扶贫现状,针对移... 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缓解相对贫困将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新阶段,作为治贫、反贫最直接有效方式,就业在水库移民扶贫中能够发挥增收、提能、扩识、强心等显著作用。本文根据水库移民就业扶贫现状,针对移民就业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拟建立包括对象瞄准、区域协调、就业保障等在内的就业纾困长效机制,以期不断提高水库移民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缓解相对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相对贫困治理 就业纾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灯强 管志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3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过程。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中国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形成了独特的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过程。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中国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的良性互动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只有在市场化与法治化的良性互动中才能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改革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唯有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市场化改革 法治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水平、绿色技术创新与碳减排
12
作者 管志鹏 《江汉论坛》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时期,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领域,进而带动与碳减排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时期,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领域,进而带动与碳减排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22年数据,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碳减排的有效路径,考察期内每千件绿色专利平均可减少碳排放量201万吨;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可提高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和应用意愿,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和应用,使单位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碳减排的调节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发展水平越高,调节作用越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调节作用不再显著。因此,要强化关键绿色技术攻关,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协同水平,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 经济发展水平 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击疫情看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戎 雷江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9,共7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抗击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充分反映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优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抗击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充分反映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优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保障;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因素;全国一盘棋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击疫情 中国共产党 集中力量办大事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14
作者 周戎 雷江梅 阳小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2,共8页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经历了萌芽孕育、成长深化、完善成熟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架构,主要包括阐明基本原则、界定经济地位、明确政治属性、营造发展环境、把握关键环节、提出重要举措等内容。这些新理念新论断...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经历了萌芽孕育、成长深化、完善成熟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架构,主要包括阐明基本原则、界定经济地位、明确政治属性、营造发展环境、把握关键环节、提出重要举措等内容。这些新理念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是推进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脉络 体系架构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