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创新机关党的建设
- 1
-
-
作者
彭晓保
-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7-79,共3页
-
文摘
党政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党政机关党的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就要实现工作职责新定位、工作方法新把握、工作重点新部署、工作标准新追求、工作机制新构建、工作内容新突破。
-
关键词
机关
党建
-
分类号
D267.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以人为本,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2
-
-
作者
彭晓保
-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24-26,共3页
-
文摘
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人类历史前进运动的辩证趋势、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要义。其科学内涵是:树立联系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树立全面的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树立过程的发展观,运用发展解决问题,保持发展持续态势。其精神实质是:增强发展的坚定性;突出发展的创造性;注重发展的科学性;讲求发展的规范性。
-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执政兴国
第一要务
-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借鉴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樊帆
彭晓保
郭鹏
-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
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9,26,共4页
-
文摘
公共危机的溢出效应决定其发生已超出发生地范围,局部危机可能演化为全局危机,甚至国际危机,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国际沟通与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紧密,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人道组织的发展为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合作的可能。构建危机背景下国际合作与学习机制,对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处理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危机
国际合作
-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四化同步”与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张丹
丁胜利
-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0,共5页
-
基金
湖北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编号:2012QSDX02)
-
文摘
"四化同步"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未来5~10年中国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源。而土地流转是深入推进"四化同步"的内在需求,加快土地流转,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有利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有利于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由形向质深化。为深入了解土地流转在"四化同步"中的具体作用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对山东枣庄,重庆,四川成都,湖北黄冈、孝感、鄂州、潜江、宜昌、恩施、随州、襄樊、十堰等地展开了广泛的实地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土地流转机制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动力机制来看,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从价格机制来看,市场体系不健全与多方利益博弈并存;从保障机制来看,权益保障不足与社会保障缺乏并存;从调控机制来看,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并进而影响"四化"的彻底性与同步性。对此,应该从多层面入手,多管齐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发挥其在"四化同步"的作用:第一,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坚持土地流转多元化方针,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交易顺畅;第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基本发展权益;第四,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切实保障土地流转高效有序;第五,规范政府职能定位,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合理调控。
-
关键词
四化同步
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机制
-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立足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李约瑟难题新解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爱君
-
机构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29,共3页
-
文摘
应立足当今中国的科技现状和当代世界对科学的重新界定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培养科学精神。
-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自主创新
科学
科学精神
-
分类号
F20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主体化倾向探源
- 6
-
-
作者
黄锦安
-
机构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16,共5页
-
文摘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理性积淀物。一般说来,任何民族的思维模式所内含的思维要素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和审美结构,其中认知以客体、主客体存在关系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意识与对象客体的符合关系;后三者则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选择,情感和审美的体验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主体依据一定的内在机制及其方法论原则,把认知和评价耦合联动起来。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主体化
方法论原则
认识主体
内在机制
客体存在
认识对象
主体意识
合关系
主体意向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发展的理论
- 7
-
-
作者
张宗尧
-
机构
中共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9期7-8,共2页
-
-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代特征
基本制度
毛泽东思想
着力点
-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坚持党的纪律 反对自由主义
- 8
-
-
作者
彭敬湘
-
机构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24期11-12,共2页
-
文摘
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纪律严明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前进。全党必须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我们要充分认识坚持党的纪律,
-
关键词
党的纪律
自由主义
党的作风建设
团结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路线
十五届六中全会
坚持
《决定》
主要任务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26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浅论
- 9
-
-
作者
彭晓保
-
机构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教务处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5年第9期67-69,共3页
-
文摘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形成的重要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培养和造就党的干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理论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现代化理论的一次伟大创新
- 10
-
-
作者
王爱君
-
机构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理论教研部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3年第5期3-6,共4页
-
文摘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我国未来二十年现代化建设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十六大报告突破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创造性的整体性思维实现了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现代化的目标和手段的有机结合,科学把握了现代化的内涵和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大智慧、大视野、大手笔,实现了对现代化理论的一次伟大创新。
-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现代化
创新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