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排放双控下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1
作者 彭君哲 陈竹 +4 位作者 廖爽 迟赫天 李斯吾 张浩钦 王平凡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9期264-271,共8页
正确评价社会低碳发展水平,是助力政府准确把握低碳转型趋势,科学制定政策,有序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研究聚焦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新要求,综合考虑碳排放双控、能耗双控、源荷低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等多维度因素... 正确评价社会低碳发展水平,是助力政府准确把握低碳转型趋势,科学制定政策,有序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研究聚焦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新要求,综合考虑碳排放双控、能耗双控、源荷低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等多维度因素,创新构建了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构建了主客观综合赋权模型,对指数体系各层级的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湖北省为例开展验算分析,深度剖析了湖北全省、各地市及三大产业、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实现了湖北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和趋势的科学评价。近年来,湖北省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绿色低碳发展态势初显;各地市指数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第二产业指数上升趋势不明显,第三产业指数缓慢上升;5个重点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的指数明显高于交通运输业和工业,交通运输业则更优于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指数 绿色低碳发展评价 指标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同步稳定性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萌 舒思睿 +2 位作者 李锡林 付熙坤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78-5994,共17页
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是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接口装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受电力电子多时间尺度控制影响。控制主导下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运行非线性强、耐受能力弱,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带来挑战。该文首先对多时间尺度控制下的电力... 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是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接口装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受电力电子多时间尺度控制影响。控制主导下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运行非线性强、耐受能力弱,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带来挑战。该文首先对多时间尺度控制下的电力电子并网变流器同步稳定性研究进行梳理,分别综述同步控制时间尺度、多时间尺度交互、多机多时间尺度交互下并网系统的建模与稳定分析技术;然后,从同步性能的全局设计到分散实现视角,提出考虑资源和网络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同步机制构建思路;最后,对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同步技术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同步稳定性 同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Prony算法的故障信号录波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鄢晶 李进扬 +2 位作者 王莉琳 段志强 王亚捷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18,共8页
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的复杂特性,给电力系统故障录波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文中将搜索步长作为自适应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Prony算法的故障信号录波方法。该方法以均方相对拟合误差为判据,使用变步长的手段搜索信号子段的... 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的复杂特性,给电力系统故障录波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文中将搜索步长作为自适应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Prony算法的故障信号录波方法。该方法以均方相对拟合误差为判据,使用变步长的手段搜索信号子段的分界点,在搜索初期用较大步长确立大致分界点,而后逐渐缩小步长以确立精确的子段分界点。基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自适应Prony算法可以在保证实际故障信号分析处理正确性与有效性的同时,显著地提高计算效率。辨识和定位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径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录波 自适应 PRONY算法 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热点
4
作者 杭翠翠 刘平 +2 位作者 陈曦 王晟 姜岚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95-100,共6页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24年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旨在探寻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领域的研究趋势与热点,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2000-2024年,生产建设项目...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24年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旨在探寻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领域的研究趋势与热点,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2000-2024年,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领域研究的年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年后发展迅速,2021年的发文量最高;②该领域研究学者和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合作仅存在于团队内部,主要载文期刊包括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通报等,高引论文主要刊载在生态学报上;③发文涉及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矿区及弃渣场等,弃渣场是其热点区域,研究方向聚焦于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技术、植物选择与配置及植被恢复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逐渐发展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显示出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中国知网 研究热点 植被恢复 生产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土壤改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5
作者 杭翠翠 刘平 +2 位作者 陈曦 王晟 姜岚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9-47,共9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VOSviewer与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突显图谱,深入探讨了农业土壤改良主题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现同步增长趋势,刊载该领域论文前3的... 基于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VOSviewer与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突显图谱,深入探讨了农业土壤改良主题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现同步增长趋势,刊载该领域论文前3的英文期刊是《Agronomy–Base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Soil & Tillage Research》,前3的中文期刊为《中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和《江苏农业科学》;(2)中英文文献中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王凡团队和西澳大学Kadambot H.M.Siddique团队,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与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3)“产量(Yield)”“生长(Growth)”与“生物炭(Biochar)”等在中英文文献中是研究焦点,文献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今后的研究可能集中在“农业生产”“Spatial distribution”等新兴方向,主要探讨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改良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自适应评估
6
作者 别芳玫 万靖 +2 位作者 李慧慧 陈睿 范玉宏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112,共10页
为了充分考虑风电出力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和自适应深度随机配置网络(deep stochastic configuration network,DeepSCN)的暂态稳定评估(transient stability assessment,TSA)方... 为了充分考虑风电出力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和自适应深度随机配置网络(deep stochastic configuration network,DeepSCN)的暂态稳定评估(transient stability assessment,TSA)方法。考虑影响风电出力的主要因素有风速和风向等,以风速、风向为变量构建GMM,并根据GMM对样本进行聚类,得到样本分别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训练不同聚类中心下的自适应DeepSCN评估模型,根据样本属于不同类别的概率赋予样本输入不同评估模型后评估结果的权重,根据综合结果确定样本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评估精度的干扰,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在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降低了风电出力不确定对TSA的影响,提高了评估的准确度,从而证明所提TSA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电并网 高斯混合模型 聚类 自适应深度随机配置网络 暂态稳定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数字技术赋能电网基建质量检测的实现方法
7
作者 陈然 柯方超 +4 位作者 赵爽 贺兰菲 许琪林 许小薇 张佳恒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绿色数字技术对于促进电网基建质量检测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电网基建过程中已能够实现质量检测安全化和智能化。然而,其中难免存在误检、漏检、检测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绿色数字技术对于促进电网基建质量检测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电网基建过程中已能够实现质量检测安全化和智能化。然而,其中难免存在误检、漏检、检测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CBAM-ASFF-YOLOv4的电网基建质量智能检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在YOLOv4算法的颈部网络结构中引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daptively spatial feature fusion,ASFF)改进原有PANet,通过优化特征融合来解决目标尺度多变的问题。其次,通过在各个特征层后添加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有效增强了主干网络对电网基建质量检测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采用动态权值确定方法以减少准确检测结果的损失占比。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质量智能检测方法的检测平均精度和检测速度分别达到92.81%和41.16 fps,相比SSD、Faster-RCNN以及YOLOv4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检测精度,能够在实现隐患图像缺陷自动识别的同时输出相应的告警数据与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基建 智能检测 特征融合 卷积块注意力模块 YOLOv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企业数字化持续审计体系研究
8
作者 左园忠 刘莹 +3 位作者 刘祺 张佥 陈平 陈识 《农电管理》 2025年第5期36-39,共4页
某特大型电网企业(以下简称“H电网公司”)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H电网公司贯彻落实“... 某特大型电网企业(以下简称“H电网公司”)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H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科技强审”要求,积极应用数字技术为审计赋能赋智,基本建成标准统一的数字化审计平台、贯通联动的数字化审计工作室、复合专业的数字化审计团队,探索实践以审计信息线上交互、审计问题线上查证、审计意见线上沟通为特征的数字化审计新模式,在央企率先构建了“开放、融合、动态、智能”的数字化审计工作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审计数字化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审计 审计平台 电网企业 审计工作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多源异构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黎 华奎 +5 位作者 姜昀芃 苏超 蒋逸雯 彭小圣 李智威 孙利平 《广东电力》 2018年第8期124-133,共10页
输电线路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对提升智能电网时代输电线路运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输电线路上不同来源数据的结构差异性问题,介绍了多源异构数据的概念及其与传统大数据之间的异同,列举了输电线路上各种多源异构数据的来源和特征... 输电线路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对提升智能电网时代输电线路运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输电线路上不同来源数据的结构差异性问题,介绍了多源异构数据的概念及其与传统大数据之间的异同,列举了输电线路上各种多源异构数据的来源和特征。在介绍数据处理一般框架的基础上,从数据集成、数据分析的角度分析了输电线路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最后阐述了目前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的发展方向包括文本挖掘、数据实时性处理和数据可视化。输电线路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技术可望为线路智能运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多源异构数据 关键技术 数据集成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经济运行区域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同调度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灿 方仍存 +2 位作者 雷何 孙建军 查晓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2-1611,I0066,I0067-I0071,共16页
传统的日前-日内协同调度通常以与日前时序计划曲线偏差最小作为日内目标函数,当日内新能源出力预测值与日前相差较大时,储能装置(energy storage systems,ESS)等由于其时间耦合约束日内调整范围有限,导致经济性和灵活性较差。对此,提... 传统的日前-日内协同调度通常以与日前时序计划曲线偏差最小作为日内目标函数,当日内新能源出力预测值与日前相差较大时,储能装置(energy storage systems,ESS)等由于其时间耦合约束日内调整范围有限,导致经济性和灵活性较差。对此,提出了基于最优经济运行区域(optimal economic operation region,OEOR)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日前-日内协同调度方法。在日前阶段,构建线性化ADN调度模型,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法生成的大量随机场景下调控设备优化曲线,以全时间段内设备出力上下界内所包含的随机场景优化结果数量最大为目标,考虑储能装置荷电状态的相邻时段约束和微型燃气轮机的爬/滑坡率,构建OEOR生成模型。最后,在日内阶段,调控设备在OEOR内滚动优化调整,当该时段优化值贴近OEOR边界时,考虑相邻时段出力约束,将OEOR扩展为最优经济极限运行区域(E-OEOR)。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升配电网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经济运行区域 时间耦合性约束 协同调度 主动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电氢耦合微电网全生命周期规划-运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远征 任潇 +3 位作者 葛磊蛟 彭靖轩 徐秋实 李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69-5184,I0013,共17页
为促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体。考虑到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容量规划和调度运营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电氢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微电网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考虑源荷... 为促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体。考虑到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容量规划和调度运营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电氢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微电网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电氢耦合微电网全生命周期规划-运营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首先,针对风光产电、电氢负荷等多种不确定因素,设计包含微电网全生命周期内各年份不同典型日的数据,以构成随机场景。其次,对电氢耦合微电网容量规划成本、全生命周期调度运营成本以及新能源年均渗透率等多个优化目标进行数学表达,并对各发电机组、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以及储氢库的规划-运营约束进行线性描述。然后,设计一种改进的增广ε约束算法求解模型的Pareto解集,并提出一种平衡决策方法从解集中获取最佳规划-调度方案。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均衡各优化目标,在保证新能源高渗透率的同时提升电氢耦合微电网的可靠性以及规划-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微电网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全生命周期规划-运营 高比例新能源 平衡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F_(12)O混合气体与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双双 刘本立 +4 位作者 邓广宇 张晓星 李慧慧 刘伟豪 陈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C_(6)F_(12)O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与缓冲气体混合后具有作为绝缘介质运用于中低压电气设备的潜力。然而,环保气体绝缘设备内的密封材料是否与C_(6)F_(12)O长期兼容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与... C_(6)F_(12)O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与缓冲气体混合后具有作为绝缘介质运用于中低压电气设备的潜力。然而,环保气体绝缘设备内的密封材料是否与C_(6)F_(12)O长期兼容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与气体绝缘设备中常用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相容性和O_(2)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与EPDM相容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气固相容性实验平台,并结合实际运行温度进行不同温度下C_(6)F_(12)O混合气体与EPDM的相容性实验,测试了实验后EPDM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力学性能和气体成分的变化,以确定C_(6)F_(12)O混合气体与EP-DM的长期相容性。同时,构建了C_(6)F_(12)O混合气体与EPDM分子链的仿真模型,基于分子动力学(MD)理论计算了C_(6)F_(12)O、CO_(2)与EPDM之间的扩散系数、相互作用参数和混合能。结果表明:在110℃热加速实验后EPDM表面产生鳞状结构,并在EPDM表面检测到C—F键、有机氟化物和金属氟化物,EPDM的力学性能降低,实验后主要气体产物为C_(3)F_(6)和C_(3)F_(7)H。加入O_(2)后,EPDM在90℃时表面出现凸起,并且有大量O、F元素积累在表面,EPDM力学性能下降,气体产物增多。理论计算也表明升高温度和加入O_(2)会加速C_(6)F_(12)O混合气体在EPDM中的扩散,导致气体分子与EPDM相容性变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C_(6)F_(12)O气体绝缘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混合气体 三元乙丙橡胶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输电网与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联合规划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秋实 施通勤 +4 位作者 井浩然 姚伟 莫石 赵红生 文劲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7,共10页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的容量配置及其在电网中的位置接入问题,提出了输电网和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的联合规划方案。首先,考虑了各类抽水蓄能的运行和库容约束、火电机组的出力和爬坡约束以及输电网的传输能力,以分...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的容量配置及其在电网中的位置接入问题,提出了输电网和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的联合规划方案。首先,考虑了各类抽水蓄能的运行和库容约束、火电机组的出力和爬坡约束以及输电网的传输能力,以分布式新能源的经济消纳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和输电网间的联合规划模型。然后,通过凸松弛方法将该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两阶段优化方法求解得到了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与输电网的联合规划方案。最后,采用两个标准测试系统对比验证了所提含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的联合规划相较于定速抽水蓄能的规划方案,能更好地与其他灵活性资源相协调以消纳风光可再生能源,总体上可降低约20%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变速抽水蓄能 输电网 联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交会对地下支护洞室围岩变形影响研究
14
作者 陈曦 吴英姿 +3 位作者 张皓然 江巍 柴子晗 肖诗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6,共8页
赋存于地下洞室区域的断层是围岩开挖变形与稳定的主要影响与控制因素,而与单断层条件相比,断层交会条件下围岩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将更为复杂。结合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主变排风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支护方案,以FLAC 3D为工具模拟支护条... 赋存于地下洞室区域的断层是围岩开挖变形与稳定的主要影响与控制因素,而与单断层条件相比,断层交会条件下围岩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将更为复杂。结合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主变排风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支护方案,以FLAC 3D为工具模拟支护条件下双断层交会区地下洞室的围岩变形,并比较无断层、仅断层F1存在、断层F1与F2交会3种情况下围岩的变形差异。结果表明:单断层经过洞室时,断层上盘围岩有向断层倾向方向水平变形的趋势,下盘围岩变形方向相反,支护条件下单断层对位于断层上盘的围岩变形起主控作用;双断层交会时围岩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断层叠加效应,但是由于预应力锚索等支护措施干预、断层与洞室相交情况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叠加效应带来的变形增长现象仅在围岩部分位置较为明显;仅存在单断层时,洞室围岩变形随着断层强度提升而减小,双断层交会时断层强度对洞室变形的影响仅在洞室部分位置呈现清晰规律,开展断层力学参数反演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些位置的监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交会 围岩变形 叠加效应 FLAC 3D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滑模控制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控制
15
作者 王盼 朱继赜 +3 位作者 叶高翔 黄思雨 阳磊 徐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5-1306,共12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针对系统扰动时的电压波动、动态响应慢及效率降低等问题有待优化。该文在扩展移相下提出一种融合滑模控制和最小化电流应力的优化控制策略,提升效率的同时改善系统动态响...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针对系统扰动时的电压波动、动态响应慢及效率降低等问题有待优化。该文在扩展移相下提出一种融合滑模控制和最小化电流应力的优化控制策略,提升效率的同时改善系统动态响应性能。鉴于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采用超螺旋滑模算法去消除该现象,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及性能。该文进行了仿真,同时设计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突变、负载切换、参考电压改变时,控制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动态、稳态性能,同时能有效减小电流应力,实现系统的多目标优化。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扩展移相 超螺旋滑模控制 电流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背景下考虑不确定性价值和全市场要素博弈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楠 丁力 +6 位作者 刘钊 鄢晶 邢超 邾玢鑫 黄悦华 张谢天 任羽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3,共13页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为电力系统规划领域引入了新的问题。为应对这一变化,提出了一种市场背景下考虑规划不确定性价值和全市场要素博弈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法。首先,在分析电力市场各参与者的整体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引入特殊主体独立系统运...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为电力系统规划领域引入了新的问题。为应对这一变化,提出了一种市场背景下考虑规划不确定性价值和全市场要素博弈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法。首先,在分析电力市场各参与者的整体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引入特殊主体独立系统运营商(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ISO),并从市场运营角度构建输电公司规划模型。然后,在RO(Real Option)理论的基础上,以发电机组选址定容、输电线路扩容和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投运为决策变量,并同时分析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交互机理,构建基于RO理论的多主体博弈规划模型。基于IEEE30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多主体博弈 实物期权理论 电力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CEMD和改进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风功率波动性概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楠 黄禹 +3 位作者 叶迪 鄢晶 张磊 董邦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0-917,共8页
在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控制过程中,准确构建风电出力波动特性的概率分布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结合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辅助信号分解和改进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风功率波动性概率建模方法。首先通过一种结合复数据经验模态分... 在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控制过程中,准确构建风电出力波动特性的概率分布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结合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辅助信号分解和改进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风功率波动性概率建模方法。首先通过一种结合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辅助信号分解方法对风功率进行分解并提取波动量,然后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对其进行概率特性建模,并基于此模型进行自适应改进。最后,采用约束序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模型改进的有效性,还验证了建模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分解 风功率波动性 核密度估计 约束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下含移动氢能存储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策略
18
作者 谢应彪 侯慧 +3 位作者 唐俊一 颜玉林 张籍 谢长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为减少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在台风灾害下的损失,提出一种考虑移动氢能存储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策略。首先,分析氢能公交车、氢能船舶等移动氢能存储对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恢复潜力,并结合时空特性及能量特性,分别建立氢能公... 为减少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在台风灾害下的损失,提出一种考虑移动氢能存储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策略。首先,分析氢能公交车、氢能船舶等移动氢能存储对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恢复潜力,并结合时空特性及能量特性,分别建立氢能公交车、氢能船舶应急供电模型。其次,分析配电网与天然气网的耦合特性,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考虑移动氢能存储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协同恢复模型,并使用增强二阶锥松弛方法处理天然气网运行约束。最后,以中国沿海易受台风侵袭且氢能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佛山市某区域为算例背景,利用IEEE 33节点配电网和7节点天然气网以及IEEE 123节点配电网和20节点天然气网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引入移动氢能存储参与灾后应急供电能够有效减少失负荷量与总成本,从而提升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在台风灾害下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台风灾害 氢能 储能 负荷恢复 增强二阶锥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差电量考核机制下含DG的售电公司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涛 王成 +2 位作者 王凌云 王娅镭 雷水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265-3274,共10页
偏差电量考核机制是影响售电公司收益的关键因素,含分布式电源的售电公司能够通过调用可调度资源来平衡偏差电量,但同时也给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冲击。如何在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偏差电量、提高售电公司收益是... 偏差电量考核机制是影响售电公司收益的关键因素,含分布式电源的售电公司能够通过调用可调度资源来平衡偏差电量,但同时也给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冲击。如何在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偏差电量、提高售电公司收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以售电公司收益最大化和配电网电压偏差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售电公司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然后以总偏差电量最小为收敛判据,使用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以获得更合理的日前购电策略并输出Pareto最优解集;最后,在多种场景下,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所提出的优化调度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售电公司在偏差电量考核上的支付,并在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售电公司运营收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电量 售电公司 分布式电源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及加固效果评价
20
作者 陈曦 吴英姿 +3 位作者 肖诗荣 柴子晗 姜晓玲 郭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1-358,共8页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关系到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地下建筑物后期的安全运行。以施工地质工作中的围岩类别校核和块体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对西南某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施工期围岩位移监测数据与FLAC^(3D)数值模拟成果的对比...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关系到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地下建筑物后期的安全运行。以施工地质工作中的围岩类别校核和块体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对西南某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施工期围岩位移监测数据与FLAC^(3D)数值模拟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厂房围岩加固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围岩以Ⅱ类、Ⅲ类围岩为主,占比96%,Ⅳ类仅占4%,且由于加固及时,施工过程中未发生10 m^(3)以上较大规模块体塌落现象,围岩稳定性总体较好。地下厂房围岩顶拱位移为毫米量级,顶拱围岩加固效果良好。边墙位移为厘米量级,边墙围岩加固效果较好。比较而言,顶拱加固效果比边墙加固效果好。研究成果对同类项目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围岩分类 块体稳定性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