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变压器轴向位移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鲁非 金雷 +2 位作者 阮羚 刘思维 刘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16-2921,共6页
轴向位移故障是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之一,为此结合有限元模型与频率响应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参数–电气参数–试验结果”诊断思路的电力变压器轴向位移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实际变压器的结构尺寸及材料特性在Ansoft Maxwell中建立变压... 轴向位移故障是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之一,为此结合有限元模型与频率响应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参数–电气参数–试验结果”诊断思路的电力变压器轴向位移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实际变压器的结构尺寸及材料特性在Ansoft Maxwell中建立变压器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变压器主要电气参数(对地电容、饼间电容等),分析了不同轴向位移故障程度下电气参数的变化。为研究变压器绕组轴向位移故障对变压器频率响应曲线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模型中求解得到的电气参数,搭建了变压器等值电路模型。仿真了不同轴向位移程度下变压器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轴向位移故障会引起频率响应曲线在150 k Hz左右产生幅值变化,同时导致200-250 k Hz频率带及350-450 k Hz频率带上谐振峰的整体右移。仿真结果与现场试验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对现有判据进行补充,以提高变压器轴向位移故障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故障诊断 有限元法 频率响应分析 轴向位移 绕组变形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力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 被引量:22
2
作者 鲁非 金雷 +3 位作者 刘思维 刘毅 李化 林福昌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30,共8页
电力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是保证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文中通过建立变压器有限元模型和高频等值电路模型,提出了基于"结构参数—电气参数—试验结果"诊断思路的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变压器绕组故... 电力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是保证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文中通过建立变压器有限元模型和高频等值电路模型,提出了基于"结构参数—电气参数—试验结果"诊断思路的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的可靠性。文中基于Ansoft Maxwell仿真平台建立变压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变压器主要电气参数(对地电容、饼间电容等),分析了不同故障类型及故障程度下电气参数的变化。运用求解的电气参数搭建了高频等值电路模型,并由高频等值电路模型仿真对应试验结果。文中以轴向位移故障为例,仿真了不同轴向位移程度下变压器的频率响应试验曲线。建立了200~250 k Hz频率带上频率响应试验结果变化与轴向位移故障程度的拟合函数关系,通过该特征频率带上谐振峰的变化可以实现对轴向位移故障程度的诊断。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为实现通过试验结果直接诊断变压器故障类型及其程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有限元 绕组故障 径向形变 轴线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和信息融合技术在变压器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7
3
作者 阮羚 谢齐家 +3 位作者 高胜友 聂德鑫 卢文华 张海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2-828,共7页
为满足电力系统对变压器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以预防性试验数据和在线监测数据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信息量作为开展评估的静态状态量,除此之外还选取部分静态... 为满足电力系统对变压器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以预防性试验数据和在线监测数据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信息量作为开展评估的静态状态量,除此之外还选取部分静态状态量的变化趋势作为开展评估的渐变状态量,采用非线性指标评价函数对状态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综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构建多信息融合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对某台500 kV变压器数据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评估模型应用于变压器状态评估中的有效性。该方法将在线监测数据与部分参数的变化趋势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变压器状态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状态评估 多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 人工神经网络 趋势分析 非线性指标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大地电阻率对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阮羚 全江涛 +3 位作者 杨小库 张露 潘卓洪 文习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28-3536,共9页
深层大地电阻率过高可能导致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电网中大量分布,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有鉴于此,通过大地电磁法测量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从而取得水平多层大地电阻率结构参数,再利用复镜像法计算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土壤... 深层大地电阻率过高可能导致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电网中大量分布,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有鉴于此,通过大地电磁法测量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从而取得水平多层大地电阻率结构参数,再利用复镜像法计算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土壤中的电位和电流密度,以评估深层大地电阻率对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离开直流极超过3倍直流极尺寸区域,点源可以代替具体的直流极进行电场/电位分布的计算。如果要分析直流电流在交流电网中的分布,必须要按实际大范围的大地电阻率参数来进行分析。最后以湖北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测量为例说明准确的深层大地电阻率对正确计算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大地电阻率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输电 直流极 直流偏磁 地表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运行下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分布规律仿真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全江涛 谢志成 +3 位作者 陈科基 徐菁 相艳会 林湘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7-793,共7页
为揭示直流系统运行方式与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宜昌电网的实际参数和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平台,采用交流系统网络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包含宜昌电网两条500 k V直流输电线路以及接地极临近区域220 k V交流变压器的... 为揭示直流系统运行方式与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宜昌电网的实际参数和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平台,采用交流系统网络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包含宜昌电网两条500 k V直流输电线路以及接地极临近区域220 k V交流变压器的直流偏磁电流分布仿真模型。对给定工况下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并与现场实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还分别对单接地极场景以及双接地极场景时各个特征变电站主变中性点直流电流分布情况进行仿真,揭示了变压器中性点电位差是决定其直流电流分布特征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误差在10%以下,具备复现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能力。分析结果能够为从系统运行角度抑制直流偏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单极运行 直流偏磁 中性点直流电流 网络化建模 电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网主动防御直流偏磁体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碧川 文习山 +3 位作者 张露 潘卓洪 陈文广 魏健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5,101,共7页
为了有效预防直流偏磁危害,提出交流电网主动防御直流偏磁体系,包括交流电网现阶段直流偏磁风险评估、治理以及电网扩建阶段的风险评估、优化。提出了基于等效绕组直流电流的变压器偏磁情况评价方法。以湖北电网为例,通过调整交流电网... 为了有效预防直流偏磁危害,提出交流电网主动防御直流偏磁体系,包括交流电网现阶段直流偏磁风险评估、治理以及电网扩建阶段的风险评估、优化。提出了基于等效绕组直流电流的变压器偏磁情况评价方法。以湖北电网为例,通过调整交流电网运行方式后,湖北电网各变电站的绕组等效直流电流均降为10A以下,杨家湾站绕组等效直流电流下降62.4%,安福寺站绕组等效直流电流下降53.2%。运用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模块,对湖北电网的直流偏磁措施进行优化布点,优化布点后系统绕组等效直流电流下降50.95%。运用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对新建变电站站址进行优化计算,使得新建变电站直流偏磁风险最小,对直流偏磁最严重的朝阳变电站站址进行重新规划后,朝阳站绕组等效直流电流下降了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偏磁 主动防御 运行方式 优化选址 抑制措施 优化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运行工况下变压器直流偏磁的抑制 被引量:30
7
作者 全江涛 童歆 +3 位作者 文习山 徐碧川 阮羚 潘卓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64-2472,共9页
为了抑制复杂工况下变压器的直流偏磁,提出了考虑抑制措施的变压器绕组直流电流分布计算模型以及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的磁动势评估模型。通过实例对各种抑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交叉对比。结果表明:绕组的等效直流磁动势是变压器直流偏磁风... 为了抑制复杂工况下变压器的直流偏磁,提出了考虑抑制措施的变压器绕组直流电流分布计算模型以及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的磁动势评估模型。通过实例对各种抑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交叉对比。结果表明:绕组的等效直流磁动势是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在复杂运行工况下,不合理地使用抑制措施会令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加剧。电流注入法可以令自耦变串联绕组和公共绕组通过反向的直流电流,实现了等效磁动势的相互抵消,可以有效抑制复杂运行方式下500 k V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偏磁 复杂工况 抑制措施 磁动势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层大地电阻率的直流偏磁电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晓希 阮羚 +3 位作者 文习山 全江涛 潘卓洪 鲁海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6-1543,共8页
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会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和埋地金属管道腐蚀问题,从而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产生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 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会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和埋地金属管道腐蚀问题,从而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产生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并通过与CDEGS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浅层5 km范围内大地中分布的直流电流总量不超过总入地电流的40%;直流输电输送距离在数百km以上时,会有超过50%的入地直流电流进入100 km深层的大地;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倾向于在大地深处分布的现象。实测的湖北、青海、浙江和广东四省区大地电阻率数据表明,湖北大地电阻率总体较低,其余地区均存在地下高阻层。运用等效直流偏磁电流的概念分析湖北、浙江和广东三省区的直流偏磁风险,表明地下存在高阻层的地区风险较高。综上所述,只有考虑了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才能正确计算交流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深层大地存在高电阻率的区域是导致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水平大地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偏磁 复镜像法 风险分析 大地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多层土壤参数反演的粒子群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露 蔡静 +2 位作者 文习山 全江涛 潘卓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18-2023,共6页
高精度的土壤参数反演是保障接地设计和研究准确度的关键。推导了水平多层土壤反演时格林函数的通用表达式,并在基础上得到了视在电阻率与土壤参数、电极埋深、极距的函数关系。水平多层结构土壤视电阻率曲线比较平滑,可以以此作为测量... 高精度的土壤参数反演是保障接地设计和研究准确度的关键。推导了水平多层土壤反演时格林函数的通用表达式,并在基础上得到了视在电阻率与土壤参数、电极埋深、极距的函数关系。水平多层结构土壤视电阻率曲线比较平滑,可以以此作为测量数据能否作水平多层土壤反演的依据。以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作为反演的目标函数,引入粒子群算法进行水平多层土壤参数的反演求解。经由标准接地计算软件CDEGS和其他方法的对比算例验证:粒子群反演方法无需计算目标函数关于土壤参数和电极埋深的导数,简单可靠,准确有效;粒子群反演方法可以加入土壤层数的控制且具有较强的跳出局部收敛点能力;粒子群反演方法比MATLAB优化计算工具箱的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反演精度更高。本文方法适用于任意布置四极法情况下任意参数的水平多层土壤参数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多层土壤 视在电阻率 GREEN函数 土壤参数反演 接地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空腔交流放电的光学观测与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非 杨楚 叶齐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61-3065,共5页
气泡放电是绝缘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局部放电现象,大部分研究都从放电的电流信号、特高频电磁波信号等方面进行研究,由于气泡微小尺寸的限制,并没有对放电光学图像进行直接的观察;相关理论模型也都假设放电起始于气泡一端。本论文采用半通... 气泡放电是绝缘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局部放电现象,大部分研究都从放电的电流信号、特高频电磁波信号等方面进行研究,由于气泡微小尺寸的限制,并没有对放电光学图像进行直接的观察;相关理论模型也都假设放电起始于气泡一端。本论文采用半通孔空穴加工方式在有机玻璃中制作了直径3 mm的微空腔来模拟气泡放电,利用微焦镜头,拍摄了不同焦点位置的放电图像,识别了放电位置和形状。结果表明:放电起始位置不一定在微空腔底部和顶部,而可能在微空腔内壁不光滑的位置;放电路径不一定直接走气隙,而是沿内壁表面;在电压有效值较高时,放电电流信号相位相对集中且没有过零现象。为了克服平板气泡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更接近物理状况的弧面气泡模型对电流信号不过零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气泡放电 光学图像 微焦 平板气泡模型 弧面气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