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茜 刘清 +4 位作者 侯爱玲 张雪 荣欣 胡春华 梁胜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2-236,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湖北省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情况,该文对湖北省6个市/区居民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调查范围内的2 892位居民进行监测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对居民环境与健康水平进行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次监测调查显示湖北... 为了深入了解湖北省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情况,该文对湖北省6个市/区居民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调查范围内的2 892位居民进行监测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对居民环境与健康水平进行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次监测调查显示湖北省环境与健康水平为15.64%,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类素养水平为27.93%、4.80%、30.00%。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总体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硕士及以上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比例达44.90%,小学及以下居民环境与环境素养具备比例为2.40%,χ^(2)=169.267,p<0.01)。湖北省居民环境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复杂,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环境与健康基本认识的教育和科普,按照人群特点进行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素养 环境 卡方检验 监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美丽省域建设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
作者 杨琴 彭颖 +3 位作者 阳光 胡泽 彭博 谭星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236,共9页
为客观准确评估美丽湖北建设水平,该文构建了包括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城乡生活、生态文化5个领域22项指标的美丽省域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运用AHP-双基准渐进法相结合的评估模型,从纵向上对2018-2022年湖北省美丽省域建设水平... 为客观准确评估美丽湖北建设水平,该文构建了包括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城乡生活、生态文化5个领域22项指标的美丽省域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运用AHP-双基准渐进法相结合的评估模型,从纵向上对2018-2022年湖北省美丽省域建设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并在横向上对2022年中部六省美丽省域建设水平进行对比研判。结果表明,2018-2022年湖北省美丽省域建设水平逐年上升,由一般等级向良好等级转变;2022年湖北省美丽省域建设综合指数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3位。基于上述研究,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湖北省美丽省域建设的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省域建设 指标体系 AHP-双基准渐进法 湖北省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脱贫地区“两山”转化成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朱章林 谭星宇 +2 位作者 彭颖 廖佳芸 彭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213,共11页
湖北省脱贫地区是集生态环境禀赋优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一体的地理空间单元,推进“两山”转化,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于促进脱贫地区振兴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两山”转化内涵,从生态环境、绿... 湖北省脱贫地区是集生态环境禀赋优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一体的地理空间单元,推进“两山”转化,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于促进脱贫地区振兴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两山”转化内涵,从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民生改善3个维度,构建了“两山”转化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35个脱贫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泰尔指数和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两山”转化成效、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2-2021年,湖北省脱贫地区转化成效显著,鄂西片区转化成效好于鄂东片区;(2)转化成效区域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差异贡献呈现分段特征,2012-2019年,片区内差异贡献较大,2020-2021年,片区间差异贡献较大;(3)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吸引力、政府能力对“两山”转化具有促进作用,与重点城市的综合距离则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鄂东片区,在鄂西片区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 转化成效 时空变化特征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框架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裴云霞 张强 +1 位作者 杨霞 张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236,共12页
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已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效,但由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涉及领域较广且存在跨区域性等特点,因此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制度体系和实践探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该研究立足于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取得的成效... 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已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效,但由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涉及领域较广且存在跨区域性等特点,因此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制度体系和实践探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该研究立足于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聚焦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两化”协同发展、项目建设准入等关键环节,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激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湖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缔造”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研究
5
作者 朱静 刘险 +2 位作者 彭颖 古琴 胡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3-18,共6页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任务,涉及“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等方面。如何从机制层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生态环境共同缔造是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任务,涉及“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等方面。如何从机制层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生态环境共同缔造是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把社会力量广泛发动起来,共同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路径,能够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决策共谋、生态环境发展共建、生态环境设施共管、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共评和生态环境发展成果共享。该文借鉴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型,构建了“共同缔造”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治理结构-治理行为-治理绩效”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治理结构、行为和绩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主要是由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和村民主体构成,不同的治理主体在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时治理行为不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共同缔造”是根据不同主体的治理需求,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方式,强调村民主体需尽可能参与到治理全流程中去;不同的治理主体对治理目标各有侧重“,共同缔造”强调各治理主体充分参与,对整个治理活动科学评价,获得反馈意见,进而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结构和行为调整,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共同缔造 SCP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年来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卫菊 周大量 +6 位作者 胡红娟 何乾坤 陈晓飞 曾强 吴辰熙 凌海波 曾宏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2-1964,共13页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以及监测数据,对梁子湖水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表明,江湖阻隔及闸坝的人为调控改变了梁子湖原有的水文节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梁子湖水质良好;1986—2004年期间水质年季、年内波动显著,超标时有发生...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以及监测数据,对梁子湖水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表明,江湖阻隔及闸坝的人为调控改变了梁子湖原有的水文节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梁子湖水质良好;1986—2004年期间水质年季、年内波动显著,超标时有发生;2005—2010年,水质有所改善,但自2010以来,梁子湖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并已由贫营养演变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的状态。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优势物种由清洁种转变为耐污种,夏季蓝藻水华风险增高,软体动物大量消失,沉水植物衰退严重,鱼类物种数减少且小型化趋势明显。水文节律的破坏、污染物的累积、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及洪水导致的持续高水位等是驱动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治理需从污染源控制、生境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优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长远规划,最终恢复梁子湖的清水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富营养化 内源污染 生态系统退化 稳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包美玲 张强 +3 位作者 洪慧 裴云霞 邓俊 孟凡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应对环境违法问题的基础方式,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进一步考虑了环境污染救济,实现两者的衔接十分必要。分析发现,两者衔接主要面临着政策规范不完善、办案主体不协调、办案环节不畅通和鉴定力量不充足的困境。针对这...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应对环境违法问题的基础方式,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进一步考虑了环境污染救济,实现两者的衔接十分必要。分析发现,两者衔接主要面临着政策规范不完善、办案主体不协调、办案环节不畅通和鉴定力量不充足的困境。针对这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律制度保障、协调和监督办案主体、优化畅通办案环节、鉴定评估提前介入等4方面的衔接要点与路径,以期为国家及地方相关制度设计和案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衔接 环境污染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发展实践和政策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陆青 杨霞 +2 位作者 张强 洪慧 赵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22,共8页
生态补偿是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探索颇多、特点突出。在首次全面梳理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的基础... 生态补偿是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探索颇多、特点突出。在首次全面梳理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的基础上,对补偿机制的探索历程、实践案例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湖北省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开展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建立完善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管理协调机制、健全资金保障体系、探索科学考核评估标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横向生态补偿 政策建议 湖北省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分区管控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平 邵晓莉 +4 位作者 杨雪莹 刘哲 李红 欧阳键 王岩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39-244,共6页
该文章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成果为基础,以湖北省16个二级流域为载体,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运用研究。在综合考虑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环境功能、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要求、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等... 该文章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成果为基础,以湖北省16个二级流域为载体,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运用研究。在综合考虑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环境功能、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要求、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等因素前提下,通过研判二级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环境问题,总结提出二级流域生态环境分区总体特征和分区分类管控要求,以期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强化环境考量,助力推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流域二级分区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视角下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空间格局研究
10
作者 朱静 彭颖 +2 位作者 刘险 李红 方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雨资料,研究得出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一览表和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一张图,结果表明:(1)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为3个区,分别对应中国内地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的Ⅱ区(80%≤α≤85%)、Ⅲ区(75%≤α≤85%)和Ⅳ区(70%≤α≤85%),设计降雨量范围分别为Ⅱ区(10 mm≤H≤28.3 mm)、Ⅲ区(12.7mm≤H≤39.5 mm)、Ⅳ区(14.3 mm≤H≤49.0 mm);(2)神农架、丹江口、十堰等处于Ⅱ区,襄阳、利川、宣恩等处于Ⅲ区,随州、天门、咸宁、黄石、孝感、仙桃、黄冈、鄂州、武汉等处于Ⅳ区。研究填补了湖北省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空白,相关取值建议有助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区域划分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核算方法研究:以湖北省企业为例
11
作者 陈岷轩 杨霞 +1 位作者 张强 洪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45-250,共6页
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是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重视,VOCs也纳入排污权交易因子中,而排污权的准确核定是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基础。该文总结了现阶段VOCs排污权核定的不同方法,对化工... 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是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重视,VOCs也纳入排污权交易因子中,而排污权的准确核定是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基础。该文总结了现阶段VOCs排污权核定的不同方法,对化工行业、工业涂装行业、包装印刷行业、防水建筑材料的VOCs排污权核定方法开展研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 挥发性有机物 核算方法 重点行业 适用条件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基于压力-支撑力-调节力视角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颖 朱章林 +3 位作者 谭星宇 刘险 向罗京 吴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9-218,共10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对于识别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服务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视为支撑力和调节力对压力的承受程度,从压力、支撑力、调节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对于识别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服务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视为支撑力和调节力对压力的承受程度,从压力、支撑力、调节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值法计算了2016-2020年湖北省17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RECC),并根据RECC值划分了绿色、黄色、橙色、红色4个预警级别。研究结果显示:(1)湖北省RECC均值由0.8432下降为0.5814,预警级别从橙色下降为黄色。部分地区RECC值存在波动,但整体都呈现下降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向好发展;(2)依据各地预警级别的变化,可以将17个地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型、逐步改善型和波动变化型3类;(3)5年来,红色级别地区由4个下降为0个,橙色级别地区由8个下降为5个,绿色级别地区由2个增加为6个。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荆州市、孝感市5个地区需要重点关注,预防进入或重返红色预警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环境治理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险 朱章林 +1 位作者 刘哲 彭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6-236,共11页
环境治理能力是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开展环境治理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识别环境治理能力的现状、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 环境治理能力是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开展环境治理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识别环境治理能力的现状、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湖北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16-2019年,湖北省环境治理能力指数由0.365 7提高到0.405 2,各行政区域环境治理能力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但区域差距有缩小趋势。(2)环境治理能力分系统中,环境质量改善能力指数波动下降,环境社会参与能力提升幅度最大。(3)森林覆盖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建成区污水管道密度是主要障碍因子。(4)根据影响因子累计障碍度,可将各行政区域环境治理能力划分为环境质量改善能力制约型、环境治理保障能力制约型、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制约型、环境社会参与能力制约型4种类型,能够为分区施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能力 评价 影响因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库型水产养殖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适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包美玲 张强 +2 位作者 洪慧 邓俊 裴云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41-246,共6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为了强力推动中国频发的水产养殖行为致使湖库环境损害事件的赔偿追究制度落地,开展相关鉴定评估方法体系研究尤为必要。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管理要求和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为了强力推动中国频发的水产养殖行为致使湖库环境损害事件的赔偿追究制度落地,开展相关鉴定评估方法体系研究尤为必要。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管理要求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方法,提出了湖库型水产养殖污染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方法判定的技术体系,判定过程主要包括污染环境行为确认、环境损害事实确认、损害实物量化、恢复方案制定以及损害价值量化5个阶段,并细化判定分析要点,确定的价值量化方法主要为环境恢复成本法、理论治理成本法和虚拟治理成本法。通过应用该技术体系对2个水产养殖湖泊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全流程的判别与鉴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判定技术体系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湖库 水产养殖 鉴定 方法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证据采集与认定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洪慧 张强 +3 位作者 裴云霞 包美玲 邓俊 陈岷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4-729,735,共7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证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实验模拟或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所得出的专业意见,然而由于行业领域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证据采集标准,导致司法实务中证据认定困难等问...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证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实验模拟或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所得出的专业意见,然而由于行业领域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证据采集标准,导致司法实务中证据认定困难等问题。从国内外科学证据鉴定规则的基础出发,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涉及的证据类型、采集方式、认定规范等,提出了关于各类型证据采集与认定的合理化建议,为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办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司法鉴定 证据采集 认定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源排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污水排放量测算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强 刘哲 +2 位作者 洪慧 包美玲 邓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8,共7页
针对生活源排污案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过程中污水排放量测算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采样监测、管网复核进行现场调查,基于流量监测、人口基数、用水总量和分类进行污水排放量核算,结合市政排水管网图确定小区雨水排放去向,依据受纳水体水质... 针对生活源排污案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过程中污水排放量测算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采样监测、管网复核进行现场调查,基于流量监测、人口基数、用水总量和分类进行污水排放量核算,结合市政排水管网图确定小区雨水排放去向,依据受纳水体水质情况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损害数额。最终确认小区确实存在通过雨水管网的排污行为,测算得到小区较为合理的污水排放量为118018 m^(3),计算得到生态环境损害数额为64.67万元。通过对本案污水排放量测算的关键技术环节的分析与方法研究,为生活源排污案件提供了鉴定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排污 生态环境损害 污水排放量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现状及重点建设任务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萌 杨霞 +3 位作者 宋蕾 赵昭 陆青 张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0-1046,共7页
基于国内外生态环境标准发展历程与现状,在特别学习北京经验、上海经验和山东经验后,系统梳理了湖北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历程与现状,根据新时期对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需求,指出湖北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的问题和重点建设任务,为湖北... 基于国内外生态环境标准发展历程与现状,在特别学习北京经验、上海经验和山东经验后,系统梳理了湖北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历程与现状,根据新时期对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需求,指出湖北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的问题和重点建设任务,为湖北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标准 地方标准 湖北 重点建设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比选
18
作者 张媛柯 黄懿 +1 位作者 王琪 杜江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湖北省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污水治理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亟需探索适合的实用处理工艺和技术模式。该文利用SimaPro 9.0软件,对湖北省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湖北省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污水治理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亟需探索适合的实用处理工艺和技术模式。该文利用SimaPro 9.0软件,对湖北省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厌氧-好氧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接触氧化法(BCO)建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比各系统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并结合成本分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择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呼吸无机物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类型,与原材料生产、运输过程涉及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关;各系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建设阶段(99%),经济成本主要来自运行阶段(80%);BCO是4种典型技术中低环境影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基于评价结果,可通过清洁生产、降低能耗等措施改善处理技术对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促进农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生命周期评价 SimaPro 环境影响 生命周期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能源消费CO_(2)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红成 廖琪 容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6-271,277,共7页
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预测2025年湖北省能源消费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通过设置基准(记为BAU)情景、低碳(记为LC)情景和强化低碳(记为ELC)情景3种控制情景,测算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并运用污染... 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预测2025年湖北省能源消费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通过设置基准(记为BAU)情景、低碳(记为LC)情景和强化低碳(记为ELC)情景3种控制情景,测算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并运用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法评价了CO_(2)减排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占比是影响湖北省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人均GDP和城市化率对能源消费有驱动作用,而能耗强度对能源消费有抑制作用。人口数量、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能耗强度、城市化率每发生1.000%的变化,将分别引起湖北省能源消费总量相应发生1.273%、0.215%、1.161%、0.014%和0.096%的变化。至2025年,ELC情景下预计可减少能源消费约1000万t(以标准煤计),削减0.14亿t的CO_(2)排放,同时可分别减少SO_(2)、NO_(x)、PM_(10)排放量2.06万、2.33万、0.93万t。工业和建筑业部门对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贡献最大,其次为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部门。LC情景和ELC情景政策均对CO_(2)和大气污染物具有协同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能源消费 CO_(2) 大气污染物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排污权与排污许可衔接关键点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霞 刘哲 +2 位作者 赵昭 张强 陆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2,共7页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与排污许可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理范围交叉性、管理要求相似性、管理目标一致性等特点,二者的衔接融合,将会大大提升环境管理效能、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减...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与排污许可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理范围交叉性、管理要求相似性、管理目标一致性等特点,二者的衔接融合,将会大大提升环境管理效能、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从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需求出发,基于二者的内涵和关系,结合湖北省的制度特点和实施现状,围绕管理范围、污染物种类、核算方法、核算口径、有效期限、管理程序等方面,识别并剖析衔接融合的重难点,并提出建立区域排污权交易大市场、设定污染物衔接时限要求、细化排污许可核算要求、实施有效期限“三同步”、优化排污权管理程序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 排污权有偿使用 排污权交易 排污许可 衔接 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