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石有轨电车噪声对沿线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锋 王珊妮 +1 位作者 曹丹 李晓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16-122,共7页
为研究黄石有轨电车噪声项目对黄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影响,分析了2019-2023年对黄石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前后的噪声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有轨电车项目对沿线各类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运营期有轨电车占道路车流比例较低,噪声源主要是... 为研究黄石有轨电车噪声项目对黄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影响,分析了2019-2023年对黄石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前后的噪声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有轨电车项目对沿线各类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运营期有轨电车占道路车流比例较低,噪声源主要是道路汽车流,交通噪声和沿线敏感点噪声值均符合相应标准;有轨电车项目高架桥的建设导致周边声环境产生了时空变化情况。总体上有轨电车对沿线周边环境的噪声影响较小。建议通过调整黄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优化沿线交通结构、保护噪声敏感点等方式进一步减小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项目 环境噪声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馏—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烷基汞
2
作者 黄太彪 张姝姝 +4 位作者 杨玲 曹阳 余犇 江猛 舒茜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1,共6页
研究了采用蒸馏—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烷基汞,确定了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以及影响蒸馏处理效果的因素及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甲基汞检出限为0.0031 ng/L,乙基汞检出限为0.0028 ng/L,二者的加标回... 研究了采用蒸馏—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烷基汞,确定了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以及影响蒸馏处理效果的因素及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甲基汞检出限为0.0031 ng/L,乙基汞检出限为0.0028 ng/L,二者的加标回收率在99.4%~104%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1.34%;影响蒸馏效果的因素为盐酸和饱和硫酸铜加入量,针对40 mL纯水,浓盐酸、饱和硫酸铜最佳加入量分别为80、200μL;在烷基汞加入量分别为4.00、40.0、400 pg时,加标回收率均符合质控要求;实际湖水经蒸馏处理后,烷基汞加标回收率均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烷基汞 加标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焚烧对黄石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文惠子 李锦伦 +3 位作者 石文龙 尹波 金焰 吴宏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以黄石市2019年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据、对应时段该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文章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气团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探讨秸秆焚烧对黄石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空气污染成因。研究发现,稻收期的火点数显著高于麦收... 以黄石市2019年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据、对应时段该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文章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气团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探讨秸秆焚烧对黄石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空气污染成因。研究发现,稻收期的火点数显著高于麦收期。各城区空气质量指数、秸秆焚烧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如PM_(10)、PM_(2.5)和CO)浓度、O3浓度、特征指标(如PM_(2.5)/PM_(10)和PM_(10)/SO_(2)值)等均在秸秆露天焚烧后的2~7 d内迅速增加,并导致空气污染。秸秆焚烧后,各城区空气中PM_(2.5)与PM_(10)相关系数较焚烧前增加;CO质量浓度总体上与PM_(10)和PM_(2.5)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黄石市空气污染与本地秸秆露天焚烧有关。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空气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秸秆露天焚烧、不利气象条件和污染物跨区域输送是导致黄石市2019年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有针对性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火点 空气污染 PM_(10) PM_(2.5)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某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焰 陈锋 +2 位作者 李立忠 柯茜 喻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7-113,共7页
该文以湖北省黄石市某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Cu、Pb、Cr、Cd、As 5种元素作为评价要素,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Cu、Pb、Cd、As超过了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 该文以湖北省黄石市某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Cu、Pb、Cr、Cd、As 5种元素作为评价要素,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Cu、Pb、Cd、As超过了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Cu、Pb、Cd、As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厂区周边土壤潜在危害性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入渗对土壤重金属释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柳山 向珏贻 +4 位作者 李燕妮 胡宏元 张家泉 郭建林 徐江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39,共8页
文章以大冶市周围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淋滤装置,研究酸性降雨淋滤土壤的过程中,不同层位土壤中铜(Cu)、铅(Pb)和镉(Cd)的释放规律及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模拟pH为4.5及5.5酸性降雨淋滤过程中,Cu和Cd的释放都经历了快速... 文章以大冶市周围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淋滤装置,研究酸性降雨淋滤土壤的过程中,不同层位土壤中铜(Cu)、铅(Pb)和镉(Cd)的释放规律及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模拟pH为4.5及5.5酸性降雨淋滤过程中,Cu和Cd的释放都经历了快速及缓慢释放2个阶段,当pH为4.5时,Cu、Cd、Pb的最大释放浓度分别为0.32、0.30、4.61 mg/L;而当pH为5.5时,Cu、Cd、Pb的最大释放浓度分别为0.26、0.26、1.17 mg/L。说明Pb在土壤中的释放受p H的影响程度大于Cu和Cd。经历淋滤后,不同层位中重金属的含量也表明,受酸性降雨入渗影响,重金属垂向迁移距离为0~20 cm。重金属形态特征显示残渣态和可还原态表现为下降,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呈现上升。利用Hydrus-1D模型进行酸雨淋滤数值模拟,结果发现Cd迁移浓度值曲线与实测值曲线在趋势上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可验证。淋滤液中Pb及Cd浓度均超过中国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限值,说明在酸性降雨作用下大冶市农用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 淋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阳 刘莉娅 +1 位作者 郑杨 陈金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3-420,共8页
为研究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以硫酸亚铁(FeSO_(4))和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简称GFC)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剖析了药剂组分、养护时间对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 为研究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以硫酸亚铁(FeSO_(4))和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简称GFC)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剖析了药剂组分、养护时间对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可快速增加修复土的pH、最大干密度、液限、典型粒径,提高修复土的物理性质;但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会造成修复土氧化还原电位增大,弱化了Cr(Ⅵ)的还原效果,增加环境风险,FeSO_(4)-GFC会显著改变修复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引起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变小.GFC生成的C-A-S-H、C-S-H和AFt等物质,会造成污染土颗粒出现团聚现象,改变了修复后粒径分布、孔隙结构和物质组成,这是FeSO_(4)-GFC固化/稳定后的Cr(Ⅵ)污染土理化性质改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碱性工业废渣 Cr(Ⅵ)污染土 固化稳定 工程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磷尾渣复合材料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再溶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阳 郑杨 宁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3,共7页
为了解决Pb、Cd污染土壤修复难的问题,选用水泥—磷尾渣对Pb、Cd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利用短期溶出试验(醋酸溶出法、硫酸—硝酸溶出法)和长期溶出试验(半动态溶出试验)评估了水泥—磷尾渣修复后Pb、Cd污染土壤的再溶出特性.结果表明:... 为了解决Pb、Cd污染土壤修复难的问题,选用水泥—磷尾渣对Pb、Cd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利用短期溶出试验(醋酸溶出法、硫酸—硝酸溶出法)和长期溶出试验(半动态溶出试验)评估了水泥—磷尾渣修复后Pb、Cd污染土壤的再溶出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磷尾渣对Pb、Cd有极好的固定效果,可大幅度降低污染土壤中Pb、Cd的溶出特性.醋酸溶出试验和硫酸—硝酸溶出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磷尾渣修复后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耐侵蚀能力,且当水泥—磷尾渣组分比为9.4∶0.6时,Pb、Cd的醋酸溶出浓度和硫酸—硝酸溶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地表水Ⅴ类标准值,当水泥—磷尾渣组分比为9∶1时,Pb、Cd的醋酸溶出浓度和硫酸—硝酸溶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地表水Ⅱ类标准值.半动态溶出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磷尾渣修复后污染土壤Pb、Cd长期溶出风险较低,在半动态试验周期内Pb、Cd最大溶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地表水Ⅳ类标准值.水泥修复Pb、Cd污染土壤具备进行二次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磷尾渣 固化/稳定化 铅、镉污染土壤 溶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钟永美 黄娟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6期63-66,共4页
分析了2019年度黄石市地表水7个断面(点位)不同时期的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总磷与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值具有相关性,丰水期相关系数大于枯水期和平水期。为此,提出了在日常的工作中,... 分析了2019年度黄石市地表水7个断面(点位)不同时期的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总磷与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值具有相关性,丰水期相关系数大于枯水期和平水期。为此,提出了在日常的工作中,监测人员可以根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中某一参数的测定,确定另外两个参数的大致浓度范围,预估稀释倍数,以提高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总磷 氨氮 化学需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