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鄂州市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诺
许勇
张慧利
叶新生
冀翔
潘国胜
-
机构
鄂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鄂州市生态环境局
南京科略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鄂州环境监测中心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4,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2017YFC0212600)。
-
文摘
为研究2022年9月1-14日鄂州市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文章利用常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OBM模型、PMF模型、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等监测分析方法对污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污染程度以轻度污染为主,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典型单峰型特点,13:00-16:00是臭氧浓度峰值时段。研究期间鄂州市VOCs平均浓度为19.15×10^(-9),污染阶段浓度明显高于积累阶段和稀释阶段,VOCs主要组分为烷烃、OVOCs、卤代烃。积累阶段、污染阶段和稀释阶段VOCs组分的OFP分别为48.63、89.07、45.43μg/m^(3),乙烯是对OFP贡献最大的物种。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和高温、低湿、静稳的气象条件是本次O3生成和转化的重要外部因素,本次臭氧污染以本地生成为主,同时受北方传输影响,污染阶段VOCs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放(36.8%)、机动车尾气(18.3%)、化石燃料燃烧(14.9%)、溶剂使用(12.9%)、汽油挥发(9.8%)和天然源(7.3%),溶剂使用源对OFP贡献最大。
-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成因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
Keywords
ozone pollution
cause analysi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