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FT-LCD基板玻璃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建军 吴孟鸣 +3 位作者 汤何锐 王静 谢俊 刘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78-4083,共6页
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因为其优越的理化性能作为TFT-LCD面板理想的基板材料。详细介绍了TFT-LCD基板玻璃组成发展历史和工艺流程,并对TFT-LCD基板玻璃采用狭缝下引法、浮法以及熔融溢流法三种成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比较;最后... 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因为其优越的理化性能作为TFT-LCD面板理想的基板材料。详细介绍了TFT-LCD基板玻璃组成发展历史和工艺流程,并对TFT-LCD基板玻璃采用狭缝下引法、浮法以及熔融溢流法三种成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阐述了无碱铝硼硅系统玻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总结了SiO_2-Al_2O_3-B_2O_3-RO(R=Mg、Ca、Sr、Ba)系统玻璃各组成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T-LCD 玻璃成形 组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吨位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熔窑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易立 韩建军 +4 位作者 王桂荣 李路瑶 阮健 陈德成 王文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01-3909,共9页
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熔窑技术对我国浮法玻璃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Glass Furnace Model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1250 t/d非对称型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熔窑的温度分布和玻璃液流规律,利用温度场和液流场,以及... 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熔窑技术对我国浮法玻璃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Glass Furnace Model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1250 t/d非对称型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熔窑的温度分布和玻璃液流规律,利用温度场和液流场,以及快速粒子运动轨迹、粒子的最小滞留时间和平均滞留时间等指标,研究了冷却部的偏心结构设计对出口玻璃液温度均匀性及液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线冷却部的玻璃液回流进入支线的比例增加会导致支线冷却部入口玻璃液的温度降低;支线通道长度增加会导致支线流道出口玻璃液温度的降低;采用合适的偏心结构冷却部设计,主线和支线流道出口玻璃液在池窑内的滞留时间差异缩小,玻璃液在均化冷却阶段的横向温度差异减小,主线和支线冷却部玻璃液的液流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法玻璃 玻璃熔窑 一窑两线 数值模拟 冷却部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纳米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吴宇欣 吕杰衡 +3 位作者 阮健 田晨 刘超 韩建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50-3358,3371,共10页
新型Cu_(2)O纳米微晶玻璃具有高Cu载量、低成本和易大规模制备等特点,有望成为载银抗菌玻璃较有潜力的替代者。通过采用XRD、Raman光谱、XPS、FESEM和TEM等表征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ZnO/K_(2)O比对SiO_(2)-Al_(2)O_(3)-K_(2)O-ZnO-P_(2)O_... 新型Cu_(2)O纳米微晶玻璃具有高Cu载量、低成本和易大规模制备等特点,有望成为载银抗菌玻璃较有潜力的替代者。通过采用XRD、Raman光谱、XPS、FESEM和TEM等表征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ZnO/K_(2)O比对SiO_(2)-Al_(2)O_(3)-K_(2)O-ZnO-P_(2)O_(5)-B_(2)O_(3)-CuO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其结构-性能关系。结果表明,微晶玻璃中Zn与P元素会富集在Cu元素所在区域的附近,适量的ZnO能使微晶玻璃中析出的Cu_(2)O晶粒尺寸稳定在纳米级别,并能调节微晶玻璃中Cu元素的浸出速率。Cu_(2)O纳米微晶玻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并能实现对维多利亚蓝B溶液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功能微晶玻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氧化亚铜纳米晶 显微结构 抗菌性能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对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卢高 谢俊 +6 位作者 韩建军 吴孟鸣 汤何锐 王静 刘超 郑滔 王祥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82-2786,2793,共6页
以SiO_2-Al_2O_3-B_2O_3-RO(R=Mg、Ca、Sr)系统为基础玻璃组成,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主要研究了ZrO_2含量对玻璃结构、密度、热膨胀系数、低温黏度特征点、硬度以及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O_2含量从... 以SiO_2-Al_2O_3-B_2O_3-RO(R=Mg、Ca、Sr)系统为基础玻璃组成,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主要研究了ZrO_2含量对玻璃结构、密度、热膨胀系数、低温黏度特征点、硬度以及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O_2含量从0mol%增加到5mol%,玻璃结构中的部分[BO_4]向[BO_3]转化,且非桥氧键增加;玻璃密度从2.39 g/cm^3呈线性增大到2.52 g/cm^3;热膨胀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3mol%时达到极小值,但变化幅度不大,在28.0~31.5×10-7/℃之间;低温黏度特征点呈升高的趋势,其中应变点由666℃提高到689℃;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4mol%时达到极大值为718 kgf/mm^2;在波长λ=550 nm处的光透过率均在8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 热膨胀系数 低温黏度特征点 硬度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