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1
作者 要茹旋 毛磊 +1 位作者 刘泽 向慧子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302,共6页
以稻壳炭为原料,经镁改性并负载氮磷获得生物炭复合材料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MARC),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表征结果发现,MARC表面生成鸟粪石,具有丰富的官能团—OH、—COOH、—NH、—PO_(4)^(3-)和Mg—O。在25℃、pH=4.5时,MARC对... 以稻壳炭为原料,经镁改性并负载氮磷获得生物炭复合材料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MARC),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表征结果发现,MARC表面生成鸟粪石,具有丰富的官能团—OH、—COOH、—NH、—PO_(4)^(3-)和Mg—O。在25℃、pH=4.5时,MARC对Cr(Ⅵ)的吸附量达20.14mg/L,低温、低pH的条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MARC对Cr(Ⅵ)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为不均匀表面的多层化学吸附。实验中的生物炭原料源于农业废弃物,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氮磷源于含氮磷废水,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生成的鸟粪石又可增强吸附Cr(Ⅵ)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鸟粪石 吸附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和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导热性能及其在热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志军 孙兵 +6 位作者 朱辉 袁观明 李保六 郭建光 李轩科 丛野 张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3-896,共24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和耐高温性,定向排列碳纳米管和炭/炭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轻质、稳定的热管理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炭材料的导热机制,系统评...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和耐高温性,定向排列碳纳米管和炭/炭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轻质、稳定的热管理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炭材料的导热机制,系统评述了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和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热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热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了材料制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提高材料导热性能的策略。最后提出了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和炭/炭复合材料在热管理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炭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 导热系数 界面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定向导热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正威 袁观明 +2 位作者 董志军 丛野 李轩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0-457,共8页
微电子及通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高定向导热炭材料。高定向炭材料因其较高的石墨微晶结晶度和石墨化度、有序规整堆叠的石墨烯层片,而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高导热特性。粉末状炭材料(如鳞... 微电子及通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高定向导热炭材料。高定向炭材料因其较高的石墨微晶结晶度和石墨化度、有序规整堆叠的石墨烯层片,而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高导热特性。粉末状炭材料(如鳞片石墨、气相生长炭纤维、纳米碳管、石墨烯等)的热导率虽然很高,但作为导热填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整体导热效果不佳,因此其在大型高功率集成器件散热领域的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控制炭材料内部石墨微晶大小、取向和取向连续性是实现炭材料高定向导热性的关键。通过选择合适的碳质前驱体、成型工艺和热处理条件,调控石墨烯层片连续取向得到的宏观尺寸炭材料(如柔性石墨、天然鳞片石墨模压块、高定向热解石墨、聚酰亚胺石墨膜/块体、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连续长丝及其复合材料等),可使石墨晶体沿(002)晶面方向保持高导热特性,实现高定向、连续、多维度可调控热传导,因此在导热、散热、热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定向 热导率 炭材料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配煤中添加铁矿石对焦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慧轩 毕学工 +5 位作者 史世庄 吴琼 孙超祺 马毅瑞 程向明 李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通过在炼焦配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加拿大精矿粉、澳大利亚FMG粉和鄂西高磷铁矿粉炼制铁焦,并对其显微强度、相对密度、气孔率、冷强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和气化反应开始温度进行分析,探讨配煤中添加铁矿石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在炼焦配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加拿大精矿粉、澳大利亚FMG粉和鄂西高磷铁矿粉炼制铁焦,并对其显微强度、相对密度、气孔率、冷强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和气化反应开始温度进行分析,探讨配煤中添加铁矿石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合煤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加拿大精矿粉所制得的铁焦在反应性高的情况下,具有合适的反应后强度;金属铁对焦炭气化反应具有正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焦 焦炭性能 铁矿石添加 炼焦配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配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尽晖 丁玲 +1 位作者 王世杰 王海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用5kg试验焦炉对无烟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基于无烟煤性质的分析,研究无烟煤粒度和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无烟煤性质相近,属易磨中、低热稳定性煤,在烟煤中的容惰能力相差不大;添加3%-5%粒度不大于1mm的无烟煤炼焦,焦炭... 用5kg试验焦炉对无烟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基于无烟煤性质的分析,研究无烟煤粒度和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无烟煤性质相近,属易磨中、低热稳定性煤,在烟煤中的容惰能力相差不大;添加3%-5%粒度不大于1mm的无烟煤炼焦,焦炭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分别提高了2.30%和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配煤炼焦 冷态强度 热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i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其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志军 左小华 +3 位作者 张旭 黄家骏 袁观明 李轩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6 27,27,共6页
以煤沥青甲苯可溶组分、聚碳硅烷和吡啶硼烷为原料合成了B-Si掺杂沥青,B-Si掺杂沥青经炭化处理得到了B-Si掺杂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B-Si掺杂炭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有重要影响。1200℃炭化处理得到的B-Si掺... 以煤沥青甲苯可溶组分、聚碳硅烷和吡啶硼烷为原料合成了B-Si掺杂沥青,B-Si掺杂沥青经炭化处理得到了B-Si掺杂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B-Si掺杂炭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有重要影响。1200℃炭化处理得到的B-Si掺杂炭材料中含有无定形B4C和Si C微晶,在空气气氛中容易快速氧化形成B2O3和Si O2,Si O2可以进一步在B2O3中溶解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炭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热稳定性。与在800℃、1000℃、1400℃和1600℃炭化得到的B-Si掺杂炭材料相比,在相同氧化条件下,1200℃炭化得到的B-Si掺杂炭材料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它在1000℃空气气氛中氧化1 h,失重率仅为5.7 wt%,比其它B-Si掺杂炭材料的失重率小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炭材料 氧化失重 SiC微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基中孔活性炭的硝酸表面氧化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江华 王光辉 +2 位作者 曾丹林 包云成 张玉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127,共5页
采用印刻法制得煤沥青基中孔活性炭,并以硝酸为氧化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氧化改性,考察了硝酸浓度、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随氧化改性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采用印刻法制得煤沥青基中孔活性炭,并以硝酸为氧化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氧化改性,考察了硝酸浓度、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随氧化改性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硝酸体积分数65%、氧化温度60℃、反应时间3h的最佳条件下,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基本没有变化,比表面积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大幅提高,活性炭的中孔率和收率也达到最大值。然而,过度的氧化改性导致了活性炭孔壁的严重坍塌,比表面积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活性炭 氧化改性 表面含氧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质煤沥青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曙光 胡义方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35-837,共3页
以改质煤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碱炭比、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炭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840℃,活化时间140 min,在... 以改质煤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碱炭比、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炭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840℃,活化时间14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 152.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煤沥青 KOH活化 正交实验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前驱体配比对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旭 董志军 +2 位作者 袁观明 丛野 李轩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1-1319,共9页
以SiC、ZrC、ZrB_2前驱体和二甲苯可溶煤沥青为原料共裂解制备了Si-Zr-B掺杂沥青,掺杂沥青经共炭化、冷压成型以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分析了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组成和微观形貌,并研究了... 以SiC、ZrC、ZrB_2前驱体和二甲苯可溶煤沥青为原料共裂解制备了Si-Zr-B掺杂沥青,掺杂沥青经共炭化、冷压成型以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分析了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组成和微观形貌,并研究了其在1500℃静态空气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SiC前驱体含量的降低,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失重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当原料中SiC、ZrC和ZrB_2前驱体质量比为1:2:1时,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它在1500℃氧化4 h,失重为27.5wt%,氧化深度为0.7 mm。在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表面氧化形成的致密的SiO_2-ZrO_2-B_2O_3玻璃态阻氧层可以有效降低氧化性气氛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率,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Zr-B 掺杂 沥青基炭材料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掺杂煤沥青制备及其炭化产物抗氧化性能的表征
10
作者 左小华 董志军 +2 位作者 袁观明 崔正威 李轩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通过煤沥青甲苯可溶性组分与聚碳硅烷共混合低温裂解引入具有抗氧化性的Si杂原子,制备Si掺杂煤沥青在氩气氛中经过900℃处理得到炭化产物。采用FT-IR、XRD、SEM和TG-DSC手段对Si掺杂沥青炭化产物氧化前后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 通过煤沥青甲苯可溶性组分与聚碳硅烷共混合低温裂解引入具有抗氧化性的Si杂原子,制备Si掺杂煤沥青在氩气氛中经过900℃处理得到炭化产物。采用FT-IR、XRD、SEM和TG-DSC手段对Si掺杂沥青炭化产物氧化前后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经过900℃处理得到的炭化产物β-SiC以微晶形式存在,其在900℃氧化后生成的SiO2不能有效地愈合氧化后产物表面的裂纹。该炭化产物在低于950℃氧化时,该炭化产物抗氧化性相对较弱,在950-1500℃温度范围氧化时,其抗氧化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掺杂煤沥青 炭化产物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志江 王光辉 +3 位作者 田永胜 徐浩伦 薛改凤 常红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1,共5页
以水分含量为2%左右的干燥煤为实验原料,采用5 kg实验焦炉炼制焦炭,探讨了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并运用XRD分析了加热制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炼焦加热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焦炭质量,随着炼焦终温、保温时间... 以水分含量为2%左右的干燥煤为实验原料,采用5 kg实验焦炉炼制焦炭,探讨了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并运用XRD分析了加热制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炼焦加热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焦炭质量,随着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的增加,焦炭的抗碎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耐磨强度和反应性均先减小后增大;焦炭微晶结构中层间距d_(002)均有所减小,石墨化度升高,焦炭结构强度增大;在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分别为1150℃、2.5 h、2.5℃/min时,焦炭的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煤炼焦 加热制度 焦炭质量 微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的表征及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张静 丛野 +5 位作者 张业琼 李轩科 董志军 袁观明 崔正威 张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8-275,共8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源、CaCO_3为模板,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MPMC)。采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所制介孔炭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MPMC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源、CaCO_3为模板,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MPMC)。采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所制介孔炭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MPMC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随着CaCO_3质量分数的增加,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当CaCO_3的质量分数为70%时,所制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MPMC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炭 中间相沥青 CACO3 模板法 介孔结构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3
13
作者 龙梅 丛野 +3 位作者 李轩科 崔正威 董志军 袁观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4-1350,共7页
采用水热法以Hummers氧化法制备的氧化石墨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了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RGO/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以及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氧化石墨... 采用水热法以Hummers氧化法制备的氧化石墨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了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RGO/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以及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氧化石墨加入量可以调控TiO2的晶相组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在水热反应过程中氧化石墨烯发生了部分还原;所制备的RGO/TiO2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和紫外光催化活性均高于纯TiO2;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担当载体和电子受体,同时可以使TiO2的初始吸收边向可见光区域红移,增强了TiO2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有效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性和光催化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钛 光催化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劣质煤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秦瑾 何选明 +4 位作者 刘瑞芝 胡芝娟 王世杰 黄陈杰 李铁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6,35,共5页
主要利用热分析法研究了催化剂NaClO4,MnO2和BaCO3对劣质煤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劣质煤的挥发分释放量;各催化剂对煤粉的着火特性和燃尽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影响大小排序为:NaClO4>BaCO3>MnO2... 主要利用热分析法研究了催化剂NaClO4,MnO2和BaCO3对劣质煤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劣质煤的挥发分释放量;各催化剂对煤粉的着火特性和燃尽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影响大小排序为:NaClO4>BaCO3>MnO2和BaCO3>MnO2>NaClO4;加入各催化剂后,煤粉的放热量均得到了提高.主要作用机理是:催化剂促进煤中挥发分的析出,降低煤的着火温度并且促进氧气与焦炭的充分接触,从而加速煤的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劣质煤 催化燃烧 热重分析 水泥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焦炉煤焦油QI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定强 王光辉 +6 位作者 田永胜 曾丹林 邱江华 魏松波 常红兵 梁治学 刘向勇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煤焦油QI进行了组成结构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煤焦油QI主要由焦粉、煤粉、热解碳和高温缩聚产物组成.煤焦油QI经氯化锌溶液浮选分离后,定量地确定了焦粉、煤粉、热解碳和高温缩聚产...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煤焦油QI进行了组成结构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煤焦油QI主要由焦粉、煤粉、热解碳和高温缩聚产物组成.煤焦油QI经氯化锌溶液浮选分离后,定量地确定了焦粉、煤粉、热解碳和高温缩聚产物在煤焦油中的含量.相关分析数据表明,无烟装煤技术7、.63 m焦炉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加热制度是造成煤焦油中QI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因高温作用而产生的热解碳及高分子聚合物对QI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 煤焦油 喹啉不溶物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超临界甲醇抽提反应过程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选明 李铁鲁 +2 位作者 王宽强 秦瑾 张华军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3,共5页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用超临界甲醇对高温煤焦油进行抽提处理,并对产物进行族组分分离,考察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特性的影响,用元素分析仪和FT-IR对富集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实验条件下,用超临界甲醇对高温煤焦油...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用超临界甲醇对高温煤焦油进行抽提处理,并对产物进行族组分分离,考察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特性的影响,用元素分析仪和FT-IR对富集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实验条件下,用超临界甲醇对高温煤焦油进行处理,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使煤焦油实现一定程度的轻质化,轻油收率从原料煤焦油的65.10%升高至78.19%,H/C比原煤焦油中轻油组分提高了28.24%,比原煤焦油提高了109.62%.压力和温度对产物的分布影响很大,温度的升高不利于轻油组分收率的增加;升高压力,可以得到更多的轻油组分.反应时间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不大.FT-IR表明,通过超临界抽提,可以使大量高附加值产品在轻油组分中得以富集,有利于煤焦油进一步的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超临界 甲醇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掺杂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观明 李轩科 +2 位作者 董志军 崔正威 丛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96-99,110,共5页
以超细人造石墨粉和六方氮化硼(BN)粉为原料,SC煤沥青为粘接剂,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BN掺杂石墨材料。研究了不同BN含量掺杂石墨材料在中温(600℃)和高温(900℃、1000℃)时的氧化失重行为,并对掺杂石墨材料氧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 以超细人造石墨粉和六方氮化硼(BN)粉为原料,SC煤沥青为粘接剂,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BN掺杂石墨材料。研究了不同BN含量掺杂石墨材料在中温(600℃)和高温(900℃、1000℃)时的氧化失重行为,并对掺杂石墨材料氧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较差,掺杂BN后其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氧化失重大大降低,原因是BN在高温下氧化生成了晶态和玻璃态的氧化硼抗氧化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石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及改性褐煤吸附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崎 曾丹林 +3 位作者 刘胜兰 朱涵庆 赵磊 王光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1,共4页
含酚废水是一种典型的有毒工业废水,利用褐煤处理含酚废水可降低处理成本。利用KOH、浓H3PO4对褐煤进行改性来提高其吸附能力,并考察了吸附温度、苯酚溶液p H等对褐煤处理苯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苯酚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褐煤吸附苯酚的... 含酚废水是一种典型的有毒工业废水,利用褐煤处理含酚废水可降低处理成本。利用KOH、浓H3PO4对褐煤进行改性来提高其吸附能力,并考察了吸附温度、苯酚溶液p H等对褐煤处理苯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苯酚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褐煤吸附苯酚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吸附 苯酚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煤性质对铁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史世庄 林志龙 +3 位作者 毕学工 李鹏 罗永辉 汪恭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在铁矿粉质量分数10%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炼焦煤性质(灰分,硫分,挥发分,粘结指数)对铁焦性能(灰分,硫分,气孔率,机械强度,热性质和铁矿粉还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炼焦煤性质对铁焦性能的影响显著:铁焦的灰分、硫分取决于炼焦... 在铁矿粉质量分数10%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炼焦煤性质(灰分,硫分,挥发分,粘结指数)对铁焦性能(灰分,硫分,气孔率,机械强度,热性质和铁矿粉还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炼焦煤性质对铁焦性能的影响显著:铁焦的灰分、硫分取决于炼焦煤的灰分和硫分;随着挥发分增加,铁焦的气孔率和铁矿粉的还原程度均单调增大;铁焦的机械强度在w(Vdaf)=28%,G=81附近取得最佳值;铁焦的热性质在w(Vdaf)=27.64%-29.84%,G=70.00-81.19时较好;通过改变炼焦煤的性质可以生产出具有不同性能的铁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铁焦 影响因素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对焦化废水总铬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选明 周清梅 韩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6,共4页
以1mg/L模拟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锰酸钾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焦化废水中总铬,研究不同条件下粉煤灰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煤灰粒径、粉煤灰用量、搅拌时间、pH对总铬去除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条件:... 以1mg/L模拟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锰酸钾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焦化废水中总铬,研究不同条件下粉煤灰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煤灰粒径、粉煤灰用量、搅拌时间、pH对总铬去除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条件:粉煤灰粒径为150μm,粉煤灰用量为4.00g/L,搅拌时间为40min,pH为3。在最佳条件下,总铬去除率可达98.82%。(2)在粉煤灰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下,粉煤灰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总铬去除率达90.00%。(3)粉煤灰处理焦化废水,可以以废治废,而且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原料获取方便,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焦化废水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