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类似物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49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 胡翠兰 彭浩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9例。患者均给予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100 mg,po,qd,40例;阿德... 目的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9例。患者均给予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100 mg,po,qd,40例;阿德福韦酯10 mg,po,qd,35例;恩替卡韦0.5 mg,po,qd,22例),对照组同时予以基本护肝药,治疗组同时给予安络化纤丸6 g,冲服,b id。所有患者均治疗>2 a。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超声影像检查,部分病例进行肝组织学活检。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肝脾脏厚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8例患者治疗后肝脏病理学检查炎症程度明显改善。病毒学指标改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代偿性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脏组织学炎症程度、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络化纤丸 核苷类似物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许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临床诊断的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组(A组,n=24例)和纳洛酮组(B组,n=24例),A组给予纳洛酮0.4mg静脉推注,间隔4h1次和门冬氨酸鸟氨酸10g静...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临床诊断的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组(A组,n=24例)和纳洛酮组(B组,n=24例),A组给予纳洛酮0.4mg静脉推注,间隔4h1次和门冬氨酸鸟氨酸10g静脉滴注,每日2次;B组给予纳洛酮0.4mg静脉推注,间隔4h1次,疗程皆为7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d后,A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血氨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及治疗前、后血氨浓度降低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比单用纳洛酮具有更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性脑病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脂微球辅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纯钢 许丰 熊莉娟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4.7%)优于对照组(53.1%,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34.4%,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辅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缓解病情,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促进肝脏功能好转,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脂微球 肝炎 乙型 重型 慢性 综合征 肝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40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翠兰 王军 +3 位作者 彭浩 焦云桃 马科 黄加权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60-1461,共2页
目的评价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接受相应治疗。治疗组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20mg,po,tid。对照组给... 目的评价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接受相应治疗。治疗组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20mg,po,tid。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胶囊140mg,po,tid。均连服12周。治疗过程中不应用降脂药、激素和其他护肝降酶药。观察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肝脏B超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血清ALT和AST都有明显降低,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患者TC和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组TC和TG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超脂肪肝影像学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 脂肪肝 非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及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许丰 刘义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73-977,共5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46例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uPAR及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uPA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46例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uPAR及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uPA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r=-0.44)。uPAR及PTEN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和肿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PTEN的表达还与门脉是否有癌栓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肝硬变程度、肝癌组织类型、AFP、HBsAg、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uPAR及PTEN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癌侵纤溶酶袭性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 PTEN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