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液动射流冲击器实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熊青山 黄志强 +1 位作者 殷琨 田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5-67,共3页
针对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中难度大,时效低,钻头寿命短等问题,提出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中采用新型液动冲击回转钻井技术。新型液动射流冲击器包括肺形阀式射流冲击器、盖板流阀式射流冲击器、连体阀式射流冲击器、麻雀型阀式射流冲击器... 针对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中难度大,时效低,钻头寿命短等问题,提出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中采用新型液动冲击回转钻井技术。新型液动射流冲击器包括肺形阀式射流冲击器、盖板流阀式射流冲击器、连体阀式射流冲击器、麻雀型阀式射流冲击器,其工作原理与传统射流冲击器类似。实验包括凹劈、凸劈、尖劈、平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劈形,增加阀等措施,除麻雀型阀式射流冲击器外,均可实现正常冲击。但连体式射流冲击器中的阀及尖劈极易损坏。为了实现深井钻井,建议采用加大喷嘴过流断面面积、改变劈形等措施来解决新型液动阀式射流冲击器易损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深井 超深井 钻头 喷射钻井 射流冲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旗油田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物模实验和现场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付美龙 王何伟 +2 位作者 罗跃 张煜 龙永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针对吴旗油田长2油藏物性差,渗透率低,注水井堵塞严重的情况,研发了由不同类型商品表面活性剂及助剂醇组成的四组份复配体系H和三组份复配体系D,药剂浓度均为1.1%,给出了体系配方。在4~5 MPa压力下,在空气渗透率0.86×10-3~1.91... 针对吴旗油田长2油藏物性差,渗透率低,注水井堵塞严重的情况,研发了由不同类型商品表面活性剂及助剂醇组成的四组份复配体系H和三组份复配体系D,药剂浓度均为1.1%,给出了体系配方。在4~5 MPa压力下,在空气渗透率0.86×10-3~1.91×10-3μm2的储层岩心中依次注矿化度2.42 g/L的注入水,5 PV体系H或D及后续注水,注水压力降低率/驱油效率分别为21.6%/7.9%(体系H)和32.5%/7.2%(体系D),体系H或D注入量增至101、5 PV时两个参数略有增大,注入压力增至大于81、2 MPa时两个参数略有减小。两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在10-2mN/m级。选择复配体系D用于吴72-71井的降压增注试验,酸化后再注表面活性剂,处理半径5 m,注入体系总量836 m3,含药剂9.2 t。注入后该井注水压力下降3 MPa,完成日配注水量60 m3,有效期已超过6个月。图3表3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解堵 降压增注 化学处理 近井地带 注水井 低渗油藏 吴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油吞吐室内实验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克厚 缪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77,116,共3页
通过室内二维平面模拟实验,用五点法布井方式的填砂平板模型,在模拟生产井完全水淹的基础上,模拟热油吞吐的生产过程。实验中设计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均质油藏,采用可视化模型直观地再现了注油前后生产井周围多孔介质中油水的微观分布状... 通过室内二维平面模拟实验,用五点法布井方式的填砂平板模型,在模拟生产井完全水淹的基础上,模拟热油吞吐的生产过程。实验中设计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均质油藏,采用可视化模型直观地再现了注油前后生产井周围多孔介质中油水的微观分布状态。根据各周期注油量和采油量,以及模拟生产井周围油水的分布情况,从油藏渗流规律和驱油理论2方面综合分析,提出了劈水疏油的概念,并利用这一概念对热油吞吐提高油井产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劈水疏油是热油吞吐提高油井产量的主要机理,热效应和解除井底有机垢堵塞对增产也有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油吞吐 劈水疏油 采收率 注水开发 增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辅助机械破岩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强 郑双进 《天然气技术》 2009年第5期27-29,共3页
为提高钻井速度,开展了水力辅助机械破岩的全尺寸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石油钻井机泵条件下水力辅助机械破岩作用明显,钻头压降的提高、冲击间距的缩小、回压的降低可显著扩大水力辅助机械破岩的效果,水力辅助机械破岩存在最... 为提高钻井速度,开展了水力辅助机械破岩的全尺寸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石油钻井机泵条件下水力辅助机械破岩作用明显,钻头压降的提高、冲击间距的缩小、回压的降低可显著扩大水力辅助机械破岩的效果,水力辅助机械破岩存在最优喷距,实验条件下为50mm。揭示出加强水力与机械联合破岩作用应成为今后钻头改进和钻井水力参数设计的突破方向,也说明推广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为充分发挥水力辅助机械破岩作用与提高钻速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辅助 机械破岩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红浅1井钻井工程方案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波 黄志强 +2 位作者 文涛 王海波 段飞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6,169,共3页
红浅1井是新疆油田在2009年部署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该区块钻井较少,可参考的邻井资料不多,且在风城组地层可能存在异常高压。从井身结构设计、下部钻具组合形式、钻井液性能控制以及钻井提速措施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该井的钻井工程设... 红浅1井是新疆油田在2009年部署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该区块钻井较少,可参考的邻井资料不多,且在风城组地层可能存在异常高压。从井身结构设计、下部钻具组合形式、钻井液性能控制以及钻井提速措施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该井的钻井工程设计,为新疆油田该区块后续钻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设计 异常高压 井身结构 钻井液 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6-3油田储层出砂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忠慧 楼一珊 +2 位作者 幸雪松 刘书杰 吴惠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分析了渤中26-3油田主力储层明化镇组的出砂机理;提出用出砂指数法、斯伦贝谢出砂指数法和声波时差法来进行出砂预测,并用测井资料计算临界生产压差。根据3种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应用VB6.0语言编制了出砂预测软件,建立了储层出砂指数剖... 分析了渤中26-3油田主力储层明化镇组的出砂机理;提出用出砂指数法、斯伦贝谢出砂指数法和声波时差法来进行出砂预测,并用测井资料计算临界生产压差。根据3种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应用VB6.0语言编制了出砂预测软件,建立了储层出砂指数剖面图。结果表明,明化镇组储层开采过程中出砂的可能性极大,开发时应采取防砂措施。研究结果为今后该区块及附近区块油井出砂界定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还可为同类油田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机理 出砂预测 出砂指数 临界生产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度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浓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一慧 吴华 +1 位作者 黄宏度 林怀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采用浊度法对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进行检测,分别讨论了反应时间、波长、温度等对吸光度的影响,确定了测试的最佳条件:温度为18~25℃,波长为470nm,反应时间为20min。通过引入油田不同地层水,考查了不同水质及不同价位金属离子对测定的... 采用浊度法对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进行检测,分别讨论了反应时间、波长、温度等对吸光度的影响,确定了测试的最佳条件:温度为18~25℃,波长为470nm,反应时间为20min。通过引入油田不同地层水,考查了不同水质及不同价位金属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发现Al3+对于测定影响较大。针对不同矿化度的地层水和不同被测聚丙烯酰胺浓度范围做相应的标准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HPAM浓度范围宽、精确度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浓度 浊度法 吸光度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马超 赵林 +1 位作者 李再均 何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针对无固相保护油气储层钻井液(PRD)体系在塔里木油田牙哈区块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主研制出一种新型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来替代PRD体系。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在流变性、降滤失、抗温抗盐、悬砂等性能方面明显优于PRD... 针对无固相保护油气储层钻井液(PRD)体系在塔里木油田牙哈区块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主研制出一种新型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来替代PRD体系。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在流变性、降滤失、抗温抗盐、悬砂等性能方面明显优于PRD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结果也证明该体系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静失水 抗温 抗盐 储层保护 塔里木油田 牙哈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花油田葡47区块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 被引量:8
9
作者 郑爱玲 刘德华 邵燕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1,156,共3页
葡萄花油田葡47区块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物性差、渗流阻力大等特点,开采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得见水后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急剧下降。为解决以上问题,对该油藏的水平井开采技术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利用该油藏水平井的适应条件,优选... 葡萄花油田葡47区块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物性差、渗流阻力大等特点,开采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得见水后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急剧下降。为解决以上问题,对该油藏的水平井开采技术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利用该油藏水平井的适应条件,优选出适合水平井开采的区域,再根据葡47区块油藏地质模型,对水平井水平段延伸方向、水平井井段长度、井网形式和井距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计算出合理的水平井参数。应用效果证明,利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可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降低成本。同时,该技术研究对同类油藏的开采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井网形式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葡萄花油田 葡47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郑爱玲 王新海 刘德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3,共5页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跃进2号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潜 断块油气藏 高含水期 油砂体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交联聚合物驱地层堵塞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美龙 周景彩 +2 位作者 熊帆 叶成 王荣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1,178,共5页
针对河南油田交联聚合物驱地层面临的地层堵塞问题,进行了污水及污水配制交联聚合物的长岩心注入性试验,分析了影响交联聚合物注入性的各个因素及堵塞机理。结果表明:当渗透率一定(<0.3μm2)时,堵塞程度随污水注入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针对河南油田交联聚合物驱地层面临的地层堵塞问题,进行了污水及污水配制交联聚合物的长岩心注入性试验,分析了影响交联聚合物注入性的各个因素及堵塞机理。结果表明:当渗透率一定(<0.3μm2)时,堵塞程度随污水注入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污水对岩心产生的伤害是由于污水的硫化物、硫酸盐还原菌、含油量三项超标造成的。在渗透率较小的岩心(K=0.267μm2)中只能注完聚交比(聚合物与交联剂浓度比)为200/50、300/50的2个交联体系;在高渗透岩心中(K=2.063μm2)可以注完聚交比为200/50、300/50、400/50、600/50的4个交联体系;在渗透率为2.063μm2的岩心中,随聚交比增大,堵塞程度增大,当聚交比大于400/50以后,岩心发生中等程度堵塞;当聚交比为400/50时,渗透率越低堵塞越严重,并且堵塞部位发生在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地层堵塞 注入流量 渗透率 聚交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合理地层压力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德华 孙敬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确定油田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减少油田耗水量,降低套管损坏速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地层压力确定也是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层压力是否合理对开发效果和开发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以王集油田为... 确定油田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减少油田耗水量,降低套管损坏速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地层压力确定也是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层压力是否合理对开发效果和开发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以王集油田为实例研究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合理的地层压力的方法,包括静水柱压力法、累积注入量与地层压力关系、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方法等,各种方法适合不同开发阶段。所得方法应用到王集油田的生产实际,对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减少无效注水起到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地层压力 累积注采比 含水率从 采出程度 生产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气田分层采气的选井原则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锐全 陈焕杰 +2 位作者 李永 张启汉 饶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生产实践证明,3层或3层以上分层采气工艺技术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开发效果好,可推广应用。但如何选井一直是开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工艺技术的推广。为此,从总结涩北气田合层采气井的开发... 生产实践证明,3层或3层以上分层采气工艺技术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开发效果好,可推广应用。但如何选井一直是开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工艺技术的推广。为此,从总结涩北气田合层采气井的开发生产特征入手,分析了分层采气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气田分层采气的选井原则,即:①多层合采气井层间跨度要低于极限层间跨度;②多层合采气井层数不能多于6层;③多层合采气井层间渗透率级差不能大于4。这些选井原则对涩北气田实现分层采气高效生产具有一定现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砂岩气藏 分层开采 选井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克沁深层稠油聚丙烯酰胺驱替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美龙 叶成 +1 位作者 刘富 周景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6,共4页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规模动用开发的难题,展开了聚丙烯酰胺驱替技术研究。筛选出合适的驱油剂配方:配制水矿化度为23731~47463 mg/L和47464~94926 mg/L时,驱油剂配方分别为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和2000 mg/L HJPAM+0.2%交联剂。15...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规模动用开发的难题,展开了聚丙烯酰胺驱替技术研究。筛选出合适的驱油剂配方:配制水矿化度为23731~47463 mg/L和47464~94926 mg/L时,驱油剂配方分别为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和2000 mg/L HJPAM+0.2%交联剂。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组成的驱油剂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8.0和3.7,驱油效果较好。对聚丙烯酰胺驱油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HJPAM聚合物的最佳注入浓度1500 mg/L,最宜注入量600 mg/L×PV;驱油剂(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的最优注入速度为1.5mL/min,最佳段塞大小0.4 PV。采用0.05 PV(2000 mg/L HJPAM+0.2%交联剂)+0.33 PV(1500 mg/LHJPAM+0.2%交联剂)复合式段塞的注入效果最佳,可提高采收率10.9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聚丙烯酰胺 驱油剂 驱油效率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组分呈梯度分布的挥发性油藏注气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菊花 姜涛 +1 位作者 陈世明 保万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07-111,6,共5页
运用CMG中GEM组分模块对挥发性油藏注气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低渗透正韵律地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油藏流体为等组分和考虑组分梯度分布在不同层位注气/生产点的动态特征,用饱和度分布及油气界面张力2项指标展示了不同层位注气/生... 运用CMG中GEM组分模块对挥发性油藏注气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低渗透正韵律地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油藏流体为等组分和考虑组分梯度分布在不同层位注气/生产点的动态特征,用饱和度分布及油气界面张力2项指标展示了不同层位注气/生产时储层中流体物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特殊类型油藏采用数值模拟优选注气驱完井层位时应当充分考虑组分的梯度分布。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挥发性油藏注气驱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挥发性油藏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最佳注气方式。表明挥发性油藏注气驱方法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油藏流体呈组分梯度分布,据此可以有效地指导该类油藏的注气方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油藏 组分梯度 注气 组分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W断块高凝油油藏开发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爱玲 刘德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5,157,共3页
涠洲W断块高凝油油藏具有构造复杂、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在总结断块高凝油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过程中注采系统不完善、油井结蜡、储层伤害、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 涠洲W断块高凝油油藏具有构造复杂、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在总结断块高凝油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过程中注采系统不完善、油井结蜡、储层伤害、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论的矢量化井网加密、注水井增注、深穿透射孔、加深保温油管长度和加深泵挂等措施,形成了适合W断块高凝油油藏的开发技术。经过现场实施,日产油量由38.33 m3/d增加到500.00 m3/d,充分发挥了高凝油油藏的生产潜能,实现了海上油田"少井、高产",促进了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断块油藏 注水 清防蜡 开发特征 开发对策 涠洲W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7-19凝析气藏储层液相伤害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善法 周理志 +2 位作者 张大椿 袁学芳 岳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英买7-19凝析气藏为边水层状带油环凝析气藏,以一套井网衰竭式方式开采。为了研究不同液相介质对地层气相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凝析油、地层水、凝析水、完井液和压井液等对英买7-19凝析气藏储层的伤害。通过不同流体对岩心气相渗透率的... 英买7-19凝析气藏为边水层状带油环凝析气藏,以一套井网衰竭式方式开采。为了研究不同液相介质对地层气相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凝析油、地层水、凝析水、完井液和压井液等对英买7-19凝析气藏储层的伤害。通过不同流体对岩心气相渗透率的伤害实验表明,反凝析伤害主要发生于反凝析初期(占70%),而且渗透率愈低,其对储层气相有效渗透率伤害愈大,对应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愈高;含水饱和度增加,地层水和凝析水对气相渗透率的伤害越大,渗透率愈低,伤害愈严重,相同含水饱和度下,凝析水对储层气相渗透率的伤害总是大于地层水;凝析油与束缚水共存时,其对储层气相渗透率伤害大于单一油、水介质的伤害,应密切注意油水共存带来的影响;岩心渗透率愈低,油水共存作用对岩心气相渗透率伤害愈大;YM7-H4井完井液和无机盐压井液对储层渗透率伤害较大,应进一步改进完善。该结论对高效开发英买7-19凝析气藏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反凝析 地层损害 渗透率 完井液 压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豹油田特低渗透油层测井资料二次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文浩 刘德华 朱圣举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9,166,共5页
低渗透储层中油气测井响应不明显,以致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与无效层段之间的差异很小,测井解释的难度很大。结合白豹油田长3油层的实际情况,抓住二次测井解释的关键——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四性"关系分析和解释模版确... 低渗透储层中油气测井响应不明显,以致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与无效层段之间的差异很小,测井解释的难度很大。结合白豹油田长3油层的实际情况,抓住二次测井解释的关键——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四性"关系分析和解释模版确定,建立了一套特低渗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的方法,并结合岩心分析资料、试油试采资料对该油田132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经检验符合程度达到82%,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二次解释 四性关系 岩心分析 试油 低渗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湖油田储层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尤富 袁贵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4,共2页
利用平湖油田的油层取心岩样,模拟油层条件,试验研究了岩石的流速敏感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油田注水或采油速度控制在14m/d以下,油田作业工作液(包括注入水)矿化度控制在15000mg/L以上,pH值控制在9以... 利用平湖油田的油层取心岩样,模拟油层条件,试验研究了岩石的流速敏感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油田注水或采油速度控制在14m/d以下,油田作业工作液(包括注入水)矿化度控制在15000mg/L以上,pH值控制在9以下,油田在进行酸化作业时,必须对酸液配方进行优选,以免酸化造成储层的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敏感性 水敏性 碱敏性 酸敏性 保护油气层 平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防水锁处理剂的研制及室内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美龙 王荣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5,147,共4页
针对双河油田江河区和下二门油田由于层间差异导致油井减产的状况,研制出1种新型防水锁处理剂,通过测定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的配伍性、动态界面张力、抑制原油乳化能力、抑制黏土水化膨胀能力,并进行微观可视化流动实验及一系列岩心流动... 针对双河油田江河区和下二门油田由于层间差异导致油井减产的状况,研制出1种新型防水锁处理剂,通过测定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的配伍性、动态界面张力、抑制原油乳化能力、抑制黏土水化膨胀能力,并进行微观可视化流动实验及一系列岩心流动实验,对其性能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配伍性良好,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10-3mN/m),抑制原油乳化率在75%以上;防水锁处理剂的岩屑回收率为83.4%,具有良好的抑制黏土水化膨胀作用;当温度为70℃、注入压力为0.4 MPa、段塞尺寸为15 PV时,将防水锁处理剂加入地层水中一起注入,反应24 h后,低渗透层的渗透率保留率超过85%。室内实验证明,该新型防水锁处理剂能有效预防水锁伤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锁处理剂 水锁伤害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