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吴旗油田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物模实验和现场试验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付美龙
王何伟
罗跃
张煜
龙永福
-
机构
湖北省油气钻采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
-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
文摘
针对吴旗油田长2油藏物性差,渗透率低,注水井堵塞严重的情况,研发了由不同类型商品表面活性剂及助剂醇组成的四组份复配体系H和三组份复配体系D,药剂浓度均为1.1%,给出了体系配方。在4~5 MPa压力下,在空气渗透率0.86×10-3~1.91×10-3μm2的储层岩心中依次注矿化度2.42 g/L的注入水,5 PV体系H或D及后续注水,注水压力降低率/驱油效率分别为21.6%/7.9%(体系H)和32.5%/7.2%(体系D),体系H或D注入量增至101、5 PV时两个参数略有增大,注入压力增至大于81、2 MPa时两个参数略有减小。两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在10-2mN/m级。选择复配体系D用于吴72-71井的降压增注试验,酸化后再注表面活性剂,处理半径5 m,注入体系总量836 m3,含药剂9.2 t。注入后该井注水压力下降3 MPa,完成日配注水量60 m3,有效期已超过6个月。图3表3参5。
-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解堵
降压增注
化学处理
近井地带
注水井
低渗油藏
吴旗油田
-
Keywords
surfactants
combinational systems
relservoir blockage relieving
reservoir stimulation
chemical treatment
mearbore zone
water injection well
low permeability reserwoir
Wuqi oil field
-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6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
被引量:20
- 2
-
-
作者
郑爱玲
王新海
刘德华
-
机构
湖北省油气钻采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3,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剩余油分布综合预测与精细注采结构调整技术"(编号:2011ZX05010-002)部分研究内容
-
文摘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跃进2号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关键词
挖潜
断块油气藏
高含水期
油砂体
剩余油
-
Keywords
tap prodution potentialfault block reservoir high water cut stage oil sand body remaining oil
-
分类号
TE34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河南油田交联聚合物驱地层堵塞机理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付美龙
周景彩
熊帆
叶成
王荣海
-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1,178,共5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提高原油采收率用梳形大分子的研究”(项目编号D20091206)
-
文摘
针对河南油田交联聚合物驱地层面临的地层堵塞问题,进行了污水及污水配制交联聚合物的长岩心注入性试验,分析了影响交联聚合物注入性的各个因素及堵塞机理。结果表明:当渗透率一定(<0.3μm2)时,堵塞程度随污水注入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污水对岩心产生的伤害是由于污水的硫化物、硫酸盐还原菌、含油量三项超标造成的。在渗透率较小的岩心(K=0.267μm2)中只能注完聚交比(聚合物与交联剂浓度比)为200/50、300/50的2个交联体系;在高渗透岩心中(K=2.063μm2)可以注完聚交比为200/50、300/50、400/50、600/50的4个交联体系;在渗透率为2.063μm2的岩心中,随聚交比增大,堵塞程度增大,当聚交比大于400/50以后,岩心发生中等程度堵塞;当聚交比为400/50时,渗透率越低堵塞越严重,并且堵塞部位发生在端面。
-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地层堵塞
注入流量
渗透率
聚交比
-
Keywords
crosslinked polymer
formation plugging
input speed
permeability
ratio of polymer to crosslinker
-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鲁克沁深层稠油聚丙烯酰胺驱替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付美龙
叶成
刘富
周景彩
-
机构
湖北省油气钻采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6,共4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提高原油采收率用梳形大分子的研究"(项目编号D20091206)
-
文摘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规模动用开发的难题,展开了聚丙烯酰胺驱替技术研究。筛选出合适的驱油剂配方:配制水矿化度为23731~47463 mg/L和47464~94926 mg/L时,驱油剂配方分别为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和2000 mg/L HJPAM+0.2%交联剂。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组成的驱油剂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8.0和3.7,驱油效果较好。对聚丙烯酰胺驱油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HJPAM聚合物的最佳注入浓度1500 mg/L,最宜注入量600 mg/L×PV;驱油剂(1500 mg/L HJPAM+0.2%交联剂)的最优注入速度为1.5mL/min,最佳段塞大小0.4 PV。采用0.05 PV(2000 mg/L HJPAM+0.2%交联剂)+0.33 PV(1500 mg/LHJPAM+0.2%交联剂)复合式段塞的注入效果最佳,可提高采收率10.98个百分点。
-
关键词
稠油
聚丙烯酰胺
驱油剂
驱油效率
鲁克沁油田
-
Keywords
heavy oil
polyacrylamide
displacing agent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Lukeqin oil fields
-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