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水文情势及鱼类繁殖的江垭水库生态调度需求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薇 魏秘 +3 位作者 曹俊 蔡露 高少波 朱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了修复河流水文情势、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通过环境DNA采样、IHA水文指标变动分析和文献资料总结等方法,开展了江垭水库坝下水文情势及鱼类繁殖需求关系研究,提出了水库生态调度需求与建议。结果显示,2021年9月在溇水干支流综合调... 为了修复河流水文情势、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通过环境DNA采样、IHA水文指标变动分析和文献资料总结等方法,开展了江垭水库坝下水文情势及鱼类繁殖需求关系研究,提出了水库生态调度需求与建议。结果显示,2021年9月在溇水干支流综合调查获得鱼类55种,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流水性种类在干流江段显著减少了51.35%;按照生态调度优先等级评估原则,确定江垭水库生态调度的主要目标物种为产漂流性卵的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和产粘沉性卵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江垭建坝前后下游水文情势变化较大,发生高度改变且对鱼类洄游产卵及鱼卵发育有重要作用的水文指标包括年最大1日、3日平均流量指标、年出现高流量脉冲事件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连续日流量上涨率。研究表明,以促进坝下不同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为目标,生态调度需要一定的高流量脉冲次数和历时,还需要控制下游水位的日降幅,通过泄放合理的生态流量来维持下游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繁殖 环境DNA 水文情势 生态调度 江垭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栖息地法求解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流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易燃 陶江平 +4 位作者 杨志 刘宏高 徐薇 曹俊 张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1,59,共8页
为了解决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的多鱼种生态流量求解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计算,在耦合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及阈值计算的求解方法,包括:①采用模糊逻辑法进行产卵场栖息地... 为了解决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的多鱼种生态流量求解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计算,在耦合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及阈值计算的求解方法,包括:①采用模糊逻辑法进行产卵场栖息地模拟;②改进优势度模型,并运用熵权法确定鱼种的生态流量权重,加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结果的适用性;③耦合多种鱼类产卵需求求解生态流量,并基于单、多鱼种最适生态流量求解综合生态流量阈值。方法考虑了多种鱼类产卵期间的生态流量需求,增加了鱼种对河流生态需求指示作用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生态调度提供理论基础,为河流水资源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漂流性卵鱼类 模糊逻辑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流量法的长江宜昌段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易燃 谈广鸣 +5 位作者 常剑波 韩琦 舒彩文 陈鹏 冯志勇 章广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2,共9页
以流量指标的多概率密度法为基础,提出了分布流量法(DFM)、生态流量指数(DEFI)、分布流量法评价等级标准(DFGS)。以宜昌段为例,将分布流量法与传统的水文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流量评价方法及鱼类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相比较,并对变异前后河流... 以流量指标的多概率密度法为基础,提出了分布流量法(DFM)、生态流量指数(DEFI)、分布流量法评价等级标准(DFGS)。以宜昌段为例,将分布流量法与传统的水文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流量评价方法及鱼类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相比较,并对变异前后河流生态需水满足率和生态流量指数得分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布流量法考虑了河流天然径流的年内、年际丰枯变化过程,减弱了极端流量事件及流量年内分布不均的影响,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对径流的实际需求,优于传统水文方法,有较强的时空适用性,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应考虑年际丰、平、枯变化,以高于或接近变异前的生态流量等级和生态流量指数得分作为水资源和生态流量管理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概率密度估计 分布流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生态修复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洋 陈锋 +2 位作者 赵先富 张志明 谭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62,共6页
针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大背景下小水电发展困境,介绍了小水电现状及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梳理了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其特性,总结了目前针对小水电开发已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和存在的问题:(1)生态流量考核监管重流量轻过程;(2)修复措... 针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大背景下小水电发展困境,介绍了小水电现状及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梳理了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其特性,总结了目前针对小水电开发已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和存在的问题:(1)生态流量考核监管重流量轻过程;(2)修复措施不全面,后期监管不到位;(3)生态修复管理机制不健全。提出了关于小水电生态修复的思考与建议:(1)明确生态修复和监管的主体,确定评价及监管指标,完善法律法规和奖惩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2)从流域和区域统筹考虑,采取综合生态修复措施;(3)以结果为导向,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小水电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4)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对小水电的生态修复与监管;(5)鼓励科研,加快科研成果向生态修复应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环境影响 生态修复 思考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幼鱼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钟天 丁慧萍 +8 位作者 杨洋 陈锋 段必辉 夏一丹 刘军 王岳松 程睿 杨文帅 张志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14-262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Tor sinensis)幼鱼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0±0.4)g的健康中国结鱼幼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Tor sinensis)幼鱼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0±0.4)g的健康中国结鱼幼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8%(P1组)、31%(P2组)、34%(P3组)、37%(P4组)和40%(P5组)的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全长、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等生长性能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P3组最高,显著高于P1组和P5组(P<0.05);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以P3组最低,显著低于P1组和P5组(P<0.05)。2)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葡萄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P3组血清ALT(P4组除外)和AS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以P3组最高;血清丙二醛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以P3组最低。4)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各血清免疫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P3组最高。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中国结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95%和34.10%。综上所述,建议中国结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蛋白质水平 中国结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对四大家鱼产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7
作者 徐薇 杨志 +3 位作者 陈小娟 陶江平 潘晓洁 李键庸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9-1139,共11页
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持续开展了促进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试验.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实施以来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文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系统重构方法分析了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生态... 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持续开展了促进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试验.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实施以来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文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系统重构方法分析了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要素,提出了宜昌江段涨水过程的生态调度优化条件.结果表明:①2012-2018年三峡水库共开展了11次生态调度试验,生态调度使得宜昌江段持续涨水时间范围为2~9 d,水位日均涨幅范围为0. 43~1. 83 m,流量日均增幅范围为1 080~5 800m^3/s,起始水温范围为17. 5~23. 5℃.②沙市江段监测到四大家鱼鱼卵时的水温分布范围为19. 2~25. 5℃、平均值为22. 5℃,流量分布范围为11 000~33 600 m^3/s、平均值为16 890 m^3/s;水温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流量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③沙市江段四大家鱼鱼卵组成以草鱼和鲢为主,二者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85%,青鱼和鳙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15%.除2016年外,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占监测期间四大家鱼总产卵量的比例较大,变动范围为31. 90%~66. 58%.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性能普遍好于非生态调度时期,表现为产卵持续时间更长、产卵场范围更广、单次洪峰的产卵规模更大,证实了实施生态调度的有效性.④持续涨水天数、初始水位和产卵时序是影响2012-2018年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的重要生态水文参数.⑤为增加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宜昌江段需满足的水文条件为断面初始流量达14 000 m3~/s,持续涨水4 d以上,水位日涨幅平均大于0. 5 m,流量日增幅平均大于2 000 m^3/s,与前一次洪峰的间隔时间在5 d以上.研究显示,三峡水库连续实施生态调度对近年来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的种群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未来应将建模和监测手段整合到生态调度试验中以分析长期的生态响应,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调度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流量调节对四大家鱼产卵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家鱼 产卵量 生态水文指标 三峡水库 生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徐念 熊美华 +2 位作者 邵科 阙延福 李键庸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7-1196,共10页
长江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影响下面临严重威胁,物种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完善长江水生态监测体系,实现高效无损伤的物种监测,在长江中下游干流3个江段(新滩、安庆和芜湖)采集水样,建立长江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物种检测体系并评估... 长江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影响下面临严重威胁,物种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完善长江水生态监测体系,实现高效无损伤的物种监测,在长江中下游干流3个江段(新滩、安庆和芜湖)采集水样,建立长江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物种检测体系并评估其有效性.结果表明:①长江中下游环境DNA宏条形码检测到32个物种,包括20种鱼类、1种水生哺乳动物(长江江豚)和11种陆生动物,其中鱼类物种包括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和鲱形目,其种数占鱼类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60%、25%、10%和5%.②长江中下游渔获物中资源量居首位的鲤形目在环境DNA调查中序列数最多,占鱼类总序列的96. 2%,其次为鲱形目(占比为3. 5%),鲇形目和鲈形目占比较低,分别为0. 2%和0. 1%,4个类目序列相对丰度与渔获物种资源量组成差异较大.③环境DNA调查次数约占传统渔获物调查次数的几十至几百分之一,采样时间不足努力量最少的渔获物调查的1%,检测到的鱼类种数为传统调查总数的31%~49%.④安庆采样点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密度最高的江段,其环境DNA检出率和序列相对丰度在3个采样点中均最高.研究显示:长江水样环境DNA包含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可检测不同类群的水生和陆生物种;对于鱼类物种检测,环境DNA宏条形码比传统调查方法效率更高,可对传统调查结果进行补充;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检测主要受分子标记体系和核酸序列数据库限制,获取全面的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信息需要对检测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 鱼类种类组成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梯级枢纽联合生态调度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雷欢 陈锋 +3 位作者 谢文星 陈金生 金瑶 黄道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9-1233,共15页
为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2018年6月汉江中下游首次实施梯级联合生态调度试验.该研究在汉江中下游钟祥、沙洋、泽口、仙桃江段设置监测断面,采集鱼类早期资源,并在兴隆枢纽泄洪闸上、下开展鱼类溯流集群情况监测,以分析生态调度对促进... 为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2018年6月汉江中下游首次实施梯级联合生态调度试验.该研究在汉江中下游钟祥、沙洋、泽口、仙桃江段设置监测断面,采集鱼类早期资源,并在兴隆枢纽泄洪闸上、下开展鱼类溯流集群情况监测,以分析生态调度对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的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鱼卵种类共有26种(属),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22种.监测期间漂流性卵径流量为143411万粒,其中四大家鱼卵径流量为4887万粒,占3.41%,推测汉江中下游有6处成规模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生态调度期间,坝下鱼类溯流集群随兴隆枢纽调度过程发生变化,钟祥和仙桃江段均出现两次鱼类产卵高峰,鱼卵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61.66%,并监测到四大家鱼卵,表明梯级联合生态调度结合区间来水,对汉江下游鱼类,特别是四大家鱼的繁殖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中下游 生态调度 产漂流性卵鱼类 自然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十年生态调度(2011—2020年)期间下游沙市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薇 金瑶 +4 位作者 陈桂亚 董纯 易燃 赵娜 陶江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9-1740,共12页
2011—2020年,三峡水库共开展了14次促进坝下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于每年5—7月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旨在掌握生态调度实施以来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响应变化,评估生态调度对长江中游鱼类自... 2011—2020年,三峡水库共开展了14次促进坝下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于每年5—7月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旨在掌握生态调度实施以来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响应变化,评估生态调度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贡献。十年间共采集到鱼卵35种,其中典型产漂流性卵鱼类有25种,主要种类包括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鯿(Parabraims pekinens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鱼卵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稳定性指数ICV在年际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优势度指数D恰好相反,变化拐点出现在2017年,表明2017年以来群落多样性趋于增加,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有8个类群的繁殖规模逐年增加,鱼类繁殖高峰频次逐渐升高,大规模繁殖出现的时段逐渐延长,表明鱼类自然繁殖状况趋于稳定。结合生态调度期、非生态调度期鱼类日均产卵规模的比值得出,除了2016、2020年生态调度期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繁殖以外,其它年份生态调度的实施对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今后继续加大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力度,针对不同鱼类物种的需求设计更精细的生态调度方案,进一步提升生态调度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产卵规模 多样性 三峡水库 生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口铜鱼资源变化及物种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美华 邵科 +1 位作者 李伟涛 朱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1,共9页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中国典型的淡水洄游性鱼类,研究梯级电站建设背景下圆口铜鱼资源变化对保护圆口铜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文献调研及野外监测结果,发现...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中国典型的淡水洄游性鱼类,研究梯级电站建设背景下圆口铜鱼资源变化对保护圆口铜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文献调研及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圆口铜鱼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分布范围随着电站蓄水不断缩减并呈现出片段化,大坝建成运行几年后,库区不再有圆口铜鱼分布,坝下流水江段仍有圆口铜鱼分布;圆口铜鱼繁殖群体分布范围愈来愈窄,目前金沙江下游仅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流水江段东川渡口能监测到亲鱼;攀枝花断面和巧家、皎平渡断面所监测到的圆口铜鱼产卵规模显著下降。通过对圆口铜鱼资源变化等研究进展的梳理,提出圆口铜鱼保护建议:加强栖息地和产卵场保护,构建人工产卵场;对圆口铜鱼人工种群应开展相应的遗传管理,并进行放流效果评估研究;修建过鱼设施,使圆口铜鱼能顺利通过大坝完成生殖洄游,保护其种群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物种保护 梯级电站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运行时长对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类型的影响——以乌江下游银盘电站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美华 邵科 +4 位作者 史方 徐念 刘小帅 叶卿 朱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4,共10页
研究梯级电站建设及运行不同阶段导致的河流生境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和生态类型的影响,为制定该区域鱼类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恢复该江段的鱼类资源和鱼类多样性水平提供策略。2005-2017年在乌江下游银盘电站坝上坝下江段开展蓄水前(2005、... 研究梯级电站建设及运行不同阶段导致的河流生境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和生态类型的影响,为制定该区域鱼类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恢复该江段的鱼类资源和鱼类多样性水平提供策略。2005-2017年在乌江下游银盘电站坝上坝下江段开展蓄水前(2005、2008、2009年)、蓄水后2年内(2011、2012年)、蓄水后第6年(2017年)共6个年度的鱼类资源监测,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该江段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6个年度共监测到鱼类93种,鱼类种类数在水库建成蓄水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受生境变化影响,鱼类优势物种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静缓流生境鱼类显著增加,特别是蓄水后2年内静水型鱼类骤然增多。蓄水前后鱼类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61.79%的Bray-Curtis相似性水平上,蓄水前鱼类聚为一组,蓄水后2年内的鱼类聚为一组,2017年单独一组(P<0.05)。总体上看,生态类型组成以缓流型、底层、定居性、杂食性和产粘性卵鱼类占优;蓄水后2年内中上层鱼类和静水型鱼类个体数占比显著增加。建立有效的鱼类资源保护措施需在持续监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电站运行特点及支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生态类型 梯级电站 河流生境 乌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生态调度试验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薇 丁胜祥 +2 位作者 陈音超 朱其广 崔福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90,共9页
水电工程实施生态调度以充分满足重要水生生物繁殖期的生态需求,是当前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2020~2021年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连续实施了促进长薄鳅、圆口铜鱼等特有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通过在梨园坝下江段设点... 水电工程实施生态调度以充分满足重要水生生物繁殖期的生态需求,是当前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2020~2021年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连续实施了促进长薄鳅、圆口铜鱼等特有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通过在梨园坝下江段设点观测鱼类早期资源和水文环境要素,以掌握鱼类自然繁殖对生态调度的响应情况,初步评估生态调度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鱼卵密度与坝下水温、出库流量有积极的响应关系;生态调度期间监测到圆口铜鱼、长薄鳅、中华沙鳅等鱼类的产卵活动;水温、流量条件是两年生态调度效果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梨园水库生态调度优化建议:在金沙江中游特有鱼类资源衰退、适宜生境萎缩的背景下,建议尽快启动梨园、阿海等梯级水电站的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延长流水江段长度,保障特有鱼类的繁衍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卵苗密度 鱼类繁殖 水温 流量 梨园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暴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莲 郑志伟 +4 位作者 杨志 杨晴 邹曦 万成炎 张云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5,I0003-I0005,共14页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支流水华频发,尤以小江情况最为严重,给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为探究支流水华暴发特征和主控因素,于20142021年小江水华暴发期间在小江高阳江段进行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支流水华频发,尤以小江情况最为严重,给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为探究支流水华暴发特征和主控因素,于20142021年小江水华暴发期间在小江高阳江段进行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百分比相似性分析以及基于距离的线性模型等方法,对小江水华暴发期间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在不同年份不同水层间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水华暴发期内,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在43~70种之间,其中2015年蓝藻种类数明显减少,2018年以后硅藻种类数明显减少;采样期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在0.66×10^(6)~61.28×10^(6)cells/L之间,同期表层细胞密度明显高于中层和底层;各层水体间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10种藻的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是主要差异种;显著影响表层、中层和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动的环境因子是水位的日平均变幅;水位的日平均变幅与藻类优势种拟合关系显示,当日水位下降幅度在0.5 m以上时,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会呈指数级减少。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 水华暴发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位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日调峰对下游裂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俊 陈小娟 +2 位作者 卢晶莹 邓鑫欣 陶江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日调峰是乌东德水电站日常运行的主要出力约束和调度目标。为了探讨电站调度引起的出库流量大幅涨落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通过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了乌东德水电站日调峰引起的下游河段水文水动力条件波... 日调峰是乌东德水电站日常运行的主要出力约束和调度目标。为了探讨电站调度引起的出库流量大幅涨落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通过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了乌东德水电站日调峰引起的下游河段水文水动力条件波动对裂腹鱼类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并分析了2023年电站基荷发电生态调度试验效果。结果表明,乌东德电站下泄流量低于1160 m^(3)/s,坝下江段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面积相对较大;流量高于2000 m^(3)/s,裂腹鱼类潜在的产卵场面积显著减少。电站日调峰结束时,出库流量降幅越大,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脱水面积及鱼卵脱水风险越大。乌东德电站基荷发电生态调度期间,坝下江段裂腹鱼类潜在产卵场的加权面积有所减少,但潜在产卵场和鱼卵早期的脱水风险显著降低。为提高繁殖期裂腹鱼类生境适宜性和持续性,有必要进一步减少电站日调峰频率,降低出库流量至适宜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类 日调峰 生态调度 生态流量 乌东德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保护淡水鱼类特点及其保护建议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志明 梁炆汉 +1 位作者 杨洋 陈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淡水鱼类的多样性和种群资源,对2021年2月1日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淡水鱼类(含圆口纲和软骨鱼纲)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生态特点及保护地位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总结。分析了当前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淡水鱼类的多样性和种群资源,对2021年2月1日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淡水鱼类(含圆口纲和软骨鱼纲)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生态特点及保护地位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总结。分析了当前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建议:①开展系统的保护鱼类资源调查,查明保护鱼类的分布、资源现状及面临的保护威胁,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②加强鱼类生态学、人工繁育等保护科学技术研究;③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④持续开展监测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保护名录进行适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淡水鱼类 地理分布 生态特点 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龙溪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燃 毕明亮 +7 位作者 唐会元 杨志 朱其广 张勇 徐薇 龚云 曹俊 刘宏高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研究大宁河鱼类早期资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生态调度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提供参考。调查时间为2020和2021年,采样断面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末端的龙溪断面,每年5-7月每日早、晚各采集1次。2020-2021年采样期共采集到24种鱼的卵... 研究大宁河鱼类早期资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生态调度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提供参考。调查时间为2020和2021年,采样断面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末端的龙溪断面,每年5-7月每日早、晚各采集1次。2020-2021年采样期共采集到24种鱼的卵412粒、仔稚鱼1074尾;2020年鱼卵、鱼苗平均漂流密度分别为0.852×10^(-3)粒/m^(3)、2.141×10^(-3)尾/m^(3);2021年鱼卵、鱼苗平均漂流密度分别为1.268×10^(-3)粒/m^(3)、2.925×10^(-3)尾/m^(3)。2020年调查期间,通过龙溪江段的卵苗径流量分别为166136粒、629781尾;2021年调查期间,通过龙溪江段卵苗径流量分别为351867粒、988608尾。RDA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is)、张氏䱗(Hemiculter tchangi)鱼卵漂流密度与水温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适宜水温促使产卵;随着流速和流量增加,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和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卵漂流密度均相应增加;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产卵期间江水酸碱度相对较低。建议采取生态调度、增加鱼类保护区等措施来保护大宁河鱼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环境因子 大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浅水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池仕运 邓燕青 +6 位作者 胡菊香 刘恋 王瑞 陈斯芝 闵翔 胡愈炘 陈佳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8-869,共12页
2019年春、秋两季,对江西省76个湖泊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以期为江西省湖泊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 2019年春、秋两季,对江西省76个湖泊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以期为江西省湖泊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两次调查共检出140个分类单元,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摇蚊类物种数占水生昆虫物种数的53.62%。富营养指示种(长足摇蚊属一种和摇蚊属一种)为春、秋两季的优势分类单元,湖沼典型种(长足摇蚊属一种、摇蚊属一种、石田螺属一种、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的丰度变化导致了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α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PLSR和PLS-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指标的环境因子既与藻类种群动态密切相关,也与水质状态有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藻类种群状态存在稳定的联系,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过高的藻类丰度不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而较好的水质状况有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为保护江西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资源,应在具有渔业养殖功能的湖泊和城镇湖泊中进行水生植物的修复工作,使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方向演化;对一些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水体进行系统治理,控制面源污染,促进传统渔业养殖模型向生态渔业模式转换,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生态修复措施;应在控制藻类和改善水质的基础上,增强湖泊的连通性和水体交换能力,充分发挥自然修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种群动态 Α多样性 富营养化 PLSR分析 PLS-SE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池仕运 胡俊 +5 位作者 郑金秀 胡菊香 李嗣新 魏秘 吕克强 彭建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2-1203,I0022-I0025,共16页
于2019-2021年对金沙江上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位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海拔多沙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段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由水生昆虫组成,水生昆虫中双翅目物种占比较高。钩虾、扁蜉、襟襀、四节... 于2019-2021年对金沙江上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位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海拔多沙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段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由水生昆虫组成,水生昆虫中双翅目物种占比较高。钩虾、扁蜉、襟襀、四节蜉和纹石蛾为常见种。丰水期(夏秋季)钩虾丰度占比远高于枯水期(冬春季)。研究区域基于现场观测和统计推断的物种数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单站物种数以及α多样性均是干流远低于支流。4个季度总体β多样性基于物种空间周转组分的贡献率远高于物种嵌套组分的贡献率,表明在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上,所有河段均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常见种的生态位宽度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常见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表明在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种间竞争强度较低。各站位物种的出现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随机漂流成为群落构建的主要机制。从金沙江上段梯级水库形成后的水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建议加大支流的水生态保护力度,减少宽谷河段人口集聚区村落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点源污染负荷,提升支流钩虾和EPT分类单元的种群规模,为珍稀冷水性鱼类提供饵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β多样性分解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多样性 种间竞争 金沙江上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尾鲇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概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洋 葛德祥 +9 位作者 赵承远 赵培双 温静雅 简云忠 普中勇 程睿 段必辉 夏一丹 王玥 张志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叉尾鲇(Wallago attu)是澜沧江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文章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营养成分等4个方面概括了叉尾鲇的生物学特性,并从亲本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叉尾鲇... 叉尾鲇(Wallago attu)是澜沧江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文章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营养成分等4个方面概括了叉尾鲇的生物学特性,并从亲本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叉尾鲇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以期为叉尾鲇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尾鲇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育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