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敏 黄荣华 张远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7-39,共3页
为了保护湖北省的水资源并科学合理地利用 ,根据湖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质现状评价结果 ,将全省水功能区划分成两级区划。介绍了水功能区的水质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远期目标 )、开发利用区的规划程序、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控制... 为了保护湖北省的水资源并科学合理地利用 ,根据湖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质现状评价结果 ,将全省水功能区划分成两级区划。介绍了水功能区的水质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远期目标 )、开发利用区的规划程序、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控制排放量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水资源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樯 张翔 +1 位作者 柯航 佘敦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6-38,47,共4页
为研究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变化趋势,采用全球气候模式未来降雨数据,导入时变增益模型模拟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结合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应用1957~2016年湖北省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对时变增益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并选用BCC-CSM1-1... 为研究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变化趋势,采用全球气候模式未来降雨数据,导入时变增益模型模拟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结合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应用1957~2016年湖北省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对时变增益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并选用BCC-CSM1-1、BNU-ESM、FGOALS-g2三种全球气候模式,选取RCP2.6与RCP8.5两种典型浓度路径下的降雨数据,作为时变增益模型的输入。结果表明,三种气候模式下2050~2089年湖北省水资源量相对于2020~204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BCC-CSM1-1、BNU-ESM气候模式下RCP8.5浓度路径下的湖北省水资源量总体上低于RCP2.6浓度路径,FGOALS-g2气候模式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时变增益模型 典型浓度路径 水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系统建设中的规范化管理探讨
3
作者 潘正文 胡乐毅 张幼成 《水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7-19,3,共4页
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系统建设是湖北省水文系统计划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根据国家基本建 设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分为规划管理,计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的管理,计划统计。 规划管理是将水文基本建设的规划按水文站、勘... 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系统建设是湖北省水文系统计划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根据国家基本建 设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分为规划管理,计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的管理,计划统计。 规划管理是将水文基本建设的规划按水文站、勘测队、水环境监测中心、水情分中心等分类,以Excel文 档形式建立规划数据文本,依照规划年份进行管理;计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的管理是文字以Word文档 形式、表格以Excel文档形式、图片以JPG格式建立数据文本,三者之间采用超级链接方式链接管理;计 划统计以Excel文档形式管理。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统一格式、统一标准方式,具有操作 简单、维护方便、管理简便易行等特点,为湖北省水文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计划 规范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量还原计算简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吕孙云 朱志龙 徐德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2-35,共4页
在第二次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中,为解决流域水资源量还原的问题,采用了降雨径流变化趋势法、降水径流模式法(径流双累积曲线法)、流域蒸发差值法、分项调查还原法等多种还原方法。以分项还原法为主,着重分析农业灌溉耗水... 在第二次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中,为解决流域水资源量还原的问题,采用了降雨径流变化趋势法、降水径流模式法(径流双累积曲线法)、流域蒸发差值法、分项调查还原法等多种还原方法。以分项还原法为主,着重分析农业灌溉耗水量,建立了还原量与灌溉面积、同期降水量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典型流域的水资源量简化还原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省区域内的11个典型代表站的还原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简化 变化趋势 还原计算 分项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特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志龙 胡昌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60,64,共3页
对汉江中下游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水资源因子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它们的年际年内及地域空间上的变化规律。通过区域水资源组成分析、分区水资源量的计算,对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特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水资源 特性 分析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西垸径流实验区的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芹芳 李兰 柯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7-24,52,共9页
洪西垸径流实验区的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与研究孙芹芳,李兰,柯宏(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 洪西垸径流实验区的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与研究孙芹芳,李兰,柯宏(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的开采量亦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资源动态 径流 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环境现状分析及有关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虞志坚 朱志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重点分析了湖北省水资源数量特性、各种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质现状,简述了与水有关的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现状 建议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城中湖泊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志龙 周梦雷 柯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5-157,共3页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湖泊水资源开发面临湖泊水域严重萎缩、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系统衰退、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调查摸清湖北省城中湖的现状,对于湖泊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以...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湖泊水资源开发面临湖泊水域严重萎缩、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系统衰退、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调查摸清湖北省城中湖的现状,对于湖泊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以2012年湖北省湖泊资源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湖北省城中湖的数量、特征、变迁、用途、污染情况等。同时,客观地评价了湖泊水环境及生态现状,并提出了有关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 分布现状 历史变迁 调查统计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湖区排涝水文计算问题研究
9
作者 肖贵清 黄荣华 马游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46,共4页
利用平原区径流实验资料,建立了总入流雨洪经验关系和按蓄满产流模型法经参数识别后,建立产流参数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产流规律研究了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排涝水文计算问题。认为在目前站网条件下,一般具备直接面暴雨设计基础... 利用平原区径流实验资料,建立了总入流雨洪经验关系和按蓄满产流模型法经参数识别后,建立产流参数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产流规律研究了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排涝水文计算问题。认为在目前站网条件下,一般具备直接面暴雨设计基础,不宜采用暴雨点面折算方法。对资料暂不满足计算要求的设计区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点定面”关系,对特殊情况下的平原湖区的常遇频率暴雨设计,可以给出比较满意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 水文计算 蓄满产流模型 暴雨 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水质演变特征及水环境现状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建峰 张翔 +1 位作者 谢平 朱志龙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 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长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3个水期长湖水质状况的最大隶属等级为Ⅰ类,水质较好。利用卡尔森指数法对长湖2011年丰水期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除习家口水域外,全湖水体基本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对长湖水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衰退困境,而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湖量已大大超出长湖的纳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 卡尔森指数法 富营养化 水环境压力 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纳污能力及水产养殖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梁秀 张翔 +1 位作者 刘建峰 朱志龙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8-83,共6页
以CODMn、NH3-N、TN、TP作为污染指标,采用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狄龙模型和合田健模型对长湖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目前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较重的特点,采用排污系数法、污染负荷率法对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长湖CODMn、... 以CODMn、NH3-N、TN、TP作为污染指标,采用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狄龙模型和合田健模型对长湖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目前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较重的特点,采用排污系数法、污染负荷率法对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长湖CODMn、NH3-N、T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 523.15 t/a、1 495.57 t/a、1 932.70 t/a、96.64 t/a,长湖水产养殖所产生的COD、NH3-N、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3 724.10 t/a、51.98 t/a、279.96 t/a、26.42 t/a。水产养殖对于长湖COD、TP的污染贡献较大是导致长湖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均匀混合模型 狄龙模型 水产养殖 污染负荷 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相似度原理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验证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平 肖婵 +1 位作者 雷红富 唐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96,共4页
为准确评价湖泊所处的营养状态,提出了基于向量相似度原理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将富营养化的各级评价标准视为1个特征向量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计算各级特征向量与实测水质指标向量的相似度,归一化后得出各级评价标准对实测水质... 为准确评价湖泊所处的营养状态,提出了基于向量相似度原理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将富营养化的各级评价标准视为1个特征向量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计算各级特征向量与实测水质指标向量的相似度,归一化后得出各级评价标准对实测水质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实测水质指标的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级别。经全国30个湖库湖泊实测水质资料验证,向量相似度方法与随机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方法、灰色评价方法相比较,有27个湖泊评价结果的差异不大于1个级别,其比例为90%。这说明4种方法的计算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湖泊富营养化 向量相似度 随机评价方法 模糊评价方法 灰色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石场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旭 曾庆春 +2 位作者 白涛 尹晓蛟 王丽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67-171,共5页
为探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黄石市黄荆山采石场废弃地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多花木蓝纯林、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刺槐纯林、刺槐×盐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 为探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黄石市黄荆山采石场废弃地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多花木蓝纯林、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刺槐纯林、刺槐×盐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混交林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喝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纯林土壤的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各植被恢复模式下微生物数量依次为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真菌,混交林的微生物总数、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纯林,纯林的固氮菌数量高于混交林;各类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均呈较好的相关性;综合考虑,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植被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状 黄石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婵 谢平 +1 位作者 唐涛 肖昌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4,共3页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基于龙王庙断面的水质序列,假设污染物通量不变,推算调水后断面水质数据并评价其水质类别。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基于龙王庙断面的水质序列,假设污染物通量不变,推算调水后断面水质数据并评价其水质类别。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有明显影响。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情形下,各时期水质超标率均增加;有引江济汉工程补偿作用下,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超标率降低,但仍大幅高于调水前,而平水期水质超标率低于调水前。调水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情形下均枯水期水质超标率最大,这表明调水工程对枯水期的水质影响最明显。汉江水华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的影响对水华暴发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利与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 水质 污染物通量 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水循环中的水量平衡原理与干旱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颜开 余平佬 熊珊珊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概述了国际、国内干旱研究概况。指出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多少,反映了区域中水资源对生态、经济发展承载力的大小。农业生产中把防止土壤蒸发措施叫抗旱;水利建设中拦河筑坝、引水灌溉、凿井汲水,叫兴修水利抗旱救灾。因此干旱的实质... 概述了国际、国内干旱研究概况。指出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多少,反映了区域中水资源对生态、经济发展承载力的大小。农业生产中把防止土壤蒸发措施叫抗旱;水利建设中拦河筑坝、引水灌溉、凿井汲水,叫兴修水利抗旱救灾。因此干旱的实质是径流消退、土壤蒸发自然衰减并达到区域内水资源对生态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下降到某一限度或阀值的称谓,如人们感官中的小旱、大旱等。根据径流消退公式和土壤蒸发衰减曲线,参照大风、地震研究方法,输入降水、逐日蒸发观测值,即可成功实现统一干旱标准的实时旱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界水循环 水资源承载力 干旱 干旱定义 干旱指标 干旱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3
16
作者 邓英春 许永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简述了土壤水分的形态、分类和表示方法,以及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重点对介电法测量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我国当前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参数率定中存在并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对几类土壤水分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测量方法 传感器 介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湖泊水下地形的热红外遥感反演——以武汉市东湖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惠 周亚东 +2 位作者 何报寅 杨小琴 黄静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5-772,共8页
针对长江经济带平原湖区的浅水湖泊,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的湖泊水深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湖泊水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推导出浅水湖泊中表层水温与水深平方的倒数存在近似的正比关系.然后以武汉东湖为例,利用Landsat-8热红外(TIRS)遥感影... 针对长江经济带平原湖区的浅水湖泊,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的湖泊水深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湖泊水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推导出浅水湖泊中表层水温与水深平方的倒数存在近似的正比关系.然后以武汉东湖为例,利用Landsat-8热红外(TIRS)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东湖水表温度.结合实测水深测量样本点对,利用半经验回归方法,确定水深与水温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由水温反演出整个湖泊的水深,最后再结合影像当日的水位数据得到水下地形.试验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为0.657,在浅水湖泊水深反演中能取得平均相对误差8.93%的相对测深精度.试验表明,利用热红外遥感可为长江经济带平原湖区浅水湖泊的水深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提供一个快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东湖 水下地形 热红外遥感 Landsat-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蒸散发的气候学计算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生练 程肇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6-22,共7页
应用武汉市日射站和东湖蒸发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对彭曼公式中的各项进行探讨和修正,研究反射率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水面蒸发量和流域蒸散发能力,结果较为满意。
关键词 流域 蒸散发 气候学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河底比降的等流时线划分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文华 张利平 +1 位作者 夏军 张翔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针对等流时线间距离确定问题,考虑干流河段汇流时间、流速、流程和河底比降等因素,推导出新的适用于干流河段的等流时线间距的计算公式。由于支流的河长及其河底比降与干流的河长及其河底比降不相同,因此,本文还推导出适合支流的等... 本文针对等流时线间距离确定问题,考虑干流河段汇流时间、流速、流程和河底比降等因素,推导出新的适用于干流河段的等流时线间距的计算公式。由于支流的河长及其河底比降与干流的河长及其河底比降不相同,因此,本文还推导出适合支流的等流时线划分公式。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确定河底高程,进而计算河底比降。本文将建议的新的等流时线划分方法应用于南河开峰峪流域汇流计算中,结果表明新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流时线 数字高程模型 河底比降 河底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在防洪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岳延兵 胡玉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6,60,共5页
以迎头至柳氏民居、相公庙至白桦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区3个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分析与计算,讨论了设计点暴雨、面暴雨、不同历时设计雨量、主雨历时与主雨雨量,进行了产流、汇流计算,分别选取流域模型法、推理... 以迎头至柳氏民居、相公庙至白桦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区3个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分析与计算,讨论了设计点暴雨、面暴雨、不同历时设计雨量、主雨历时与主雨雨量,进行了产流、汇流计算,分别选取流域模型法、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明显,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经验公式法非常适用于仅需计算设计洪峰流量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具体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以提高设计洪水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计雨量 产流计算 汇流计算 防洪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