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松 徐光黎 +1 位作者 陈国金 吴雪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48-3052,共5页
在宏观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及现场试验对黄土坡滑坡Ⅰ号临江崩滑堆积体滑带土岩性、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特征与崩滑体在水库回水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中黏粒及粉粒含量较高,有... 在宏观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及现场试验对黄土坡滑坡Ⅰ号临江崩滑堆积体滑带土岩性、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特征与崩滑体在水库回水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中黏粒及粉粒含量较高,有明显的深层蠕变磨光面和擦痕,且含有亲水的黏土矿物成分和呈片状结构特征是滑带土在回水作用下易饱水软化的重要条件;滑带土饱水后力学强度降低是导致崩滑体蠕动变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矿物成分 微观结构 物理力学特征 饱水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7·10湖北秭归张家红屋场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
2
作者 邓茂林 彭旭 +7 位作者 魏东 左清军 梁之康 周梦婷 苏鹏民 朱晓涵 李雨洲 童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滑坡滑体物质为第四系碎石土,土石比6∶4;滑面为基覆界面呈“光面”型特征,坡体后缘汇水面积为27545 m^(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7月3~4日累计16 h的持续降雨造成滑坡稳定性大幅下降,7月9日的强降雨作用直接导致该滑坡发生破坏。初步研究认为,滑坡位于秭归向斜西翼的单面斜坡上,松散的第四系碎石土和“光面”型的基覆界面是该滑坡发生的内因;前期的7月3~4日累计212 mm的持续降雨和7月9日高达170 mm的强降雨、滑坡外侧大面积坡体降雨汇集成地表径流进入滑坡体、滑坡体坡表排水系统废弃为该滑坡发生的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光面型 强降雨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宁国民 陈国金 +1 位作者 徐绍宇 肖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5,共7页
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作用、软土变形三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地... 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作用、软土变形三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最后以武汉地铁首期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地质优势与问题,提出防范问题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地下工程 工程地质问题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叶润青 付小林 +5 位作者 郭飞 易庆林 张俊义 李长明 侯时平 刘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0-692,共13页
为进一步归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本文基于三峡库区189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位移-时间曲线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17~2019年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形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变形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降雨为变... 为进一步归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本文基于三峡库区189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位移-时间曲线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17~2019年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形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变形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降雨为变形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地质灾害年变形量及地表宏观变形,划分为未变形或微变形、缓慢变形、较明显变形、明显变形等4类;(2)依据GNSS累积位移-时间曲线特征,将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划分为振荡型、直线型和阶跃型3种基本类型,其中阶跃型是发生明显变形和较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主要变形形式,为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关注的重点;(3)通过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总结了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存在8种阶跃变形特征,提出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归纳了其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在变形“台阶”的形态特征、高度控制因素、出现时间及重复规律性等4个方面差异。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分析和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专业监测 地质灾害 变形特征 滑坡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东城区规划发展的地质环境综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国金 陈松 陈江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100,共6页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了巴东城区规划发展的地质环境综合效应和保证规划发展的综合措施。其效应是:规划发展的斜坡地质环境容量限制效应、规划建设中的斜坡变形破坏效应、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的黄土坡滑坡前部深层蠕变效应、规划发展的...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了巴东城区规划发展的地质环境综合效应和保证规划发展的综合措施。其效应是:规划发展的斜坡地质环境容量限制效应、规划建设中的斜坡变形破坏效应、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的黄土坡滑坡前部深层蠕变效应、规划发展的地质灾害风险增高效应。因此,开展系统的地质环境论证,为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巴东城区斜坡地质环境和重大滑坡既要关注它非正常坡体所存在的问题,也要发掘它可利用的价值,须严格遵循限制性利用和保护的原则,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风险管制,以保证城区规划发展在允许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地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城区 地质环境 综合效应 限制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工况下的矿山修复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涂美义 袁世宇 +1 位作者 陈江军 葛云峰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7,共15页
山体修复是目前环境工程的主要项目,回填形成的人工边坡填土较为松散,极易受到降雨强度的影响,导致边坡失稳。联合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对顶冠峰山体修复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定义材料参... 山体修复是目前环境工程的主要项目,回填形成的人工边坡填土较为松散,极易受到降雨强度的影响,导致边坡失稳。联合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对顶冠峰山体修复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定义材料参数、设定边界条件,得出边坡在设置的4种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模拟边坡在不同条件下渗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边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分布特征。在现场建立了实时监测云平台,对现场填土边坡的地表水平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最后与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定量评价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填土边坡在不同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临界面滑动的安全系数,在不同工况下,边坡坡角处部分与靠近坡面部分孔隙水压力上升较大,坡体前缘和坡面陡峭处多发育渗水通道,降雨对此处的稳定性影响也相对较大,随着降雨强度的加剧,边坡中下部的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增加,相同时间内渗透到边坡的降水量增多,导致抗剪强度显著下降,从而使得产生较大水平位移的区域范围扩展,并逐渐向坡体前后缘延伸,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今后对于数值模拟分析产生的数据,应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对工程稳定性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地表位移监测 深部位移监测 渗流分析 降雨工况 矿山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复活机理及韧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家旭 易庆林 +3 位作者 邓茂林 安知利 彭云飞 雷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大量库岸古滑坡复活变形,引入“韧性变形”概念可很好地解释古滑坡在相似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变形响应情况。以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17 a的监测数据,分析古滑坡复活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韧性变形... 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大量库岸古滑坡复活变形,引入“韧性变形”概念可很好地解释古滑坡在相似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变形响应情况。以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17 a的监测数据,分析古滑坡复活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韧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平缓堆积层古滑坡,自三峡水库蓄水后复活变形,前、中、后部变形主要为塌岸、拉张裂缝或坍滑和拉张剪切裂缝;②在库水位下降期间,滑坡的变形对库水位的快速下降响应敏感,库水在低水位运行和上升期间,滑坡变形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尤其是连续性强降雨,可引发滑坡持续性变形;③滑坡发生“韧性变形”时,滑体内部经历一次密实过程,使得土体的密度增大,内聚力增强,提高了土体的抗剪能力,在一段时间内拥有抵抗下次变形的力量。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复活机理 韧性变形 三门洞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岩体钻孔成像特征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钱程 徐晓 +4 位作者 刘圣 徐志华 何钰铭 郭浩森 张国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81-592,共12页
三峡库区地层岩性复杂,岩体赋存环境差异性明显,影响岩体质量的因素较多,在周期性水力作用下碎屑岩岸坡岩体已形成独有的结构特征,对岸坡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性不利。在调查统计库区碎屑岩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原位钻孔测试,分类总结了... 三峡库区地层岩性复杂,岩体赋存环境差异性明显,影响岩体质量的因素较多,在周期性水力作用下碎屑岩岸坡岩体已形成独有的结构特征,对岸坡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性不利。在调查统计库区碎屑岩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原位钻孔测试,分类总结了库区碎屑岩岸坡岩体典型的钻孔成像特点,详细分析了不同裂隙特征岩体钻孔岩芯的块体尺度与断裂特征。基于岩芯断裂特征与钻孔成像裂隙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岩体质量评价指标RQ,并与传统的岩石质量指标RQD和声波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碎屑岩库岸影响岩体质量的钻孔成像特征主要有沉积分层结构、软弱充填结构、原生破碎带及钻孔轴向裂隙切割4种结构类型,RQ考虑了不同结构类型划分块体的长度区间,量化了不同区间岩体占比对岩体质量评价值的贡献,基于岩体内部结构特征可以更客观地评价碎屑岩岸坡的岩体质量,避免了钻孔取芯过程机械损伤引入的误差。研究成果有助于分析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岩体的质量分布特征,并为岩体质量演化的量化描述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碎屑岩岸坡 钻孔成像 岩体特征 岩体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秭归碎屑岩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栋 邵杰鹏 +4 位作者 叶义成 何钰铭 李铮 杨剑飞 夏文中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对岸稳定性演化和岸坡再造具有不利影响.三峡库区岸坡消落带长期处于145~175 m库水位升降环境,以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消落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与测绘、室内试验、消落带岩体与未受库水位影响的自然风化区岩... 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对岸稳定性演化和岸坡再造具有不利影响.三峡库区岸坡消落带长期处于145~175 m库水位升降环境,以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消落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与测绘、室内试验、消落带岩体与未受库水位影响的自然风化区岩体的“比拟法”等综合方法,总结了碎屑岩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特征,基于消落带岩体劣化宏观现象,提出了碎屑岩岸坡消落带岩体的劣化模式,分析了碎屑岩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水动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与岸坡结构、工程地质岩组和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库水位升降水动力作用是诱发消落带岩体劣化的主要水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岸坡消落带 碎屑岩岸坡 水岩作用 岩体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宁 刘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发育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收集"沪蓉西"高速公路勘察资料,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了表...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发育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收集"沪蓉西"高速公路勘察资料,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岩溶带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部位及深部岩溶水补径排区的发育强度及其变化规律。详细论述了表层岩溶带的空间发育强度,首次定量界定了该区表层岩溶带的最大发育深度为56.54m,最浅为4.5m,阐明了表层岩溶带从山顶、山脊到山脚、沟谷由弱到强的总体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发育强度 发育深度 变化规律 鄂西南岩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在滑坡变形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建伟 肖建新 吴少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6,共4页
文章以黄腊石滑坡群中的两个相邻滑坡(大石板滑坡和石榴树包滑坡)为例,研究了水在这两个滑坡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结论为:长江水位的抬升一方面抬高了滑体中的地下水位,另一方面使石榴树包滑坡约1/3的滑体浸泡在江水中,造成其发生多次滑塌... 文章以黄腊石滑坡群中的两个相邻滑坡(大石板滑坡和石榴树包滑坡)为例,研究了水在这两个滑坡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结论为:长江水位的抬升一方面抬高了滑体中的地下水位,另一方面使石榴树包滑坡约1/3的滑体浸泡在江水中,造成其发生多次滑塌;降水一方面引发坡面泥石流,另一方面使滑体的地下水位出现变化,增加滑体重量,软化滑带;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是促使大石板滑坡产生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却是石榴树包滑坡变形的次要影响因素,地下水在石榴树包滑坡变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软化滑带、降低滑带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某地面塌陷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行架 刘云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4-245,249,共3页
介绍了某地地面塌陷的特征和环境条件,分析了该地地面塌陷的成因,说明了调查和分析这一类地面塌陷成因的基本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提醒人们采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地质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地面塌陷 岩溶 矿坑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