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山丘区坡改梯工程的水土保持与作物增值效益评估与优化——以湖北省丹江口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冰 李璐 +2 位作者 杨伟 罗志邦 张文婷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目的]评估和优化南方山丘区小流域尺度上坡改梯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与作物增值经济效益,分析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为该区坡改梯工程的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遥感和空间分析技术,识别丹江口市梯田的空间分布并划定小流域... [目的]评估和优化南方山丘区小流域尺度上坡改梯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与作物增值经济效益,分析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为该区坡改梯工程的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遥感和空间分析技术,识别丹江口市梯田的空间分布并划定小流域。结合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和实地调查,评估坡改梯工程中水土保持效益与作物产值提升之间的权衡关系,采用线性优化方法搜索多情景下坡改梯工程的最优空间布局。[结果]丹江口市的梯田和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北部的流域内,这些区域具备更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及作物增值经济效益总量。对各小流域的空间优化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水土保持效益优先情景下坡改梯工程主要分布于西南部流域;而在作物增值效益优先情景下,坡改梯工程则更集中于中部流域。多情景的线性优化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效益优先与作物增值效益优先间存在显著权衡关系。各情景中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减少侵蚀量约3.21×10^(6) t,此时作物增值经济效益约为1.78×10^(8)元;最大的作物增值经济效益约为1.87×10^(8)元时,水土保持效益仅为约3.01×10^(6) t。非劣解可以反映二者的权衡关系。[结论]通过线性优化方法合理配置流域内的坡改梯面积,能够显著提升水土保持效益和作物增值经济效益并缓解两者的权衡,为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系列非劣解的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水土保持效益 线性优化 小流域 丹江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管对湖北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聂斌斌 陈峤致 +1 位作者 杨伟 李璐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为推进新时代智慧水土保持监管建设,提高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效能,基于湖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2020—2022年水利部和湖北省加密遥感监管下发的湖北省内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进行研究,从实施成效、项目类型、合规性情况进行实... 为推进新时代智慧水土保持监管建设,提高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效能,基于湖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2020—2022年水利部和湖北省加密遥感监管下发的湖北省内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进行研究,从实施成效、项目类型、合规性情况进行实践分析,提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智慧化监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遥感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平 聂斌斌 +1 位作者 李璐 杨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22-25,共4页
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是为水土保持提供技术咨询、评审、验收等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根据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建设和管理资料,对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专家成员现状、管理与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湖... 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是为水土保持提供技术咨询、评审、验收等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根据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建设和管理资料,对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专家成员现状、管理与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湖北省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专家库在专家补充更新、加强学习培训、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技术素养格局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专家库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辉 董世康 +2 位作者 杨伟 李璐 余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目的]研究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DeepLabV3~+语义分割方法提取了2022年度湖北省28个样方点每半月的林下绿叶植被盖... [目的]研究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DeepLabV3~+语义分割方法提取了2022年度湖北省28个样方点每半月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及林下枯落物盖度。基于此,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析空间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气候条件等4类驱动因子对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变化的作用。[结果]林下枯落物盖度月度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各个样方点上林下枯落物盖度时空差异性较大;而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则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存在明显差异,通常经济林和针叶林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高于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且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差异较小。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均方根误差(RMSE)为11.072 3,决定系数(R^(2))为0.732。[结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显示同期气温、NDVI和过去1个月的降水量是林下绿叶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盖度 驱动因素 时空变化 机器学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空间优化布局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伟 王剑 +1 位作者 李璐 周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目的]对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空间优化布局进行探究,为该区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完善、水土保持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方法]收集湖北省土壤侵蚀相关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湖北省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尺度理... [目的]对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空间优化布局进行探究,为该区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完善、水土保持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方法]收集湖北省土壤侵蚀相关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湖北省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尺度理论对监测站点进行空间优化布局,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经过优化研究,湖北省共需布设86个监测点,其中一级尺度12个监测点,二级尺度26个监测点,三级尺度布设48个监测点。经泰森多边形验证,优化后的站点布设合理,控制突出,层次分明。[结论]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南阳盆地及大洪山丘陵保土农田防护区和鄂渝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水土流失严重,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密度;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等地区水土流失轻微,可适当减少水土流失监测站点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站点 优化布局 泰森多边形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智慧水土保持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伟 卢继苟 +2 位作者 李璐 聂斌斌 王小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5期5-9,共5页
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服务于社会和行业管理的水土保持信息化体系,“3S”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全省水土保持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与“智慧水土保持”的目标相比,在信息采集感知... 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服务于社会和行业管理的水土保持信息化体系,“3S”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全省水土保持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与“智慧水土保持”的目标相比,在信息采集感知、网络通信能力、资源整合共享、业务应用水平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对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水土保持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水土保持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智慧水土保持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优化布局与升级改造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伟 高超 +2 位作者 李璐 郭文慧 余冰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1期51-53,共3页
当前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对水土保持监测的需求.2016年湖北省率先启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优化布局与升级改造工作,一方面结合全国水土... 当前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对水土保持监测的需求.2016年湖北省率先启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优化布局与升级改造工作,一方面结合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和重点防治区划分对现有监测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结合各区域水土流失地块分布规律对各监测点径流小区坡度、土地利用、植物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统一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监测点升级改造,配置自动化监测设备,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实现监测点降雨、径流、泥沙等的自动化、信息化监测.对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优化布局与升级改造的基本思路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网络 优化布局 升级改造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璐 吴遵雄 +3 位作者 杨伟 张祖莲 聂斌斌 李丹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7年第3期57-60,共4页
全面总结分析了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和湖北省水利信息化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湖北省自身特点,提出了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系统梳理了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体系... 全面总结分析了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和湖北省水利信息化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湖北省自身特点,提出了湖北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系统梳理了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体系、应用系统、门户网站、保障体系等建设任务,并提出了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为湖北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信息化建设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的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伟 李璐 +1 位作者 郭文慧 马丽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和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是湖北省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和... 本研究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和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是湖北省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洞庭湖丘陵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则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湖北省水土流失强度最高的县(市)多位于江汉平原与周边山地的过渡地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说明湖北省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区域分异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也对水土流失分异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区域分异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斌斌 杨伟 +1 位作者 李璐 马丽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年第4期15-22,58,共9页
植被覆盖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本文在对湖北省近16年来植被覆盖在不同类型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植被覆盖在不同坡度、土壤、高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自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平均海拔高、坡... 植被覆盖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本文在对湖北省近16年来植被覆盖在不同类型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植被覆盖在不同坡度、土壤、高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自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平均海拔高、坡度大的武陵山和秦巴山山地丘陵区年际变化NDVI相对值比平均海拔低、坡度小的江南和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要高,NDVI年际变化趋势增幅也较大,春、夏、秋三季的NDVI值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年均NDVI退化和改善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坡度<5°、高程<500m的区域,退化的区域最主要是城镇及周边地区,改善的区域最主要是江汉平原等农作物主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区域变化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湖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斌斌 王小平 +1 位作者 李璐 杨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8期14-16,49,共4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相关资料数据,对湖北省近年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数量和范围变化情况、审批项目类型变化情况、编制...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相关资料数据,对湖北省近年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数量和范围变化情况、审批项目类型变化情况、编制单位编制项目数量等进行分析,探讨了“放管服”改革新形势下湖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在审批方式、审批质量和监管方式等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水土保持方案 管理 生产建设项目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湖北省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快速识别和提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成帅 华丽 +1 位作者 周玉城 李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7-226,共10页
[目的]对湖北省2017—2021年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进行逐年识别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时空特征分析,为后续人为扰动区域提取及水土流失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参考。[方法]以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类型丰富的湖北省为例,基于GEE... [目的]对湖北省2017—2021年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进行逐年识别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时空特征分析,为后续人为扰动区域提取及水土流失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参考。[方法]以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类型丰富的湖北省为例,基于GEE平台调用Sentinel-2时序数据,利用1955个样本数据探究最优分类特征组合及最优分类参数,针对性解决不透水层和耕地易与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混淆的问题,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该省2017—2021年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进行逐年识别提取研究。[结果](1)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识别提取的最优特征波段组合为红边波段、绿边波段、蓝边波段、近红外波段以及NDVI,NDWI,NDBI,RRI,dNDVI,对比度和熵;(2)从总体上看,2017—2021年分类的总体精度均高于93.00%,kappa系数均在0.92以上,表明该方法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提取的问题上可行;(3)2017—2021年湖北省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地块的总面积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在2020年出现了反常的减少。[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快速识别大尺度、多类型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区域问题上有较大潜力,生成的高精度、长时序空间数据集可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人为扰动 高精度 时序数据 高效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板栗林地水土流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伟 李璐 +2 位作者 欧阳曙光 余冰 聂斌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9-263,274,共6页
[目的]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地水土流失特性,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全国板栗第一县”湖北省罗田县为典型,通过对10°,15°,20°共3种坡度板栗林及对照10°,15°撂荒小区2... [目的]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地水土流失特性,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全国板栗第一县”湖北省罗田县为典型,通过对10°,15°,20°共3种坡度板栗林及对照10°,15°撂荒小区2014—2018年的降雨、径流、泥沙、植被覆盖度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下水土流失特性。[结果]①在同等坡度和降雨条件下,虽然板栗林植被覆盖度更高,但其土壤侵蚀程度较撂荒地更加严重,说明板栗林存在较明显的林下水土流失;②植被覆盖度越低土壤侵蚀越严重,但植被覆盖度最高时土壤侵蚀程度并不一定最弱,说明由于林分结构的复杂性,即使在相同降雨、土壤、坡度条件下,植被覆盖度也不能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唯一指标;③板栗林水土流失程度并非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侵蚀峰值(临界坡度)在15°左右。[结论]大别山区板栗分布广泛,其林下水土流失现象需要引起科研和管理部门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板栗林地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钟祥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俊 聂斌斌 +1 位作者 周颖 李璐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3期52-53,共2页
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实践为契机,介绍了2018—2021年钟祥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成效,分析了生产建设项目类型,指出了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措施落实、监管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 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实践为契机,介绍了2018—2021年钟祥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成效,分析了生产建设项目类型,指出了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措施落实、监管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在强化部门协作、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法规宣传等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管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水土保持方案跟踪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车腾腾 聂斌斌 +2 位作者 郭文慧 柳乐文 金淼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年第4期52-54,63,共4页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监管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细致,高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无人机技术在获取和处理宏观监测数据中占有显著优势。本文从行业法规要求出发,阐述了无人机技术在跟踪检查过程中对现场调查的应用以及常用无人机图...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监管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细致,高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无人机技术在获取和处理宏观监测数据中占有显著优势。本文从行业法规要求出发,阐述了无人机技术在跟踪检查过程中对现场调查的应用以及常用无人机图像处理软件DJI Terra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快速处理、实时建图和基础量测功能等优势,为该领域无人机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水土保持 跟踪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智能提取
16
作者 胡梦成 黄诗峰 +3 位作者 聂斌斌 孙亚勇 马建威 李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3,共10页
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自动解译提取,对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冈市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为例,采用两期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在深度学习算法基础上,构建U-Net++为子网络的孪生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 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自动解译提取,对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冈市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为例,采用两期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在深度学习算法基础上,构建U-Net++为子网络的孪生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和优化处理算法,从而实现了新增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高效率自动化提取。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精确率、召回率和交并比分别为87.13%,84.25%和75.72%,对新增扰动图斑检测效果良好,在模型普适性验证中,新增公路工程类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提取结果查全率为96.02%、查准率为73.43%,提取结果中的图斑边界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漏提取的扰动图斑较少,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新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智能解译生产的新方法,能有效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 生产建设项目 深度学习 孪生神经网络 扰动图斑智能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典型城市居住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及其驱动力
17
作者 李硕涵 范俊涛 +5 位作者 孙然好 张文龙 张帆 石婧仪 高瑞阳 张守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探讨不同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差异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北方不同气候区6个典型城市(北京、西安、青岛、沈阳、迁安、西宁)39个不同类型居住区783块绿地开展样地调... 【目的】探讨不同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差异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北方不同气候区6个典型城市(北京、西安、青岛、沈阳、迁安、西宁)39个不同类型居住区783块绿地开展样地调查,通过计算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定量解析城市各类型居住区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1)所调查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共756种,隶属于108科378属,其中沿海城市青岛植物种类数最多(327种),内陆城市北京、西宁植物种类数相对较少(分别为182、226种),北京乡土树种占比最高(95.24%),沈阳入侵物种占比最高(3.61%)。(2)草本植物是东西部城市居住区绿地的主导植物,中部城市则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植物群落结构以“乔”“灌”“草”单一生活型为主(占比68.9%)。(3)北方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呈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西宁与其他城市植物群落Jaccard距离最大(均值0.8861),北京最小(均值0.8379),草本层对空间与环境异质性的响应最为敏感。与自然因素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居住区面积、城市人均GDP和居住区建成时间)对居住区植物多样性影响更大。【结论】我国北方调查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配置丰富,但优势种类群以“乔”“灌”“草”单一生活型配置为主。植物多样性从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市 居住区 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城市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范俊涛 李硕涵 +3 位作者 张文龙 张帆 高瑞阳 张守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729-8743,共15页
城市社区绿地既是居民重要的日常休闲场所,也兼具重要生态和景观价值。明晰城市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是提升社区绿地生态功能、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该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北方6个典型... 城市社区绿地既是居民重要的日常休闲场所,也兼具重要生态和景观价值。明晰城市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是提升社区绿地生态功能、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该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北方6个典型城市(北京、青岛、西安、沈阳、西宁和迁安)的35个不同类型社区,通过实地调查和多源遥感影像解译,采用景观指数、因子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反映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的综合指标(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分析了不同城市和不同类型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现状,并解析了北方城市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所调查北方城市社区绿地景观多样性、聚集度、斑块大小、连通性、数量和形状复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档新建社区绿地聚集度、斑块大小、连通性和数量显著高于普通老旧社区(P<0.05)。(2)不同城市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从大到小分别为青岛、北京、西宁、迁安、沈阳、西安;在不同类型社区间表现为高档新建>普通新建>高档老旧>普通老旧社区。(3)建筑密度、建成时间、人均GDP和社区面积等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社区绿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主要因素,海拔、降水量、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城市社区绿地景观格局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市 社区绿地 景观格局 综合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水土流失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定量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培 许盈 +2 位作者 杨伟 李璐 吴宜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68,共8页
为探究鄂东南红壤侵蚀规律,根据该区域典型红壤区咸宁市2005~2020年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数据,揭示其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RUSLE模型和2012~2020年咸宁市通城、通山等监测站点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定量评价了该区域土壤侵蚀因子... 为探究鄂东南红壤侵蚀规律,根据该区域典型红壤区咸宁市2005~2020年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数据,揭示其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RUSLE模型和2012~2020年咸宁市通城、通山等监测站点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定量评价了该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结果表明:2005~2020年咸宁市水土流失总面积及其占国土面积之比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咸宁市土壤侵蚀强度整体表现出“南重北轻”的空间格局;裸地小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高,为958.78 t/(km^(2)·a),耕地小区次之,经济林小区最小;所有作物覆盖的耕地小区中,黄花小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低;复合水土保持措施较单一水土保持措施的抗侵蚀效果更明显,其中“土坎+植物篱”复合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土壤侵蚀模数与侵蚀性降水量之间呈指数或幂函数关系;咸宁市土壤侵蚀主导因子为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其次为土壤可蚀性因子和侵蚀性降水量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鄂东南红壤区水土流失时空演变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 时空演变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小区 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丹江口水源区治理区小流域划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文慧 于泳 +2 位作者 李璐 杨伟 袁修猛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5期51-5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流域特征的原理和方法,并以丹江口水源区治理区1∶5万DEM数据为基础,在Arc Map软件的水文模块(Hydrology)环境下,通过不同阈值参数的对比分析,对提取数字河网水系及流域边界、子流域归并等进行... 简要介绍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流域特征的原理和方法,并以丹江口水源区治理区1∶5万DEM数据为基础,在Arc Map软件的水文模块(Hydrology)环境下,通过不同阈值参数的对比分析,对提取数字河网水系及流域边界、子流域归并等进行了探索,最后共提取小流域62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DEM 小流域划分 丹江口水源区治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