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茶叶不同气象产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鞠英芹 陈正洪 +6 位作者 马德栗 黄治勇 陈笑笑 姚瑶 汪应琼 罗蒋梅 孟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5-61,共7页
基于2010—2021年湖北省夷陵区、英山县、咸安区3个茶叶主产区的茶叶产量数据,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HP滤波法、三年滑动平均法提取趋势产量,探究气象产量最佳提取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对茶叶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夷陵区、英山县、咸安... 基于2010—2021年湖北省夷陵区、英山县、咸安区3个茶叶主产区的茶叶产量数据,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HP滤波法、三年滑动平均法提取趋势产量,探究气象产量最佳提取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对茶叶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夷陵区、英山县、咸安区3个茶叶主产区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多项式变化趋势,2013年之前英山县最高,2015年之后夷陵区最高;采用3种方法拟合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夷陵区的茶叶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长趋势,而英山县和咸安区则呈减少趋势;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和HP滤波法测算出的趋势产量均与实际产量达到显著及以上相关性,对产量剧烈波动部分有较好的捕获能力,均优于三年滑动平均法;HP滤波法得到的气象产量能较好地反映气象条件的变化,适用于湖北省3个茶叶主产区气象产量的分离,可为后续气象产量分离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气象产量 HP滤波法 二次指数平滑法 三年滑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6月9~20日湖北省暴雨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静 史瑞琴 何明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250-8252,共3页
通过分析2011年6月9~20日湖北省3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致灾因子、预报预警发布传播的有效途径和覆盖面以及气象服务对象的关注点、需求和服务效果等方面,总结气象服务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对今后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暴雨 灾害 气象服务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级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崔新强 唐俊 +3 位作者 付佳 卢高昇 杨文意 徐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11期130-135,161,共7页
在分析省级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理念,开发建成了基于GIS的湖北省级气象服务产品共享平台、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构成的湖北省级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并对核心业务功能进行了简要... 在分析省级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理念,开发建成了基于GIS的湖北省级气象服务产品共享平台、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构成的湖北省级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并对核心业务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应用结果表明:湖北省级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的开发建成,结束了长期以来省级气象服务单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平台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气象服务系统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程度,大大减少了气象预报服务人员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可视化管理,为气象服务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业务平台 一体化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湖北省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总结与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静 王丽娟 代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136-139,共4页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湖北省出现梅雨期的第4轮强降水,是入梅以来最强的降水过程,此轮降水高强度、影响重。深入分析此次过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联动等环节的工作及效果,认为此次过程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暴雨灾害应急启动早,部门联动响...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湖北省出现梅雨期的第4轮强降水,是入梅以来最强的降水过程,此轮降水高强度、影响重。深入分析此次过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联动等环节的工作及效果,认为此次过程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暴雨灾害应急启动早,部门联动响应快,社会媒体高度参与,尽量将暴雨灾害降到最低,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肯定,可为以后的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预报预警 气象服务 社会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烟区气象条件及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刘军 刘静 +4 位作者 曾琦 刘阳 李京成 陈城 敖银银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77-81,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湖北省烟区气象条件对烟叶种植的影响以及烟草气象服务需求,通过会议座谈、实地走访交流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湖北省烟区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决定湖北省烟草种植区域的主要因素为当地经济条件和交通状况,产出烟叶的质... 为更好地了解湖北省烟区气象条件对烟叶种植的影响以及烟草气象服务需求,通过会议座谈、实地走访交流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湖北省烟区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决定湖北省烟草种植区域的主要因素为当地经济条件和交通状况,产出烟叶的质量、产量、风格和气象灾害是影响所有烟区的因素;气候变化导致湖北省烟区移栽期提前,灾害性天气增多,连阴雨、冰雹、高温干旱、暴雨洪涝是湖北省烟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应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服务针对性,尤其是关键生育期的农事气象服务和灾害性预报,降低气象灾害损失;加大重点烟区的气象站点和人影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并围绕烟区关键生育期气象指标、气候适宜性、极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人工防雹技术优化等开展科技攻关,保障烟叶优质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区 气象条件 气象服务需求 调查 分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孟丹 陈正洪 +3 位作者 严国刚 孙霞 王晖 霍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9-364,共6页
以湖北省为例,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全省20 MW及以上容量的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筛选出影响湖北省光伏电站的主要气象灾害种类以及致灾因子,并确定各灾种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中的权重系数,根据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84~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 以湖北省为例,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全省20 MW及以上容量的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筛选出影响湖北省光伏电站的主要气象灾害种类以及致灾因子,并确定各灾种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中的权重系数,根据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84~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模块,分析湖北省光伏电站主要气象灾害的指标要素,建立光伏电站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划分气象灾害等级,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气象灾害 风险 评估 分布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9年湖北省气象预警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发布原则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石定 罗嘉 刘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研究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特征与发布原则,对监测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发布预警信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湖北省2016-2019年期间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运用分类统计法按信号类别、等级、发布时间、发布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暴雨、大风、雷电... 研究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特征与发布原则,对监测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发布预警信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湖北省2016-2019年期间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运用分类统计法按信号类别、等级、发布时间、发布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暴雨、大风、雷电、大雾、高温为主要的预警信号,预警落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预警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7-8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气象预警信号的发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警信号 时空分布特征 信息发布原则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视角下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空间格局研究
8
作者 朱静 彭颖 +2 位作者 刘险 李红 方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雨资料,研究得出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一览表和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一张图,结果表明:(1)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为3个区,分别对应中国内地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的Ⅱ区(80%≤α≤85%)、Ⅲ区(75%≤α≤85%)和Ⅳ区(70%≤α≤85%),设计降雨量范围分别为Ⅱ区(10 mm≤H≤28.3 mm)、Ⅲ区(12.7mm≤H≤39.5 mm)、Ⅳ区(14.3 mm≤H≤49.0 mm);(2)神农架、丹江口、十堰等处于Ⅱ区,襄阳、利川、宣恩等处于Ⅲ区,随州、天门、咸宁、黄石、孝感、仙桃、黄冈、鄂州、武汉等处于Ⅳ区。研究填补了湖北省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空白,相关取值建议有助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区域划分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难易程度综合区划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晖 孙朋杰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辉 贺莉微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38-43,49,共7页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并通过不同的拟合模型对相关指标因子进行建模。利用8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及2005个自动观测站2016—2018年观测资料,分区域建立气象要素模型,得到了年降雨量、夏季降雨量、年平均最低气温等指标的分布。利用月降水量,建立了简化的土壤降雨侵蚀力模型,得到了土壤降雨侵蚀力指标,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指标。通过陆地风能资源高分辨率(1 km)评估(30年平均)数据集,得到70 m高度风速、70 m高度风功率密度2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气象影响在风电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占主导的思想,对各指标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影响系数,通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法得到了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综合区划等级,即易恢复区、较易恢复区、较难恢复区、难恢复区。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大部,襄阳中部的岗地平原,鄂东的浠水、蕲春、团风等地;较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北部分丘陵地区;较难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北的大别山区、鄂东南幕府山区、鄂北桐柏山区、大洪山、恩施大部区域等中低山区;难恢复区分布在湖北省部分中高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生态修复 气象影响 综合区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熊红梅 赵雅静 胡丽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26-30,共5页
根据湖北省7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3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按照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统计了逐年四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季节长度,并分别对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统计了各年代年平均季节长度及... 根据湖北省7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3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按照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统计了逐年四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季节长度,并分别对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统计了各年代年平均季节长度及平均气温。对以上统计分别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时间在3月份入春,5月份入夏,9月份入秋,11月份入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较长。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夏季有提前到来的趋势,秋、冬季有推迟的趋势,季节时长也在逐渐变化,春季变化不大,夏季明显变长,秋、冬季变短,尤其是冬季缩短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四季变化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风电机组覆冰临界气象条件研究
11
作者 孙朋杰 张荣 +1 位作者 许杨 陈正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582,共7页
利用湖北省某山区风电场2017年11月—2022年2月风电机组覆冰观测记录,结合高精度气象再分析资料,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地形条件进行插值,得到每台风电机组的逐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风电机组覆冰及消融阶段气象要素变化,得到风... 利用湖北省某山区风电场2017年11月—2022年2月风电机组覆冰观测记录,结合高精度气象再分析资料,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地形条件进行插值,得到每台风电机组的逐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风电机组覆冰及消融阶段气象要素变化,得到风电机组覆冰时刻与消融时刻气象要素临界值。1)在风电机组覆冰阶段,气温呈持续下降状态,相对湿度呈持续上升状态,风速在风电机组覆冰前后无明显波动,持续平稳且风速较大。2)在风电机组覆冰阶段,气温呈持续上升状态,在覆冰消融时刻达到峰值;相对湿度呈持续下降状态,在覆冰消融时刻达到最低值;风速呈持续平稳状态,较覆冰阶段明显减小。3)风电机组覆冰的临界气象条件为轮毂高度处气温为0~2℃,风速为4~6 m/s,微量降水或无降水,相对湿度95%以上;风电机组覆冰消融的临界气象条件为轮毂高度处气温为4℃以上,风速为2~4 m/s,相对湿度小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电机组 覆冰 气象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技术的专业气象服务网站业务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希德 唐俊 +2 位作者 徐静 许沛华 付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8-130,198,共4页
针对专业气象服务薄弱环节,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开发了专业气象服务网站业务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框架、数据信息与业务工作流程及各种功能和关键技术。该网站联网运行后,可视化、安全性有了较大提升,显著提高了业务系统的技术水平与支持... 针对专业气象服务薄弱环节,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开发了专业气象服务网站业务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框架、数据信息与业务工作流程及各种功能和关键技术。该网站联网运行后,可视化、安全性有了较大提升,显著提高了业务系统的技术水平与支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专业气象服务网站 设计 功能 关键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2009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影响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正洪 任永建 王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4,共6页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2009年6月1日~9月10日(102 d)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极端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年属于高温热夏年,高温过程开始早、结束迟、持续长、范围广,其中6、7、8月全省大部各出现了一段长达半个月以上...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2009年6月1日~9月10日(102 d)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极端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年属于高温热夏年,高温过程开始早、结束迟、持续长、范围广,其中6、7、8月全省大部各出现了一段长达半个月以上的高温热浪过程,9月初还出现一段短暂的高温过程;2)高温强盛、极端程度大.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各有5、4、11站创历史同期新高,可见低温更异常;全省有2站极端最高气温创年历史新高,2站平年历史记录.有5站高温日数超过40 d,通山多达47 d,公安的28 d和监利的37 d创历史新高,武汉39d,为1951年以来第5位;3)气温变幅大,高温间歇期间气温多偏低,如盛夏(7月下旬~8月上旬)气温明显偏低,"三伏"不热,8月底出现强降温过程,过程降温12~15℃,多处极端最低气温创8月历史最低记录;4)极端高温对电力、健康、农业影响大.高温期间用电量屡破记录,空调供应断档,武汉市居民中暑及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上升;由于同期降水偏少,8月中下旬出现大范围农业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高温热浪 极端事件 影响 盛夏低温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 被引量:7
14
作者 傅希德 范宏飞 +3 位作者 袁晓辉 左希健 刘荃 陈良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涉及地域广阔、水文条件复杂而导致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难的问题,以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为例,介绍了水库梯级调度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结构和实施方案。构建了梯级水库调度气象保障服务的业务工... 针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涉及地域广阔、水文条件复杂而导致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难的问题,以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为例,介绍了水库梯级调度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结构和实施方案。构建了梯级水库调度气象保障服务的业务工作体系,提出了框架结构更趋完整、数据流程更合理、各子系统间功能界面更清晰、充分体现气象与水文相结合的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预报模型先进、预报效果明显,应用效果显著,可为开发和建设同类水电行业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提供实际经验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梯级调度 专业气象服务 业务系统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湖北省风能资源储量估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成驰 杨宏青 +1 位作者 袁业畅 夏智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73-7377,共5页
选择2006年作为湖北省区域风能资源代表年,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小尺度诊断模式CALMET组成的风能资源评估模式系统,模拟了代表年湖北省1 km水平分辨率下各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到各风能资源参数,利用湖北省4座测风塔... 选择2006年作为湖北省区域风能资源代表年,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小尺度诊断模式CALMET组成的风能资源评估模式系统,模拟了代表年湖北省1 km水平分辨率下各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到各风能资源参数,利用湖北省4座测风塔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给出了湖北省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进行了分区。结合GIS技术估算出湖北省50 m高度层风功率密度≥250 w/m2的面积为1 664.16 km2,风能资源储量为332.8万kW。最后给出了湖北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数值模拟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8年湖北省冷冬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正洪 马德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1960-2008年冬季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湖北省地方标准《冷冬等级》和自定义的冷冬指数,详细分析了湖北省1961-2008年间单站、分区、全省性(强、弱)冷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灾害性。结果表明:湖北省单站冷冬频率...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1960-2008年冬季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湖北省地方标准《冷冬等级》和自定义的冷冬指数,详细分析了湖北省1961-2008年间单站、分区、全省性(强、弱)冷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灾害性。结果表明:湖北省单站冷冬频率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经向分布特征,强冷冬频率则呈南少北多的纬向分布特征;全省大部单站冷冬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以1986年为界,前期(1961-1985年)冷冬事件频率较高,后期(1986-2008年)冷冬频率显著下降;48a中全省性冷冬共发生13次(年),其中强冷冬(寒冬)共发生9次(年),集中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每次冷冬事件均对农业、交通、电力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冬 冷冬指数 阈值 分区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希德 范宏飞 +2 位作者 刘荃 左希健 赵云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71-72,75,共3页
以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为案例,介绍了大型梯级水库调度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实施方案,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是国内首套能够全面满足大型水利系统工程施工、防洪、航运、水库调度和电力生产需要的专业... 以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为案例,介绍了大型梯级水库调度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实施方案,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是国内首套能够全面满足大型水利系统工程施工、防洪、航运、水库调度和电力生产需要的专业气象平台,该系统设计开发了8套6大流域面雨量预报模型,建立了基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发布模式,能够为开发和建设同类水电行业专业气象台提供实际经验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专业气象服务 业务系统 预报模型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新一代水电气象服务体系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新强 王丽 +4 位作者 金琪 洪国平 成驰 陈良华 付晓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79,244,共4页
从分析长江三峡水电气象服务需求入手,依托新成立的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及其各成员单位相关气象业务机构,整合长江流域气象服务技术资源,提出了开放、合作、共赢的长江三峡水电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从长江全流域视角出发,规划设... 从分析长江三峡水电气象服务需求入手,依托新成立的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及其各成员单位相关气象业务机构,整合长江流域气象服务技术资源,提出了开放、合作、共赢的长江三峡水电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从长江全流域视角出发,规划设计了由长江三峡水电气象预测预报系统、水电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水电气象服务基础支撑系统、水电气象服务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等四大功能模块构成的长江三峡新一代水电气象服务业务体系,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与科学补水、水电工程综合开发、三峡工程高效运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新一代 水电气象 组织体系 业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探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治斌 方虹 +1 位作者 崔新强 苏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7期192-196,共5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客观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以创新为动力,强调放活经济,注重对实体性、长期性、结构性等问题的改革。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客观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以创新为动力,强调放活经济,注重对实体性、长期性、结构性等问题的改革。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本文从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气象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梁八柱",系统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强化气象服务多层次、针对性、专业化、个性化的供给服务,更好地发挥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供给侧 需求侧 结构性改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雨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英英 成丹 +3 位作者 谭静 何明琼 王丽娟 付志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8期61-66,共6页
基于2016—2019年湖北省81个国家站逐小时降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最小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结合武汉市环境监测资料,对降水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雾以外,降雨是湖北省低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天气(33.7%),其中,小雨... 基于2016—2019年湖北省81个国家站逐小时降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最小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结合武汉市环境监测资料,对降水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雾以外,降雨是湖北省低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天气(33.7%),其中,小雨量级占比最大;在5个不同低能见度区间,雨强微弱的雨雾过程(小时雨量0~1 mm)占比均超60%,是导致低能见度事件的主因;雨雾过程的最低能见度主要分布在500~1000 m,相对湿度在95%~100%占比达85.09%,风速多集中在1~2 m/s的区间、静风频率为0,风向基本为偏北风;湖北省雨雾过程易发生在冬季,这可能与冬季静稳天气下污染物浓度较高有关,全天各时段均可能出现,22时至次日09时是日高发时段,宜昌市和咸宁市是湖北省内雨雾的高发区;典型个例的雨滴谱资料分析显示,雨滴数密度高、下落速度小可能是造成雨雾低能见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降雨强度 雨雾 预报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