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MSCT影像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宝学 夏奥伦 +4 位作者 秦立新 王坚杰 张健 丁晨宇 陈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的MSCT影像学表现,旨在为临床更早确诊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97例确诊的NTM-PD病例作为研究组,340例以“肺结核并支气管扩张或空洞”作为搜索关键词的确诊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影... 目的: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的MSCT影像学表现,旨在为临床更早确诊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97例确诊的NTM-PD病例作为研究组,340例以“肺结核并支气管扩张或空洞”作为搜索关键词的确诊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影像学资料。结果:NTM-PD组年龄大于肺结核组(t=7.975,P<0.001),NTM-PD组女性多于肺结核组(χ^(2)=64.945,P<0.001)。NTM-PD组支气管扩张在囊状型、“支气管直达征”、“空洞支气管征”、右肺中叶、左肺舌叶优势分布明显多于肺结核组(χ^(2)=221.51,P<0.001;χ^(2)=265.492,P<0.001;χ^(2)=14.014,P<0.001;χ^(2)=168.235,P<0.001;χ^(2)=220.995,P<0.001)。NTM-PD组空洞在薄壁、不规则形、左肺舌叶优势分布多于肺结核组(χ^(2)=32.738,P<0.001;χ^(2)=90.391,P<0.001;χ^(2)=9.785,P<0.05)。NTM-PD组斑片、树芽征发生率明显低于肺结核组(χ^(2)=12.782,P<0.001;χ^(2)=12.156,P<0.001)。结论:影像学上右肺中叶、左肺舌叶囊状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直达征”、“空洞支气管征”、薄壁不规则空洞、多空洞融合等特征性表现,对NTM-PD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肺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扩张 空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67例痰菌培养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单臂单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田丹 胡晓萌 +6 位作者 金武 程长浩 熊磊群 胡荣华 金倩 柳云 杜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已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XDR-PTB)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确诊的67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MDR-PTB 2例,... 目的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已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XDR-PTB)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确诊的67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MDR-PTB 2例,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XDR-PTB)58例,XDR-PTB 7例。所有患者均在背景方案治疗痰培养阴转后接受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治疗结局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9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治疗成功率为88.1%(59/67),其中治愈率为82.1%(55/67);8例患者发生死亡或失访,不良转归发生率为11.9%(8/67)。影像学转归:与基线比较,贝达喹啉治疗后病灶在治疗早期即呈现良好转归,12周末,病灶明显吸收+吸收的患者比例为74.6%(50/67),疗程末为96.5%(55/57);空洞亦在治疗早期呈现良好转归,12周末,空洞缩小及闭合比例达75.0%(15/20),自36周末至疗程结束该比例稳定在94.1%(16/17);53例(79.1%,53/67)患者出现182例次不良事件,其中Ⅲ级及以上45例次(24.7%,45/182),严重不良事件4例次(2.2%,4/182)。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受损66例次(36.3%),QT间期延长21例次(11.5%)。结论含贝达喹啉耐药方案在痰培养分枝杆菌已转阴的MDR/XDR-PTB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即可促进患者影像学病灶吸收,治疗结束后,治疗成功率高,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泛耐药结核病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贝达喹啉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误诊结核病27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炎林 袁保东 +1 位作者 杜鹃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02-304,T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3年27例误诊为结核的恶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诊断和治疗。结果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约8例(29%)无症状,发热19例(70%),咳嗽8例(29%)... 目的探讨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3年27例误诊为结核的恶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诊断和治疗。结果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约8例(29%)无症状,发热19例(70%),咳嗽8例(29%),咯血1例(0.4%),淋巴结肿大22例,其中单一部位6例,多部位16例,其影像学特点是肿块结节样病变10例,弥漫性病变5例,肺门增大11例,胸腔积液10例。误诊淋巴结核6例,误诊肺结核5例,误诊肺结核并淋巴结核10例,误诊肺结核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例,误诊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2例。确诊方式:淋巴结摘除病理活检22例,经纤支镜肺活检2例,经皮肺活检3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霍奇金病7例,非霍奇金病20例。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差。结论因二者临床特征相似,易误诊,及时早期获得组织病理标本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核 误诊 恶性淋巴瘤 误诊原因 结核病 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 误诊肺结核 经纤支镜肺活检 影像学特点 弥漫性病变 非霍奇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颜芬 余开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方法入选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20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和苏醒情况、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 目的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方法入选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20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和苏醒情况、不同时间段血清S100β蛋白水平、SAS、SDS评分、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时间(208.20±2.52)min、自主呼吸时间(9.02±1.20)min、开始睁眼时间(12.22±1.52)min、拔管时间(16.25±1.04)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 min、术后1 d、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在老年肺癌根治术后中取得满意效果,且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麻醉 老年肺癌根治术后 效果 SAS、SD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