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例新生儿窒息与一氧化氮、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1
作者 李汉东 李志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78,共2页
本文对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别采用镉还原层析—比色法及Percoll密度离心法进行血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测定,并与3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对照,发现新生儿窒息组的NO及CEC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异(P<0.05)。... 本文对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别采用镉还原层析—比色法及Percoll密度离心法进行血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测定,并与3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对照,发现新生儿窒息组的NO及CEC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新生儿窒息与NO、CEC有密切的关系,是判断病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一氧化氮 循环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齐倩 胡晓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213-4215,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有BPD的早产儿60例为BPD组...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有BPD的早产儿60例为BPD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及同期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无肺部疾病的早产儿9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36例)。釆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GSTP1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GSTP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GSTP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基因多态性与BPD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S-100B蛋白动态变化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越 陆继红 +6 位作者 鲍星星 王奋 金泉 张敏 何珍 汤汉红 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尿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76例,分别留取生后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颅脑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 目的探讨尿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76例,分别留取生后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颅脑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16例)、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PVH-IVH)组(20例)及无脑损伤组(40例),比较各组间S-100B的变化。结果在生后24、72、120 h各时间点,无脑损伤组、PVL组和PVH-IVH组三组间尿S100B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各时间点,均以无脑损伤组最低,PVL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VL组和PVH-IVH组尿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点推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在72 h达到高峰,120 h时有所下降。结论尿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S-100B蛋白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