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帆 贺立群 +2 位作者 雷健 李佐民 柯于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g),PCI术前给药,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4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计数(PTL);术后6、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罪犯血管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5±6.1)%和(38.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A(%)分别为(17.5±7.6)%和(18.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TL(×106/mm3)分别为(159.0±48.3)和(186.2±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及12hCK-MB(mmol/L)分别为:(16.2±3.9)、(13.4±3.9)和(18.4±4.8)、(1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MAC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