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COVID-19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287例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肖冠华 胡鸿彬 +8 位作者 吴凤 沙桐 曾振华 黄巧冰 李海军 韩家发 宋文鸿 陈仲清 蔡淑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19疾病的发病率变化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87例患者进入分析,55例AKI患者和232例非AKI患者。与没有AKI的患者相比,AKI患者年龄更大,以男性为主,更有可能出现缺氧,合并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此外,AKI患者的白细胞、D-二聚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高钾血症患病率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胸部CT评分较高。1期AKI发生率为14.3%,2~3期AKI发生率为4.9%。AK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结论AKI是COVID-19的重要并发症。高龄、男性、合并多种疾病、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指标增高、D-二聚体升高、心、肝功能受损可能是AKI的危险因素。进展到2期或3期AKI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服务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翔燕 曾蕾 +2 位作者 王滨 汤珍珍 周永康 《卫生经济研究》 2008年第9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合作医疗 定点医疗机构 武汉市 行为调查 住院服务 资金筹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措施
3
作者 汤珍珍 孟翔燕 +1 位作者 王滨 周永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3期324-324,326,共2页
在概述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所取得的成效及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措施 湖北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飞 于洪涛 李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36-3340,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住院后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因呼吸衰竭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的患者123例,依照患者在入院后28 d是否死亡分组,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105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急...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住院后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因呼吸衰竭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的患者123例,依照患者在入院后28 d是否死亡分组,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105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住R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合并症情况及入院后第1周内每天的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分析血糖控制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123例患者中使用有创呼吸机者61例;APACHEⅡ评分为(23.7±7.5)分;合并症包括:脑血管病38例,休克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6例,肺炎102例,癌症19例,心力衰竭70例,糖尿病23例,肾衰竭16例。(2)不同时间、血糖最高值与28 d病死率的效应分析显示:分组是个显著的预测变量(P=0.035),不同组别之间血糖最高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1周内血糖最高值均值为12.4 mmol/L,死亡组1周内血糖最高值均值为14.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不同时间、血糖最低值与28 d病死率的效应分析显示:分组是个显著的预测变量(P=0.022),不同组别之间血糖最低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住RICU时间亦是显著的预测变量(P=0.012),表明如果不考虑分组因素,只比较不同时间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1周内血糖最低值的均值为7.4 mmol/L,死亡组血糖最低值均值为9.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4)不同时间、血糖极差与28 d病死率的效应分析显示:入住RICU时间、分组以及它们的交互效应均不是显著的预测变量(P〉0.05),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分组,血糖极差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在良好营养支持下,血糖能否有效控制是决定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2)在良好营养支持下,将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7.4~9.2 mmol/L是合适的,避免血糖波峰在12.4 mmol/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高血糖症 病死率 营养支持 呼吸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IL-6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志芳 姚汉玲 周胜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0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瘦素、IL-6水平,其中对急性加重期患者测两次,分别为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讨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0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瘦素、IL-6水平,其中对急性加重期患者测两次,分别为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并对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对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其血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瘦素及IL-6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P<0.05),治疗后血清瘦素及IL-6水平与临床缓解期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PaCO2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PaO2及SaO2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PaCO2呈正相关,与PaO2及SaO2呈负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这两种因子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临床上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瘦素 白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食管癌患者接受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治疗后的肿瘤恶性程度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莹 黄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治疗对梗阻性食管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汉口医院2014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梗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实验组接受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治疗对梗阻性食管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汉口医院2014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梗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实验组接受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治疗、对照组接受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分子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含量;治疗后4周时,测定食管癌病灶内抑癌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A199、SCCAg、CYFRA21-1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Th1的含量高于治疗前,Th2、Treg、Th17的含量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Th1、Th2、Treg、Th17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A199、SCCAg、CYFRA21-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Th17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h1的含量以及食管癌病灶内ECRG4、Beclin1、PTEN、Spink8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治疗能够较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更为有效地降低梗阻性食管癌的肿瘤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食管癌 化疗粒子植入 DC-CIK 免疫应答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
7
作者 方素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及后期生殖效果。方法: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9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MTX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加活血化淤类中药,对照组48例单用MTX肌内注射。观察两组血β-HCG下...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及后期生殖效果。方法: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9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MTX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加活血化淤类中药,对照组48例单用MTX肌内注射。观察两组血β-HCG下降情况及盆腔包块消长情况。并于月经复潮干净后3~7d行治疗性输卵管通液术,第2个月经周期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半年后至2年内追踪调查受孕情况。结果:治愈率、输卵管畅通率、受孕率观察组分别是90.00%、84.62%和80.77%;对照组分别是58.33%、27.78%和1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其畅通率、受孕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生殖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平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分子含量及细胞活力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双秀 徐莹 周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消癌平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分子含量及细胞活力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晚期胃癌的9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消癌平组和XELOX组,分别接受消癌平联合XELOX治疗以及单纯XELOX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采集血... 目的:研究消癌平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分子含量及细胞活力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晚期胃癌的9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消癌平组和XELOX组,分别接受消癌平联合XELOX治疗以及单纯XELOX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采集血清中并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采集胃癌组织并检测侵袭、增殖、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消癌平组血清中CEA、CA199、TK-1、Pentraxin-3、HE4的含量均显著低于XELOX组;消癌平组胃癌组织中ALDH1、CXCR4、CatE、CatS、CyclinD1、CDK4、CDC25B、Bcl-2、Survivin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XELOX组,Caspase-3、Caspase-9、PTEN、Beclin-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XELOX组。结论:消癌平联合静脉化疗用于晚期胃癌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杀伤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消癌平 肿瘤标志物 侵袭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楷炼 宁方政 +6 位作者 徐莹 陈怡 赵志越 孔祥毓 董宇超 赵峰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肺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麋鹿幼仔疑似脑包虫病的救治
10
作者 李鹏飞 张玉铭 +4 位作者 杨丰利 丁玉华 杨涛 张玉山 刘本国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2019年5月,科研人员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发现一例麋鹿(Elaphurus davianus)幼仔原地顺时针方向旋转,表现出典型的脑包虫病症状,经抗绦虫、抗炎治疗2d,无效死亡,检查发现该例麋鹿幼仔患有双侧先天性白内障,左侧小脑先天性... 2019年5月,科研人员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发现一例麋鹿(Elaphurus davianus)幼仔原地顺时针方向旋转,表现出典型的脑包虫病症状,经抗绦虫、抗炎治疗2d,无效死亡,检查发现该例麋鹿幼仔患有双侧先天性白内障,左侧小脑先天性发育滞后,体表寄生许多血蜱,尸体解剖未找到脑包虫,大脑皮层轻度充血炎性反应。这一现象提示麋鹿种群持续发展必须尽可能提高遗传多样性、加强种群疫病防控、栖息地保护及种群密度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Elaphurus davianus)幼仔 疑似脑包虫病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