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迷你型小香薯心香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争明 宋晶 +6 位作者 谭庆 季志仙 尹国丹 赵立华 祝花 曾庆利 韩明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心香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金玉为母本、浙薯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多点次快速鉴定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品种。其蔓长中等,株型半直立,结薯浅而集中,早熟性好,生长期80 d左右即可开始收获,单株结薯数多... 心香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金玉为母本、浙薯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多点次快速鉴定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品种。其蔓长中等,株型半直立,结薯浅而集中,早熟性好,生长期80 d左右即可开始收获,单株结薯数多,小薯率高,薯形美观。该品种紫皮黄心,肉色鲜亮,口感粉糯香甜,质地细腻,粗纤维少,商品性好,市场俏销。本文作者介绍了心香在武汉地区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甘薯 一年两收 栽培管理 武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2017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曾娴 汤少云 +2 位作者 苏斌 杨新华 张凯 《湖北植保》 2017年第6期53-54,共2页
小麦赤霉病属气候型病害,过去在武汉市2年~3年暴发危害一次,但近6年连年大发生,如果不大力推广抗赤霉病品种,单靠化学药剂控制其危害风险较大,故武汉市不宜种植常规抗性不强的品种。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重发原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豆野螟的监测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爱仙 徐建武 +2 位作者 朱汉桥 汤少云 龚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应用智能虫情测报灯连续10年对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进行了监测,并对其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探索,摸清了豆野螟的田间发生规律,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主要发生期在6~9月,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份;建立了以新型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 应用智能虫情测报灯连续10年对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进行了监测,并对其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探索,摸清了豆野螟的田间发生规律,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主要发生期在6~9月,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份;建立了以新型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生物导弹防虫技术为主线的豆野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武汉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豆野螟 监测 绿色防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