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8层螺旋CT4D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成像的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海峰 龙斌 +2 位作者 阳义 蒋鸿 张东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813-1815,1824,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4D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1年10月~2012年3月之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4D扫描,入院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72h内行CT4D技术复查,...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4D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1年10月~2012年3月之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4D扫描,入院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72h内行CT4D技术复查,测量病灶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同时行脑血管成像了解病灶区血管情况,然后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发现低灌注区,13例患者梗死区血管分支减少,2例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静脉溶栓治疗后,全部患者低灌注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局部脑血容量(rCBV)增加〔rCBF治疗前(20.72±3.11)s,治疗后(38.33±8.07)s;rCBV治疗前(1.21±0.30)s,治疗后(1.98±0.38)s〕,7例患者达峰时间(TTP)缩短,8例患者TTP延长;6例患者MTT缩短,9例患者延长;13例患者梗死区局部血管分支增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溶栓治疗后梗死边缘区脑灌注明显改善,rCBF及rCBV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与MTT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4D技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病灶区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局部脑血管分布情况,为评价溶栓治疗后效果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4D技术 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