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峡库区湖北段降水时空分布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
4
1
作者
金琪
孟英杰
+1 位作者
严婧
王海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1-255,共5页
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湖北段1980-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持续性降雨与暴雨是影响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敏感因子。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发生区域性...
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湖北段1980-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持续性降雨与暴雨是影响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敏感因子。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发生区域性强,且库区湖北段降水量的分布与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年内变化相一致;库区内多雨中心位于库区鹤峰附近;根据三峡库区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库区地质环境,建议将库区强降雨地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和监测区,尽可能以最小代价确保库区稳定性;此外,通过对滑坡灾害与不同时段不同降水类型的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验证前期降水量的累积和强降雨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湖北段
持续性降雨
分布特征
暴雨
滑坡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
3
2
作者
韩琦
郑琼
杨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258-258,262,共2页
通过对气象科普工作现状的介绍,针对当前湖北省气象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气象科普工作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的对策
被引量:
5
3
作者
邓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273-274,共2页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信号发布机制,对政府和公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通过对2013年预警信号发布情况、服务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气象灾害...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信号发布机制,对政府和公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通过对2013年预警信号发布情况、服务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预警服务
信号发布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省级应急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264-264,267,共2页
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通过对2014年应急气象服务效果及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应急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
省级气象服务
应急服务体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合源解析的大气污染相关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
11
5
作者
罗菊英
张仪
刘希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3,共9页
文章根据恩施州环保部门2015-2019年大气污染监测资料,结合对主要污染物PM2.5的源解析结果,分析了鄂西南山区空气污染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气象资料,对影响空气质量相关气象要素、边界层重要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及影响分析,结果表...
文章根据恩施州环保部门2015-2019年大气污染监测资料,结合对主要污染物PM2.5的源解析结果,分析了鄂西南山区空气污染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气象资料,对影响空气质量相关气象要素、边界层重要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山区的空气污染99.9%出现在冬半年不利天气条件下,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于本地污染物不断积累而形成,区域传输影响仅占10%~20%。不同季节,汽车尾气与燃煤2类源均排在贡献率前两位,机动车尾气始终为贡献占比最高的排放源;统计污染天气相关各层主要气象要素特征,高空各层无论有无污染,影响区主导气流均相同,但随着空气污染出现或加重,各要素值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污染天气发生时,一般呈现出逆温和低混合层存在的特点,一般而言,污染越重,混合层高度越低;地面气象要素是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地面较长时段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条件静稳、温高、风弱、湿度条件适宜时,对空气污染形成有利,当霾伴随轻雾或大雾,有时伴有弱降水同时发生,相对湿度持续达到90%附近时,有利于近地层水汽和大气气溶胶污染物聚集,加速了污染颗粒物的湿增长,发生重污染的可能性大。该文研究成果的业务应用,对开展环境气象预报及服务提供了业务技术支撑,对其他类似山区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统计特征
源解析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
10
6
作者
陈赛男
郭学良
付丹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4-1364,共21页
云物理过程是云和降水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2011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云降水与天气特征分析,并开展了WRF模式中10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此次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云物理过程是云和降水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2011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云降水与天气特征分析,并开展了WRF模式中10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此次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由多单体组织、合并形成深厚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并具有明显的短时局地特征和有利的高低空、高低纬度大中尺度天气环流形势及强烈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数值模拟结果对云物理方案非常敏感。不同云物理方案对累积降水量≥50 mm和≥100 mm的暴雨模拟的ETS评分显示,只有Thompson方案对此暴雨量级的评分均为正,其他方案的ETS评分均不理想,特别是对累积降水量≥100 mm的大暴雨模拟。在小时暴雨强度和发生时间方面,Thompson方案模拟效果也较好,其次是Lin方案和WSM6方案;对区域累积最大降水量和落区的模拟方面,Thompson方案和Morrison方案模拟的最大累积降水量更接近观测值,但在落区方面,一些具有完整云物理过程的单参数方案(Lin方案、WSM6方案)模拟效果较好,但模拟的最大降水量偏小。针对暖雨的双参数方案WDM6对区域平均降水模拟较好,但对暴雨极端降水模拟较差。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不同云物理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雪和霰的参数化方面,由于采用的粒子谱分布、密度和末速度不同,导致云中粒子间的碰并和形成过程不同,大部分云物理方案模拟的霰含量高,雪含量低。这种云微物理过程的差异会导致云动力过程的反馈作用出现明显不同,但这种反馈作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降水粒子对上升气流的拖曳作用不同。尽管云中相变潜热过程对云动力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不同云物理方案在相变潜热过程和温度廓线分布方面造成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云物理方案中考虑合理的粒子谱分布、形态和密度变化,有利于提高暴雨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方案
局地大暴雨
数值模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及周边地区3个典型站点NOx和CO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希文
徐晓斌
+1 位作者
赵花荣
林伟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257,共6页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北部区域不同类型站点光化学前体物的共性与差异,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西南-东北主导风向上选取间距大于100km的3个站点,即中国气象局(CMA)、上甸子(SDZ)和固城(GCH)依次代表北京城区、华北本底地区和相对污染的农...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北部区域不同类型站点光化学前体物的共性与差异,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西南-东北主导风向上选取间距大于100km的3个站点,即中国气象局(CMA)、上甸子(SDZ)和固城(GCH)依次代表北京城区、华北本底地区和相对污染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近地面NOx和CO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CMA、SDZ和GCH 3站NOx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42.4±21.8)×10-9、(13.8±5.5)×10-9和(26.9±15.2)×10-9,CO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1.13±0.37)×10-6、(0.67±0.17)×10-6和(1.11±0.62)×10-6。3站的NOx月均值体积分数及CMA、GCH两站的CO月均值体积分数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而SDZ站的CO 6月均值体积分数(1.03×10-6)为一年中最高。SDZ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中午12时前后出现一个低谷,比CMA和GCH站的提前3~4 h,此后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午后西南风输送对SDZ站的影响。尽管不同的源排放和大气输送影响导致3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日变化特征上有所差异,但3站的NOx和CO日平均体积分数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体现了区域性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北京
NOx
CO
区域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
被引量:
11
8
作者
谢义明
周国华
徐双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5-60,共6页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次加强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螺旋度分析表明,在不均匀的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涡旋的水平分量向垂直分量转化是此次强降水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拟
大暴雨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花丰歉趋势预报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赖传楚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5-36,共2页
湖北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棉花生长。由于各地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差异,导致棉花产量高低不同,而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很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丰欠趋势
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10
作者
王庆华
周金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211-213,共3页
利用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自动站资料,结合常规资料,对江汉平原一次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MCS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构和传播特征等,揭示了BB类MCS在江汉平原发生、产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地面中尺度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强...
利用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自动站资料,结合常规资料,对江汉平原一次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MCS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构和传播特征等,揭示了BB类MCS在江汉平原发生、产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地面中尺度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与沿汉江河谷南下的北风、大别山南麓的东南风和从湖南北上的南风密切相关,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MCS的形成,3支气流在江汉平原的汇合使雷暴迅速增强,造成极端强降水。在强降水的拖曳作用下,强下沉气流形成冷池,在地面造成幅散大风,底层出流边界与地面和风暴承载层的西南风汇合,触发新单体生成并向东北方向传播,使MCS处于准静止状态,加上列车效应,产生了极端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中尺度分析
触发机制
准静止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库区湖北段降水时空分布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
4
1
作者
金琪
孟英杰
严婧
王海军
机构
湖北省
气象
局
湖北省
气象
信息与技术保障
中心
湖北省
气象
局
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1-255,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专业监测系统"(SXJC-3ZJ1D3)
文摘
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湖北段1980-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持续性降雨与暴雨是影响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敏感因子。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发生区域性强,且库区湖北段降水量的分布与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年内变化相一致;库区内多雨中心位于库区鹤峰附近;根据三峡库区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库区地质环境,建议将库区强降雨地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和监测区,尽可能以最小代价确保库区稳定性;此外,通过对滑坡灾害与不同时段不同降水类型的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验证前期降水量的累积和强降雨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
关键词
三峡库区湖北段
持续性降雨
分布特征
暴雨
滑坡地质灾害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of Hubei
continuous rainfall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rainstorm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
3
2
作者
韩琦
郑琼
杨超
机构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258-258,262,共2页
文摘
通过对气象科普工作现状的介绍,针对当前湖北省气象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气象科普工作
现状
问题
对策
分类号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的对策
被引量:
5
3
作者
邓红
机构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273-274,共2页
文摘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信号发布机制,对政府和公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通过对2013年预警信号发布情况、服务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预警服务
信号发布
问题
对策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arly warning service
signal publi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省级应急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红
机构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264-264,267,共2页
文摘
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通过对2014年应急气象服务效果及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应急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
省级气象服务
应急服务体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分类号
P45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合源解析的大气污染相关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
11
5
作者
罗菊英
张仪
刘希文
机构
湖北
恩施自治州
气象
局
湖北
恩施州环境保护局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3,共9页
基金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8J04):恩施州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及天气学预报概念模型构建
恩施州政府财政支持项目(WH⁃HF-ESZB-17049):恩施州城(恩施市)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服务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83)。
文摘
文章根据恩施州环保部门2015-2019年大气污染监测资料,结合对主要污染物PM2.5的源解析结果,分析了鄂西南山区空气污染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气象资料,对影响空气质量相关气象要素、边界层重要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山区的空气污染99.9%出现在冬半年不利天气条件下,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于本地污染物不断积累而形成,区域传输影响仅占10%~20%。不同季节,汽车尾气与燃煤2类源均排在贡献率前两位,机动车尾气始终为贡献占比最高的排放源;统计污染天气相关各层主要气象要素特征,高空各层无论有无污染,影响区主导气流均相同,但随着空气污染出现或加重,各要素值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污染天气发生时,一般呈现出逆温和低混合层存在的特点,一般而言,污染越重,混合层高度越低;地面气象要素是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地面较长时段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条件静稳、温高、风弱、湿度条件适宜时,对空气污染形成有利,当霾伴随轻雾或大雾,有时伴有弱降水同时发生,相对湿度持续达到90%附近时,有利于近地层水汽和大气气溶胶污染物聚集,加速了污染颗粒物的湿增长,发生重污染的可能性大。该文研究成果的业务应用,对开展环境气象预报及服务提供了业务技术支撑,对其他类似山区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统计特征
源解析
影响分析
Keywords
air pollution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source analysis
impact analysis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
10
6
作者
陈赛男
郭学良
付丹红
机构
中国
气象
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
气象
局
武汉中心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
气象
科学研究院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4-1364,共21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7,GYHY201406001~~
文摘
云物理过程是云和降水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2011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云降水与天气特征分析,并开展了WRF模式中10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此次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由多单体组织、合并形成深厚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并具有明显的短时局地特征和有利的高低空、高低纬度大中尺度天气环流形势及强烈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数值模拟结果对云物理方案非常敏感。不同云物理方案对累积降水量≥50 mm和≥100 mm的暴雨模拟的ETS评分显示,只有Thompson方案对此暴雨量级的评分均为正,其他方案的ETS评分均不理想,特别是对累积降水量≥100 mm的大暴雨模拟。在小时暴雨强度和发生时间方面,Thompson方案模拟效果也较好,其次是Lin方案和WSM6方案;对区域累积最大降水量和落区的模拟方面,Thompson方案和Morrison方案模拟的最大累积降水量更接近观测值,但在落区方面,一些具有完整云物理过程的单参数方案(Lin方案、WSM6方案)模拟效果较好,但模拟的最大降水量偏小。针对暖雨的双参数方案WDM6对区域平均降水模拟较好,但对暴雨极端降水模拟较差。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不同云物理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雪和霰的参数化方面,由于采用的粒子谱分布、密度和末速度不同,导致云中粒子间的碰并和形成过程不同,大部分云物理方案模拟的霰含量高,雪含量低。这种云微物理过程的差异会导致云动力过程的反馈作用出现明显不同,但这种反馈作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降水粒子对上升气流的拖曳作用不同。尽管云中相变潜热过程对云动力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不同云物理方案在相变潜热过程和温度廓线分布方面造成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云物理方案中考虑合理的粒子谱分布、形态和密度变化,有利于提高暴雨的模拟效果。
关键词
云物理方案
局地大暴雨
数值模拟
北京
Keywords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s
Localized heavy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Beijing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及周边地区3个典型站点NOx和CO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希文
徐晓斌
赵花荣
林伟立
机构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中国
气象
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
中国
气象
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
气象
试验站
中国
气象
局
气象
探测
中心
中国
气象
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
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257,共6页
基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1Z003)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1106050)
文摘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北部区域不同类型站点光化学前体物的共性与差异,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西南-东北主导风向上选取间距大于100km的3个站点,即中国气象局(CMA)、上甸子(SDZ)和固城(GCH)依次代表北京城区、华北本底地区和相对污染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近地面NOx和CO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CMA、SDZ和GCH 3站NOx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42.4±21.8)×10-9、(13.8±5.5)×10-9和(26.9±15.2)×10-9,CO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1.13±0.37)×10-6、(0.67±0.17)×10-6和(1.11±0.62)×10-6。3站的NOx月均值体积分数及CMA、GCH两站的CO月均值体积分数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而SDZ站的CO 6月均值体积分数(1.03×10-6)为一年中最高。SDZ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中午12时前后出现一个低谷,比CMA和GCH站的提前3~4 h,此后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午后西南风输送对SDZ站的影响。尽管不同的源排放和大气输送影响导致3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日变化特征上有所差异,但3站的NOx和CO日平均体积分数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体现了区域性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影响的特征。
关键词
环境学
北京
NOx
CO
区域性污染
Keywords
environmentalology
Beijing
NOx
CO
regional pollution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
被引量:
11
8
作者
谢义明
周国华
徐双柱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江苏省扬州市
气象
局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5-60,共6页
文摘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次加强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螺旋度分析表明,在不均匀的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涡旋的水平分量向垂直分量转化是此次强降水的可能机制之一。
关键词
中尺度模拟
大暴雨
螺旋度
Keywords
mes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heavy rain helicity
分类号
P45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花丰歉趋势预报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赖传楚
机构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5-36,共2页
文摘
湖北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棉花生长。由于各地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差异,导致棉花产量高低不同,而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很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丰欠趋势
预报模式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10
作者
王庆华
周金莲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
气象
局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211-213,共3页
文摘
利用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自动站资料,结合常规资料,对江汉平原一次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MCS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构和传播特征等,揭示了BB类MCS在江汉平原发生、产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地面中尺度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与沿汉江河谷南下的北风、大别山南麓的东南风和从湖南北上的南风密切相关,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MCS的形成,3支气流在江汉平原的汇合使雷暴迅速增强,造成极端强降水。在强降水的拖曳作用下,强下沉气流形成冷池,在地面造成幅散大风,底层出流边界与地面和风暴承载层的西南风汇合,触发新单体生成并向东北方向传播,使MCS处于准静止状态,加上列车效应,产生了极端强降水。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中尺度分析
触发机制
准静止
长江中下游地区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峡库区湖北段降水时空分布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金琪
孟英杰
严婧
王海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韩琦
郑琼
杨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的对策
邓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省级应急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邓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结合源解析的大气污染相关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罗菊英
张仪
刘希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
陈赛男
郭学良
付丹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北京及周边地区3个典型站点NOx和CO的变化特征
刘希文
徐晓斌
赵花荣
林伟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
谢义明
周国华
徐双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棉花丰歉趋势预报模式研究
赖传楚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王庆华
周金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