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1
作者 张意巧 刘美玲 +5 位作者 陈婷婷 邓春林 龚双军 杨立军 周华众 袁斌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5,共11页
为明确湖北省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的组成及优势菌群,对2023年度从湖北省15个县市59个样点采集并分离的237个茎基腐病菌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异性引物结合EF-1α基因序列进行致病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用带菌... 为明确湖北省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的组成及优势菌群,对2023年度从湖北省15个县市59个样点采集并分离的237个茎基腐病菌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异性引物结合EF-1α基因序列进行致病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用带菌小米接种麦苗法进行苗期致病力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湖北小麦茎基腐病的致病种种类丰富,共检测到8个致病种;其中103株菌株鉴定为亚洲镰孢Fusarium asiaticum,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3.46%,为湖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种;68株为假禾谷镰孢F.pseudograminearum,36株为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8.69%和15.19%;此外还鉴定到11株禾谷镰孢F.graminearum,7株藤仓镰孢F.fujikuroi,6株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3株变红镰孢F.incarnatum,3株锐顶镰孢F.acuminatum。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各分离种对小麦植株均有一定的致病性,以假禾谷镰孢的致病力最强;不同种或同一种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分化。本研究首次对湖北麦区小麦茎基腐病进行系统大规模取样鉴定,该结果对于加深理解湖北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镰孢菌 优势种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2023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初步评估
2
作者 许艳云 郭子平 +4 位作者 顾辉 万利 邓春林 周华众 王文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287,共4页
为了科学评估植保技术措施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2023年度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在荆州区、仙桃市、宜城市、随县、安陆市等地开展了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通过采用多点试验测产,结果表明:2023年湖北省小麦病虫害防控成效显著... 为了科学评估植保技术措施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2023年度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在荆州区、仙桃市、宜城市、随县、安陆市等地开展了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通过采用多点试验测产,结果表明:2023年湖北省小麦病虫害防控成效显著,严格科学防控区、统防统治区、农民自防区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31.48%、25.79%、18.98%,其中严格科学防控区比农民自防区的植保贡献率高12.5百分点,统防统治区比农民自防区的植保贡献率高6.81百分点。如果在完全不防治的情况下,全省小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将达31.48%。选择5个试验县的结果,经科学评估,湖北小麦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22.56%;根据湖北小麦实际总产量,以此测算,2023年湖北省小麦病虫害防控挽回粮食损失10.21亿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 防控成效 植保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
作者 林嘉豪 户雪敏 +5 位作者 段维彤 杨俊杰 黄朝炎 黄卫利 李宇翔 胡小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与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相关的因子,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照时数、日累积降水量,并以1995年-2020年的数据构建了条锈病发生面积的基于全子集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88.7%和88.1%,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9.8%和95.2%;BP神经网络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96.5%和95.8%,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1.6%和90.9%。因此,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生面积 全子集回归 BP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宋阳阳 林杨 +1 位作者 罗汉钢 罗朝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对2014年采自中国湖北省7个县、市的206株小麦赤霉病菌样品进行单孢分离与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随机测定了其中100株菌株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建立了其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湖北省小麦赤霉... 对2014年采自中国湖北省7个县、市的206株小麦赤霉病菌样品进行单孢分离与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随机测定了其中100株菌株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建立了其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15-0.705、0.006-1.356和0.002-0.370μg/m L,平均值分别为0.248、0.181和0.040μg/m L;供试10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频率均呈单峰拟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所得各EC50平均值分别作为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基线参考值。以各药剂EC50平均值的10倍作为敏感性鉴别浓度,对2015及2016年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在该鉴别浓度下,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2015年小麦赤霉病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0%、85.14%和82.35%,对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0%、76.67%和73.62%。研究表明,虽然戊唑醇和咪鲜胺对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略有下降,但整体而言,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及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敏感性 敏感基线 多菌灵 戊唑醇 咪鲜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湖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规律和监测技术探索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俊杰 郭子平 +5 位作者 罗汉钢 姜玉英 黄家祥 张凯雄 刘芹 袁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3,共7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湖北省后快速蔓延,为害玉米、高粱、甘蔗、薏米等作物,但主要为害玉米,尤其对秋玉米为害最重。本文通过全省植保系统的系统监测和调查,总结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发生区域、为害作...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湖北省后快速蔓延,为害玉米、高粱、甘蔗、薏米等作物,但主要为害玉米,尤其对秋玉米为害最重。本文通过全省植保系统的系统监测和调查,总结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发生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受害面积,以及春、夏、秋三茬玉米主要被害时期的虫口密度和受害情况。结果显示,5月上中旬草地贪夜蛾从鄂东南、江汉平原南部侵入,5月中下旬是其主要蔓延扩散期;幼虫喜食苗期和喇叭口期玉米;全年玉米受害面积约10.083万hm^2,平均百株虫量3.5~12.3头,虫量秋玉米>夏玉米>春玉米,且同一季玉米播种迟的受害重;根据高空测报灯和性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的成虫高峰期有2个,分别在8月下旬和9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湖北部分县区仍查见存活幼虫和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监测 虫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的越冬研究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4 位作者 万鹏 许冬 罗汉钢 李文静 张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139,共6页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承接南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广大区域能否越冬直接影响翌年当地甚至华北草地贪夜蛾发生的早期预测、预警及防治策略的制定。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的越冬规律,本研究采用室内低温试验,冬季室外...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承接南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广大区域能否越冬直接影响翌年当地甚至华北草地贪夜蛾发生的早期预测、预警及防治策略的制定。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的越冬规律,本研究采用室内低温试验,冬季室外越冬模拟试验及冬季田间调查等方法,初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经35 d的7℃低温胁迫,草地贪夜蛾幼虫、蛹、成虫均死亡;2019年12月15日-2020年3月1日在湖北省襄阳、武汉两地室外越冬模拟试验表明,2020年2月1日,即放虫后第47天两地均未发现存活虫体;2019年12月中旬-2020年4月中旬,湖北襄阳、武汉、通山田间生境调查表明,只有2019年12月15日在襄阳发现1头草地贪夜蛾5龄活体幼虫,其他各地均未发现存活虫体或诱捕到成虫。经过室内低温试验、室外越冬模拟试验及田间越冬调查,初步认为2019年-2020年冬季草地贪夜蛾在湖北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湖北 越冬 日均温度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脊冠网蝽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纯鋆 路冰斌 +1 位作者 刘全科 曹春霞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221-226,共6页
茶园中的害虫频发,已经严重威胁茶树(Camellia sinensis)生长和茶叶品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中茶脊冠网蝽频发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茶脊冠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为防治对象,介绍其形态、习性、危害及频发原因,重点讨论... 茶园中的害虫频发,已经严重威胁茶树(Camellia sinensis)生长和茶叶品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中茶脊冠网蝽频发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茶脊冠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为防治对象,介绍其形态、习性、危害及频发原因,重点讨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联合防治技术、注意事项,以期为保护茶树、提高茶叶质量和促进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脊冠网蝽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害虫 绿色防控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被引量:372
8
作者 姜玉英 刘杰 +4 位作者 谢茂昌 李亚红 杨俊杰 张曼丽 邱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9,共10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扩散规律 为害作物 发生时间 虫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84
9
作者 黄冲 姜玉英 +2 位作者 吴佳文 邱坤 杨俊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受赤霉病常发区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品种抗病性差、田间菌源量大等因素影响,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南部大部麦区偏重以上程度流行,明显重于2017年。本文分析了2018年小麦赤霉病的重发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 受赤霉病常发区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品种抗病性差、田间菌源量大等因素影响,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南部大部麦区偏重以上程度流行,明显重于2017年。本文分析了2018年小麦赤霉病的重发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下一步小麦赤霉病监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流行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监测应用效果 被引量:34
10
作者 姜玉英 刘杰 +6 位作者 杨俊杰 赵文新 尹丽 刘媛 叶少锋 覃宝勤 宋梁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2,156,共6页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结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天津8省(区、市)14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6月始灯下陆续见蛾,8月-10月多数观测点出现明显蛾峰;湖北、河南、天津3省(市)8个常规测报灯观测点7月-10月灯下见蛾,9月下...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结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天津8省(区、市)14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6月始灯下陆续见蛾,8月-10月多数观测点出现明显蛾峰;湖北、河南、天津3省(市)8个常规测报灯观测点7月-10月灯下见蛾,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出现蛾峰。因此,高空测报灯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区域性种群动态监测,种群超过一定数量条件下常规测报灯有效,灯具需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多数高空测报灯下雄蛾量明显高于雌蛾量,常规测报灯雌雄比差异不大,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诱虫灯 诱集效果 诱蛾量 蛾峰 雄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黄冲 姜玉英 +4 位作者 李佩玲 彭红 崔彦 杨俊杰 谢飞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183,共6页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产麦区缺乏抗性品种等因素是导致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大流行特点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氨基酸含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乾涛 杨长举 +1 位作者 石尚柏 彭于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利用酸水解法测定了转Bt基因水稻和常规水稻中的氨基酸含量,以期为转基因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代谢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水稻中茎秆的氨酸含量均低于叶片。茎秆中,转Bt基因水稻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常规水稻,除组氨酸含... 利用酸水解法测定了转Bt基因水稻和常规水稻中的氨基酸含量,以期为转基因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代谢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水稻中茎秆的氨酸含量均低于叶片。茎秆中,转Bt基因水稻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常规水稻,除组氨酸含量差异性不显著,蛋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差异性显著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差异性均极显著;叶片中,转Bt基因水稻中蛋氨酸含量高于常规水稻且差异性极显著,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低于常规水稻且差异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水稻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我国黏虫发生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杰 杨俊杰 +3 位作者 张智 王春荣 宋振宇 姜玉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9-233,共5页
2018年,二代黏虫在我国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内蒙古、辽宁、陕西、山西、宁夏、四川出现高密度为害田块;三代黏虫主要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天津、陕西、山东和宁夏等地发生严重,... 2018年,二代黏虫在我国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内蒙古、辽宁、陕西、山西、宁夏、四川出现高密度为害田块;三代黏虫主要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天津、陕西、山东和宁夏等地发生严重,虫口密度高。在二、三代发生区,玉米、小麦、谷子、水稻等多种作物受害较重。本文总结了2018年黏虫各代次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关键时期天气条件、高空气流、田间生态和防控措施等因素对黏虫发生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发生特点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机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亮 张占英 +3 位作者 程慧 宋怀磊 于静 王芸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01-302,共2页
农业科研机构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其人员构成主要有3类,分别是管理人员、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工人。针对农业科研机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各类人员的现状,分析原因,就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当... 农业科研机构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其人员构成主要有3类,分别是管理人员、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工人。针对农业科研机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各类人员的现状,分析原因,就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当前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人事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积温模型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荟 黄运新 +4 位作者 周华众 杨俊杰 万鹏 封洪强 彭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4,共11页
为了解湖北省局部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抽样调查和模型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2020年玉米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阳、仙桃、武穴、红安4个样点的幼虫首见时间分别为6月4日、6月1日、5月27日和6月9日,幼虫发... 为了解湖北省局部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抽样调查和模型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2020年玉米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阳、仙桃、武穴、红安4个样点的幼虫首见时间分别为6月4日、6月1日、5月27日和6月9日,幼虫发生一直持续到10月底;幼虫百株虫量的全年峰值发生在9月上中旬,峰值分别为21、36、23、10头,与基于有效积温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模型分析显示:草地贪夜蛾全年发生4~5代;首次见卵时间越早,则全年峰值时间越早,而初始卵密度越高,则全年峰值越高;温度上升幅度越高,则全年峰值时间越早、峰值越高;产卵期越集中,则全年峰值时间越早、峰值越高。结果表明:首次见卵时间、初始卵密度、温度、产卵年龄分布均是影响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区域种群动态及迁飞条件对区域种群动态的影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种群动态 田间调查数据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草胺对非靶标生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康 冯唐奇 +3 位作者 明坤 方国斌 许凌风 马洪菊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8-635,共8页
甲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在20世纪末期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大豆、花生、水稻田等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目前,甲草胺由于其致畸性及内分泌干扰活性已被多国禁用。文章综述了甲草胺进入环境后对非靶标生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 甲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在20世纪末期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大豆、花生、水稻田等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目前,甲草胺由于其致畸性及内分泌干扰活性已被多国禁用。文章综述了甲草胺进入环境后对非靶标生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氧化应激效应等,旨在为甲草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草胺 非靶标生物 毒性 生态风险 毒理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对板栗栗大蚜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光忠 方国斌 +5 位作者 匡辉 邓劲松 熊伟 颜其珍 史惠滋 黄亚宗 《植物医生》 2019年第3期23-25,共3页
为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板栗栗大蚜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了吡虫啉、啶虫脒2种杀虫剂4个不同剂量处理对栗大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和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栗大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为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板栗栗大蚜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了吡虫啉、啶虫脒2种杀虫剂4个不同剂量处理对栗大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和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栗大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效果达到97.68%及以上,药后7d效果达99.53%及以上,药后10d的效果为99.28%及以上,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出发,防治栗大蚜建议使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6000倍液或3%啶虫脒微乳剂2500~3000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大蚜 吡虫啉 啶虫脒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柑桔无病毒容器苗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监生 易继平 +2 位作者 彭东林 曹立新 杨俊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秭归县柑桔良种繁育中心以国家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三峡库区脐橙综合试验站为技术支撑,主要从事柑桔良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等工作。本文从育苗场地建设、疫情隔离、营养土配制、播种移栽、嫁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 秭归县柑桔良种繁育中心以国家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三峡库区脐橙综合试验站为技术支撑,主要从事柑桔良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等工作。本文从育苗场地建设、疫情隔离、营养土配制、播种移栽、嫁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柑桔无病毒容器苗繁育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无病毒容器苗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明星 孙光忠 董兰 《植物医生》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对蔬菜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生产上,适宜用量为每667m2剂量4~6g,药后3~7d,防效达90%以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每667m2剂量30mL的防效。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小菜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G033A对萝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光忠 方国斌 +3 位作者 匡辉 司升云 王攀 望勇 《植物医生》 2019年第6期62-64,共3页
黄曲条跳甲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威胁湖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了探究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设计了3个不同处理浓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量为100、150、200 g,其药后7 d防效分别为... 黄曲条跳甲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威胁湖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了探究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设计了3个不同处理浓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量为100、150、200 g,其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4%、85.6%和87.4%,其中667 m^2用150~200 g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成虫盛发初期施用苏云金杆菌G033A效果最佳.施药时间应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其推荐用药量为667 m^2施用150~2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G033A 黄曲条跳甲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