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风险和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兆云 黄爽 万素华 《卫生经济研究》 2007年第1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医疗设备采购 基层医院 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 诊疗水平 采购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1984~2004年平均住院日对治愈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体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治愈率 医院 住院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和非癌组织中DLC1基因及蛋白表达与Ki-67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宇飞 张兆祥 +4 位作者 淡汉进 陈路 黄益玲 高艳 韩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和非癌组织中DLC1表达及其与Ki-67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2例非癌组织(包括癌旁乳腺组织20例和乳腺纤维腺瘤22例)中DLC1-mR-NA、DLC1和Ki-67的表达... 目的探讨乳腺癌和非癌组织中DLC1表达及其与Ki-67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2例非癌组织(包括癌旁乳腺组织20例和乳腺纤维腺瘤22例)中DLC1-mR-NA、DLC1和Ki-67的表达。结果DLC1-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50%和57.7%)低于非癌乳腺组织(90.5%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8和10.729,P<0.01)。DLC1-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79,P<0.01)。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1.5%,而在非癌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86,P<0.01)。乳腺癌中DLC1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07,P<0.01)。结论DLC1-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或缺失,提示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DLC1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功能,可作为乳腺癌新的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DLC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望成为估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LC1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部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宇飞 黄鑫 +2 位作者 淡汉进 李幸子 胡余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部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 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TL-LGNPP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鼻咽部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 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TL-LGNPP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57岁。例1症状为间断性鼻塞1年,例2症状为头晕伴间断性鼻塞1年,均无甲状腺病变及其他异常。镜下见肿瘤为具有纤维血管轴心、部分间质玻璃样变性的分支乳头状结构和腺管状结构,其间混杂少量梭形细胞。乳头表面被覆拥挤的单层立方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核圆形或卵圆形,形态温和,少量核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偶见核沟和砂粒体,未见核内包涵体。免疫表型:瘤细胞CKpan、vimentin、CK7、CK19、TTF-1(SPT24)和GAL-3均强阳性; TG和BRAF V600E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4%和5%。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阴性。2例Sanger测序均无BRAF V600E突变。术后分别随访19个月和4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TL-LGNPP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度恶性腺癌,其异常表达TTF-1,确诊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完整切除肿物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乳头状腺癌 甲状腺样 低级别 BRAFV600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仁忠 余炎林 +3 位作者 黄振云 周佳霖 温瑞金 陈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18耳)年龄在14岁以下突发性聋患儿的发病年龄分布、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听力损害程度与治疗转归间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本组12例突发性聋患儿... 目的 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18耳)年龄在14岁以下突发性聋患儿的发病年龄分布、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听力损害程度与治疗转归间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本组12例突发性聋患儿,发病时平均年龄8.18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12天,能在发病1周内及时就诊者仅4例(33.33%),均通过影像学排除耳部及颅内畸形;②本组突发性聋患儿可能的发病诱因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例(33.33%),有高热、外伤、游泳史者各1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41.67%);③在完成全部治疗疗程的8例(14耳)患儿中,4例(6耳)主观听觉(自诉和/或家长主诉)和客观听力(ABR)有改善,ABR波Ⅴ反应阈值下降幅度在15~35dB之间。结论 学龄期儿童突发性聋的诊断相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在临床上较易获得;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突发性聋发病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小儿比成人突发性聋发现和接受治疗较迟,这可能是小儿突发性聋患者听觉恢复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小儿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减轻耳鸣、听觉过敏及恐声症所致痛苦的现状》摘译 被引量:4
6
作者 余炎林(摘译) 张剑宁(审校) +2 位作者 Aazh H Landgrebe M Danesh AA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1耳鸣的定义和心理学影响耳鸣是没有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对声音的感知。耳鸣常见描述有:嗡嗡声、高音调噪声、口哨声、瀑布声、砂轮声、铃声、静电噪声等,大约20%的患者无法描述他们的耳鸣声。大多数耳鸣患者伴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 1耳鸣的定义和心理学影响耳鸣是没有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对声音的感知。耳鸣常见描述有:嗡嗡声、高音调噪声、口哨声、瀑布声、砂轮声、铃声、静电噪声等,大约20%的患者无法描述他们的耳鸣声。大多数耳鸣患者伴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但并非所有的听力损失患者都有耳鸣。英国最近一项针对在耳鸣和听觉过敏诊所就诊的445例患者的研究表明,耳鸣的响度与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刺激 认知行为疗法 听觉过敏 听力损失 耳鸣 嗡嗡声 心理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凝术在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游学俊 高起学 +2 位作者 曾汉荣 刘争 崔永华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0,共2页
为探讨微波在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 (ESS)中 ,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清除上颌窦腔各壁增生肥厚粘膜、囊肿、息肉等不可逆炎性粘膜病变和良性肿瘤 ,随访观察 16 3例 2 0 2侧。发现采用微波热凝术经扩大自然开口能... 为探讨微波在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 (ESS)中 ,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清除上颌窦腔各壁增生肥厚粘膜、囊肿、息肉等不可逆炎性粘膜病变和良性肿瘤 ,随访观察 16 3例 2 0 2侧。发现采用微波热凝术经扩大自然开口能顺利地清除上颌窦腔内、底壁及后外侧壁等部位的病变 ,避免了病变组织的残留和经唇龈沟径路手术的创伤 ,提高了 ESS的疗效。结果表明 :微波热凝术是在内窥镜下经扩大后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有效地清理窦腔各壁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内窥镜鼻窦手术 微波热凝术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前筋膜增厚在胰腺炎的CT诊断及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道予 王喜丰 陈翔宇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研究肾前筋膜增厚对胰腺炎的CT诊断及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复查确诊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2例及胰腺癌病例均做平... 目的:研究肾前筋膜增厚对胰腺炎的CT诊断及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复查确诊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2例及胰腺癌病例均做平扫加增强,余胰腺炎病例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发生率94%(47/50),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发生率973%(36/37),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发生率86.9%(11/13)。胰腺癌22例中,2例肾前筋膜增厚,占99%,均为左侧肾前筋膜。结论:在胰腺炎的诊断中,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依其改变与胰腺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癌 CT 诊断 肾前筋膜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近5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概况
9
作者 韩永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0年第4期175-178,共4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治疗 脑卒中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联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艳姣 石勇铨 +3 位作者 顾明君 刘志民 邹俊杰 张心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中应用方法。方法 :16 5例确诊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伴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患者随机分 A、B、C、D、E5组 ,所有患者均在口服常规抗甲状腺治疗药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 0 .5 g的生理盐水 2 5 0ml及...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中应用方法。方法 :16 5例确诊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伴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患者随机分 A、B、C、D、E5组 ,所有患者均在口服常规抗甲状腺治疗药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 0 .5 g的生理盐水 2 5 0ml及含环磷酰胺 0 .2 g的生理盐水 5 0 0 ml静滴 ,1次 / d,连用 3d,间隔 5~ 7d重复用 ,共 3~ 5个疗程 ;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 5 m g,1次 / d;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 5 m g加环磷酰胺 5 0 mg,1次 / d;C组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 5 m g加环磷酰胺 5 0 mg及环孢素 A5 0 mg,1次 / d;D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奥曲肽 10 0 μg1次 / d;E组为对照组 ,未行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突眼度并判定疗效。 结果 :5组冲击治疗疗效均好 ,治疗前后突眼明显改善 (P<0 .0 1) ,其中 C组与对照组 E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随着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品种增加 ,患者有效率明显增加 ,尤其加入环孢素 A后有效率更进一步增加 ,各组有效率由高到低顺序为 :C、B、A、D、E组。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 :静脉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使疗效显著提高 ,尤其对突眼度疗效比单纯静脉冲击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免疫抑制剂 冲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甲型H_1N_1流感18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张丹 孙勇 周代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6-556,共1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18例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6.7±4.5岁,孕6+1~38+4周,平均孕周20.7±3.5周,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临床分析 妊娠 平均年龄 2009年 临床资料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柯萨奇B组病毒肺炎65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宁岑 方凤 +3 位作者 蒋瑾瑾 赵枫 欧阳建华 蒋玉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5,共2页
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是临床常见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VB肺炎也较常见。但有关CVB肺炎特点的报道尚少,我们对1995年7月~1998年10月158例肺炎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重点分析CVB肺炎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柯萨奇病毒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
13
作者 李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18-118,共1页
目的就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所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的120例患者,采用起搏脉冲标记检测仪来进行人机对话,对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起搏能进行正确判断.... 目的就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所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的120例患者,采用起搏脉冲标记检测仪来进行人机对话,对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起搏能进行正确判断.且采用芪参益气滴丸.结果:检出28 例(23.3%)起搏器有关心律失常,76 例真假室性融合波被检出.治疗后,有110 例(91.67%)患者心功能至少提高了1-2 级,甚至还有些患者基本控制心衰.结论:动态心电图(DCG)是一种较佳的分析心脏起搏器功能的方法,能够为起搏器参数体外调整、起搏器功能判断提供准确依据,而芪参益气滴丸的治疗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感知功能 心脏起搏器 起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及利拉鲁肽治疗
14
作者 李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16-117,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DCG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DCG表现及HRV情况,并行利拉鲁肽治疗.结果:(1)108例患者中ST-T改变48.15%,HRV降低37.96%,心律失常:①房早96.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DCG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DCG表现及HRV情况,并行利拉鲁肽治疗.结果:(1)108例患者中ST-T改变48.15%,HRV降低37.96%,心律失常:①房早96.30%,其中30.76%≥100次/24h,房速26.85%;②室早60.19%,其中32.31%≥100次/24h.(2)108例中ST-T改变患者100 %伴房早,其中51.92%≥100次/24h;房速44.23 %;伴室早92.31 %,其中52.08%≥100次/24h.(3)108例中HRV降低患者100 %伴房早,其中68.29%≥100次/24h,房速58.54 %;伴室早78.05 %,其中59.38%≥100次/24h.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室性心律失常;房早、室早≥100次/24h及房速发生率与ST-T改变、HRV降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