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田面水深与氮素运筹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黄富春 周乾顺 +4 位作者 朱建强 邹宇傲 鲁旭鹏 朱正涛 吴启侠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0-1750,共11页
合理进行田面水深管理对水稻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田面水深与氮素运筹处理对水稻生长特性、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的氮肥运筹模式和田面水深处理。2种氮肥运筹模式为:基肥(尿素)∶分蘖肥(尿素)=7∶3,记为FFP;基... 合理进行田面水深管理对水稻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田面水深与氮素运筹处理对水稻生长特性、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的氮肥运筹模式和田面水深处理。2种氮肥运筹模式为:基肥(尿素)∶分蘖肥(尿素)=7∶3,记为FFP;基肥(控释尿素)∶分蘖肥(尿素)=7∶3,记为CRBF。水稻分蘖期田面水深按5~7 cm(W1)、9~11 cm(W2)管理,孕穗期按9~11 cm(W3)、14~16 cm(W4)管理。结果表明,水稻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整体随田面水深增加而升高,水稻的分蘖数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整体随田面水深增加而降低,株高则随田面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最终导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实际产量总体下降。在相同田面水深、水位控制时间下,与FFP氮素运筹模式相比,CRBF氮素运筹模式可抑制分蘖期水稻叶片CAT和SOD的过度激活并增强POD活性,在孕穗期则通过降低CAT、SOD、POD的活性,优化活性氧清除机制从而降低MDA含量,提高了分蘖数和叶片SPAD值。在产量方面,CRBF氮素运筹模式则通过提高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综上,CRBF氮素运筹模式能有效缓解淹水胁迫的负面效应,减轻水稻涝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田面水深管理 氮素运筹 生理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