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氮氧自由基/MnPS_3夹层物的合成与磁性(英文)
1
作者 周惠琼 苏旭 +3 位作者 陈兴国 井口真 张德清 秦金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61-1264,共4页
合成了一个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MPYNN)0.14Mn0.93PS3,即有机氮氧自由基MPYNN(N-甲基吡啶阳离子自由基)的MnPS3夹层化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其0.56nm的层间距扩大值推测夹层化合物中的客体分子... 合成了一个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MPYNN)0.14Mn0.93PS3,即有机氮氧自由基MPYNN(N-甲基吡啶阳离子自由基)的MnPS3夹层化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其0.56nm的层间距扩大值推测夹层化合物中的客体分子在层间采取了分子平面近乎垂直于主体层的排列方式。通过SQUID测试了所得到的夹层化合物的磁性,结果表明夹层化合物(MPYNN)0.14Mn0.93PS3在10K以上具有顺磁特性,而在7K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磁相变,表现出自发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氮氧自由基 层状MnPS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TPE-2SO_3Na^+与九种蛋白相互作用初探
2
作者 赵格宁 李振 谢卫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9期21-24,共4页
四苯基乙烯(TPE)衍生物TPE-2SO3Na+是一种水溶性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研究了pH值对TPE-2SO3Na+荧光强度的影响、TPE-2SO3Na+对不同蛋白的荧光响应、MP/PNP对TPE-2SO3Na+荧光的猝灭效应以及MP存在下TPE-2SO3Na+对不同类型蛋白的荧光响应... 四苯基乙烯(TPE)衍生物TPE-2SO3Na+是一种水溶性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研究了pH值对TPE-2SO3Na+荧光强度的影响、TPE-2SO3Na+对不同蛋白的荧光响应、MP/PNP对TPE-2SO3Na+荧光的猝灭效应以及MP存在下TPE-2SO3Na+对不同类型蛋白的荧光响应。结果表明,TPE-2SO3Na+的荧光强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弱;在pH值8.0下,TPE-2SO3Na+对不同类型蛋白的荧光响应不同,MPH、BSA、Pap使TPE-2SO3Na+荧光强度增强,增强顺序为:BSA>MPH>Pap,且蛋白浓度越大,TPE-2SO3Na+荧光增强效果越明显;MP和PNP都会对TPE-2SO3Na+产生荧光猝灭,并且PNP的猝灭效率是MP的6倍。用MP猝灭TPE-2SO3Na+检测蛋白后发现BSA、Pap、Hb有荧光响应,通过加入MP能够使TPE-2SO3Na+特异性识别BSA,为今后进一步的荧光探针筛选鉴别蛋白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TPE-2SO3Na+ 荧光响应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的简单调制使近红外吸收的非富勒烯受体实现更高的短路电流密度
3
作者 王家成 蔡贵龙 +4 位作者 张亚静 王嘉宇 路新慧 占肖卫 陈兴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128,共11页
为了探究相同共轭骨架中不同位点引入不同侧链对相应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光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在中心核茚并二噻吩并[3,2-b]噻吩(IDT)单元和端基(1,1-二氰基亚甲基)绕丹宁单元上同时引入正辛基柔性侧链并以噻吩稠合苯并噻二唑(BTT)单... 为了探究相同共轭骨架中不同位点引入不同侧链对相应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光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在中心核茚并二噻吩并[3,2-b]噻吩(IDT)单元和端基(1,1-二氰基亚甲基)绕丹宁单元上同时引入正辛基柔性侧链并以噻吩稠合苯并噻二唑(BTT)单元为“π-桥”而构建了一个新的A-π-D-π-A型非富勒烯受体(JC11).与以往研究得到的两个A-π-D-π-A型非富勒烯受体(A2和JC1)相比,在中心核和端基同时引入适宜长度的正辛基侧链不仅赋予JC11更有利的分子间堆叠,而且使JC11比在中心核引入刚性更强和空间位阻更大的己基取代苯基侧链的A1表现出了更大的吸收红移和更好的结晶度;同时也比在端基仅引入短链乙基侧链的JC1表现出了更好的溶解性能,避免了其与PTB7-Th给体共混时出现过度聚集而导致相分离尺度过大.此外, JC11在给体/受体共混膜中展现了比A2和JC1更高的摩尔消光系数(高达1.14×10~5 L·mol~(-1)·cm~(-1))和更高的电子迁移率(μe=1.01×10~(-3) cm·V~(-1)·s~(-1))以及更平衡的电子/空穴迁移率(μ_e/μ_h=2.72).因此,基于PTB7-Th∶JC11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经优化后实现了10.09%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和高达24.20 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J_(SC)),超过PTB7-Th∶A2和PTB7-Th∶JC1优化器件8.20%和8.16%的PCE以及低于20 mA/cm~2的J_(SC)值.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共轭主链侧链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调控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吸收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分子设计策略,可大幅提高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J_(SC)和P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π-D-π-A结构 非富勒烯受体 侧链工程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