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T、SEDAN评分及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性转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魏衡 余勇飞 +4 位作者 周瑞 尹虹祥 杜继臣 杨旭 邱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讨溶栓后出血评分(HAT)、症状性溶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SEDAN)和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143例发病4.50 h内行rt-PA静脉溶栓且临床资料完... 目的探讨溶栓后出血评分(HAT)、症状性溶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SEDAN)和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143例发病4.50 h内行rt-PA静脉溶栓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治疗后头部CT所示分为出血性转化组(18例)和非出血性转化组(125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AT和SEDAN评分预测出血性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入院时收缩压和血糖水平、发病早期CT呈低密度征象、溶栓时间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AT和SEDAN评分均为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P<0.05);代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后,除发病早期CT呈低密度征象,其余各项均为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AT评分预测出血性转化灵敏度为94.40%、特异度为41.60%、曲线下面积0.70,SEDAN评分则为94.40%、65.62%和0.77。结论心房颤动、入院时收缩压和血糖水平、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HAT和SEDAN评分均为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但以SEDAN评分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54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程丽丹 江一唱 谭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0-741,共2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97例,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先给予尼莫地平10 mg静脉滴注,qd,连续3周后改口服30 mg,tid,并口服茴拉西坦200mg,tid,共12周;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97例,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先给予尼莫地平10 mg静脉滴注,qd,连续3周后改口服30 mg,tid,并口服茴拉西坦200mg,tid,共12周;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有效率85.2%,对照组平均有效率67.4%(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较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茴拉西坦 痴呆 血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重叠的概率和时间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瑞迪 付斌 江军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MFS)与Bickerstaff脑炎(BBE)、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吉兰-巴雷变异型即咽-颈-臂吉兰-巴雷综合征(PCB-GBS)重叠的概率和时间。方法回顾分析确诊的128例MF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MFS患儿中,60... 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MFS)与Bickerstaff脑炎(BBE)、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吉兰-巴雷变异型即咽-颈-臂吉兰-巴雷综合征(PCB-GBS)重叠的概率和时间。方法回顾分析确诊的128例MF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MFS患儿中,60例为单纯MFS(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减弱或消失,不伴有肢体无力和嗜睡,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和/或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28例发展为MFS/PCB-GBS(符合MFS诊断标准,并伴有咽部、颈部和上肢无力,上肢反射减弱或消失,不伴下肢无力),22例发展为MFS/GBS(符合MFS诊断标准,并伴有四肢无力),18例发展为MFS/BBE(符合MFS诊断标准,并伴有嗜睡、椎体束征阳性)。四组患儿发病年龄、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Hughes功能分级评分以及有前驱感染病史、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比例、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FS患儿发展为BBE、PCB-GBS、GBS的时间在起病后10天内。结论 MFS患儿重叠PCB-GBS、BBE、GBS的概率为50%,一般发生在症状起始后10天内,临床医师需要注意时间窗,合理调整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Bickerstaff脑炎 吉兰-巴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4
4
作者 邱长宜 何芳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发生溶栓并发症...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发生溶栓并发症的2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4例患者住院治疗3~29 d,平均16.5 d。1例脑出血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加强溶栓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出血 再灌注后脑损伤 血管再闭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血管重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827-3829,共3页
Baumbach和Heistad于1989年首次提出“血管重塑”(vascular remodeling)的概念。近20年来研究者对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机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逐步阐明。本文就近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血管重塑 高血压 重塑机制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HSPBAP1和EML5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陈云 席志芹 +4 位作者 郭珍立 尹虹祥 付斌 周瑞 但毕堂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相关蛋白1(HSPBAP1)和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类似蛋白5(EML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用于耐药性癫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选择39例耐药性癫癎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相关蛋白1(HSPBAP1)和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类似蛋白5(EML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用于耐药性癫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选择39例耐药性癫癎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入组,经腰椎穿刺术采集脑脊液标本,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PBAP1和EML5。结果耐药性癫癎组患者脑脊液HSPBAP1和EML5表达水平分别为(0.17±0.03)和(0.13±0.02),正常对照组为(0.10±0.03)和(0.08±0.02),低于耐药性癫癎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9.3.294;均P=0.002)。结论耐药性癫癎患者脑脊液HSPBAP1和EML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为耐药性癫癎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有助于耐药性癫癎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耐受性 癫癎 热休克蛋白质类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脑脊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凹陷症误诊为多发性硬化1例
7
作者 李平 曹学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5,共1页
患者女,32岁.因“头痛、四肢麻木无力7个月,再发加重1个月”于2008年7月31日入院。自2008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头痛、四肢麻木无力。头痛呈发作性隐痛,部位不定,持续时间不等。麻木由上肢渐发展至下肢.以肢体近端无力为主。四... 患者女,32岁.因“头痛、四肢麻木无力7个月,再发加重1个月”于2008年7月31日入院。自2008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头痛、四肢麻木无力。头痛呈发作性隐痛,部位不定,持续时间不等。麻木由上肢渐发展至下肢.以肢体近端无力为主。四肢麻木无力渐加重,行走、蹲起困难。2008年3月29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颅底凹陷症 格林-巴利综合征 四肢麻木 误诊 持续时间 医院就诊 营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2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汉楚 许康 陈小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探讨rt-PA联合必存对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对住院收治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2例给予rt-PA(0.9mg/kg,最大70mg)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期... 目的:探讨rt-PA联合必存对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对住院收治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2例给予rt-PA(0.9mg/kg,最大70mg)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期脑梗死6h内静脉溶栓率为37.8%,未发生脑出血现象,但神经系统功能完全恢复仍需一段时间。溶栓患者20d基本治愈61.9%,显著进步26.2%,进步7.1%,无变化2.4%,恶化2.4%。结论:6h内给予rt-PA(0.9mg/kg,最大70m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由于溶栓时间窗狭窄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限制,溶栓治疗的比例很小,我们必须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一旦出现脑梗死症状,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最大限度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rt—PA 必存 静脉溶栓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邹佳华 杨志勇 +2 位作者 李燕舞 许康 陈小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94-3795,共2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疑似脑血管狭窄而行MRA、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者。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疑似脑血管狭窄而行MRA、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者。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75.0%,准确度为82.6%。而且Kappa检验显示,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为0.64(P<0.01)。结论 DSA检查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MRA联合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度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首选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超声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伟 陈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老年人SAH的临床资料。结果 56.8%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43.2%出现头晕或眩晕,40.1%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阴性比例为70.5%。病因以动脉瘤最常见。... 目的总结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老年人SAH的临床资料。结果 56.8%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43.2%出现头晕或眩晕,40.1%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阴性比例为70.5%。病因以动脉瘤最常见。伴高血压者死亡率高。结论老年人SAH临床表现多样化,体征不明显,半数预后好,但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人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