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加权 郑志想 +3 位作者 黄铁军 余海静 肖非 宁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存在状况、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济医院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共367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慢性丙型肝炎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22例及其它76例,采用...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存在状况、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济医院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共367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慢性丙型肝炎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22例及其它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条带法、ELISA法检测自身抗体和自身抗体亚型。结果367例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所占比例分别为9.81%、10.90%、7.63%及4.90%。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检出阳性率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anti-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anti-SLA/LP)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73%、4.1%。未检出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anti-LC-1)。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0.4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NA检测阳性组AST、TBil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自身抗体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自身抗体及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米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60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水平 陈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奥拉米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奥拉米特片0.3 g,tid;对照组口服强肝液10 mL,bid。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86.67%... 目的观察奥拉米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奥拉米特片0.3 g,tid;对照组口服强肝液10 mL,bid。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蛋白、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拉米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与强肝液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米特 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型乙肝血清MMP-13、TNF-α、TGF-β1变化及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程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重型肝炎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乙肝重型肝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重型肝炎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乙肝重型肝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拉米夫定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MMP-13、TNF-α、TGF-β1变化及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第2、4周时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2)治疗后第2、4周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周时TNF-α、TGF-β1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仅治疗后第4周时MMP-13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4周时MMP-13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重型肝炎能有助于血清MMP-13、TNF-α、TGF-β1下降,改善肝功能,治疗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重型肝炎 拉米夫定 还原型谷胱甘肽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缺血肝切除后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少华 程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53-1156,116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较大程度模拟临床过程中对在梗阻性黄疸基础上进行肝缺血肝切除后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法舒地尔对本实验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结扎切断胆总管制作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急性肝衰竭大... 目的:建立一种能较大程度模拟临床过程中对在梗阻性黄疸基础上进行肝缺血肝切除后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法舒地尔对本实验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结扎切断胆总管制作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急性肝衰竭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法舒地尔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法舒地尔治疗组(高剂量组),每组各32只。低剂量组大鼠行肝切除后立即经门静脉注射法舒地尔10mg/kg,高剂量组门静脉注射法舒地尔30mg/kg,对照组门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肝衰竭大鼠术后6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损伤;观察模型动物96h生存率。结果:大鼠梗阻14d后行胆肠内引流,并阻断70%肝脏血供30min后切除余肝符合肝衰竭动物的标准,适合进一步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法舒地尔处理组中血清AST、ALT、TBIL、TNF-α、INF-γ水平下降,肝组织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鼠96h生存率提高,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建立了一种发病机制类似于临床的外科型大鼠肝衰竭动物模型。另外,发现了法舒地尔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加强自由基的清除,而对肝衰竭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切除 肝衰竭 法舒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