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超级稻产业发展策略与粮食产能提升路径探析
1
作者 薛莲 曹鹏 +5 位作者 余启芝 郭英 彭宣国 涂子仪 段洪波 徐得泽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61-63,共3页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稳定提升水稻产能是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农...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稳定提升水稻产能是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农业生产背景下,提产能越来越依靠提单产,而品种突破是提单产的最有效途径。详细阐述湖北发展超级稻产业主要做法,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结果发现,湖北超级稻产业发展存在冠名品种数量不多、良种良法配套不足、推广主体意愿不强的问题,提出强化优势特色品种选育攻关、强化优质绿色技术推广示范、强化种业企业扶优扶强策略的建议,以期为湖北发展超级稻产业和高质量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提升 湖北省 超级稻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陈戈辉 黄琪 +7 位作者 胡传峰 谌玲薇 吴文锦 熊光权 于巍 乔宇 涂子仪 汪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出相对滋味贡献较大的组分。结果表明:虾壳粉添加量为0%和20%时,发酵时间对虾酱中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含量影响不大。虾壳粉添加量为20%时,虾酱鲜味更加明显。当虾壳粉添加量为40%时,TFAAs含量变化集中在发酵前期,TFAAs含量显著下降,对虾酱的苦味抑制更加显著。呈味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40%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呈鲜味和酸味具有促进作用。利用RTAV、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影响滋味的潜在差异化合物,Ile、GMP、Ala、Val、Leu、IMP、Glu、Asp、Cys、His等呈味物质对虾酱滋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结合感官分析,总体来看,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的滋味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虾壳粉 虾酱 滋味特性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扬籼优77的选育与应用
3
作者 段圣省 薛莲 +8 位作者 余启芝 董华林 李爱宏 殷得所 李忠正 王红波 孙阳 郭英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8,共4页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显著特点,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籼稻 扬籼优77 高产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种策略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黑春雨 陶杨 +2 位作者 顾泽茂 蒋金山 隗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5,共9页
为了筛选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高效育种策略,解决优质种苗短缺问题,通过比较自繁自养、外源引种和群体选育3个育种策略形成克氏原螯虾种质群体的繁殖性能,并结合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为了筛选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高效育种策略,解决优质种苗短缺问题,通过比较自繁自养、外源引种和群体选育3个育种策略形成克氏原螯虾种质群体的繁殖性能,并结合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解析影响繁殖性能的关键表型及其作用路径。结果显示,选育群体克氏原螯虾的绝对抱卵量[(621.35±173.43)粒/尾]、相对抱卵量[(15.53±2.57)粒/g]、卵粒总质量[(4.31±1.53)g]和抱卵率(94.7%)均显著高于外源引种群体[(374.35±85.75)粒/尾,(13.15±2.42)粒/g,(3.36±0.82)g,71.7%,P<0.05]和自繁自养群体[(190.54±79.08)粒/尾,(12.30±3.11)粒/g,(1.44±0.67)g,52%,P<0.01];外源引种群体克氏原螯虾的绝对抱卵量显著高于自繁自养群体(P<0.05),但二者之间的相对抱卵量差异并不显著。SEM分析显示,头胸甲宽对绝对抱卵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42,高于体质量(0.451)、卵粒总质量(0.387)对绝对抱卵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影响绝对抱卵量的最关键表型。头胸甲宽通过影响体质量与卵粒总质量,间接提升了绝对抱卵量(CFI=0.918,GFI=0.917,RMSEA=0.056)。此外,选育群体克氏原螯虾的头胸甲宽[(2.52±0.19)cm]显著高于外源引种群体[(2.39±0.13)cm,P<0.001]与自繁自养群体[(1.91±0.31)cm,P<0.001],以上结果表明群体选育是提升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高效策略,头胸甲宽是群体选育提升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关键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群体选育 头胸甲宽 繁殖性能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胡传峰 邱文兴 +5 位作者 刘煊 王世哲 乔宇 涂子仪 曹锋 刘双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26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感官评分、电子舌、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指标评价克氏原螯虾滋味变化。结果表明,6种熟制后的克氏原螯虾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5种、醛类16种、酮类7种、酯类4种、杂环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烃类1种且不同加工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加热、蒸制与油炸能产生更丰富的气味,其中油炸处理后虾肉中检测出了最多的香味物质如2-甲基丁酸甲酯、(E)-2-庚烯醛,能使油炸后克氏原螯虾产生特殊的脂肪香味,感官品质最高;水煮能促进虾肉生成更多鲜味氨基酸、鲜味核苷酸和更少的苦味氨基酸,使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最大为23.6 g MSG/100 g;烤制所得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大,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感官品质也相对较低。因此,油炸与水煮熟制克氏原螯虾风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熟制方式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长粒中籼稻新品种E两优827的选育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华林 胡建林 +9 位作者 薛莲 王红波 胡鹏 罗肖郧 郑兴飞 殷得所 彭宣国 余启芝 罗必灿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55-57,共3页
E两优827是用优质抗白叶枯病两系不育系EK8S与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HD22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白叶枯抗性好等特点,于2024年7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湖北省作优质中稻种植。介绍了该品... E两优827是用优质抗白叶枯病两系不育系EK8S与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HD22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白叶枯抗性好等特点,于2024年7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湖北省作优质中稻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稻 E两优827 优质 长粒 抗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方式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鲁怡婷 谭宏渊 +4 位作者 黄丽琪 于巍 乔宇 魏凌云 涂子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6 kGy)和高温杀菌(116℃、15 min)两种方式杀菌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感官评价、pH、色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羰基含量、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电子束辐照(6 kGy)和高温杀菌(116℃、15 min)两种方式杀菌对即食调味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感官评价、pH、色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羰基含量、挥发性成分等指标,分析两种杀菌方式对调味虾尾的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辐照组虾肉亮度L*值、红度a*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高温组的挥发性成分气味分布变化较小,至贮藏30 d时仍无明显异味。但辐照组在贮藏过程中硫化成分较高,高温组存在黑变现象,总色差值?E值显著较高高于其两组(P <0.05);辐照组和高温组TVB-N值和羰基含量增长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TBARs值较高,其脂质氧化程度高。【结论】两种杀菌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克氏原螯虾尾贮藏中的感官劣变,辐照组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程度均显著低于高温组。综合考虑,辐照杀菌处理对即食克氏原螯虾尾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克氏原螯虾尾 品质 电子束辐照 高温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表征熟制克氏原螯虾关键滋味组分 被引量:1
8
作者 鲁怡婷 邱文兴 +4 位作者 谭宏渊 乔宇 魏凌云 李弥友 涂子仪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4,共7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克氏原螯虾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及无机盐离子等呈味物质,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感官评价量化滋味贡献,模拟克氏原螯虾滋味轮廓,利用减除和添加实...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克氏原螯虾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及无机盐离子等呈味物质,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感官评价量化滋味贡献,模拟克氏原螯虾滋味轮廓,利用减除和添加实验确定熟制克氏原螯虾滋味活性组分。结果表明,熟制克氏原螯虾中共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和3种呈味核苷酸,其中,Arg含量(935.19 mg/100 g)最高,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35.95%,其次为K^(+)(817.63 mg/100 g)和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778.09 mg/100 g)。此外,Arg、Glu、Ala、His、Val、Gly、Asp、AMP、鸟苷一磷酸、乳酸、琥珀酸、Na^(+)和K^(+)的TAV均大于1,可能是熟制克氏原螯虾中潜在的滋味活性组分。感官轮廓分析及重组、添加及减除实验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是虾肉滋味的主要贡献者,有机酸和部分无机盐离子具有辅助增鲜作用。虾肉滋味提取液主要呈现鲜味和浓厚感,其关键滋味组分为Glu、Gly、Val、Ile、Leu、Phe、Arg、His、Ala、Tyr、AMP、乳酸、Na^(+)、K^(+)和PO_(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滋味活性组分 滋味重组 添加实验 减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市虾-稻-蛙立体模式养殖可行性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自明 陈传龙 +4 位作者 李明波 隗阳 涂子仪 蒋万强 朱志强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6-78,142,共4页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于2023年在湖北省潜江市利用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后湖管理区的立体模式基地,开展虾-稻-蛙立体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模式、虾稻共作模式进行对...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于2023年在湖北省潜江市利用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后湖管理区的立体模式基地,开展虾-稻-蛙立体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模式、虾稻共作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蛙立体模式的经济效益较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模式、虾稻共作模式分别提高65370.5元/hm^(2)和34541.6元/hm^(2),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蛙 立体模式 经济效益 潜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辐照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变化的影响
10
作者 谭宏渊 黄琪 +4 位作者 鲁怡婷 刘煊 涂子仪 魏凌云 乔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1,共6页
为探究辐照杀菌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辐照(6 kGy)对整虾和仅虾黄进行杀菌,以未杀菌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虾黄部位的色度、褐变指数、5-羟甲基糠醛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 为探究辐照杀菌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辐照(6 kGy)对整虾和仅虾黄进行杀菌,以未杀菌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虾黄部位的色度、褐变指数、5-羟甲基糠醛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酚及吡咯含量等理化指标,探究不同辐照处理对虾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辐照杀菌后,整虾组与未杀菌组白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辐照虾黄组亮度值显著上升(P<0.05),红度值显著下降(P<0.05);辐照后虾黄在294 nm处的吸光度和褐变程度增加,但荧光强度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下降,说明辐照会加剧美拉德反应,但也会分解反应产物;2个辐照杀菌组的过氧化值、TBARS值、吡咯和总酚含量均高于未杀菌组,尤其是辐照整虾组显著上升(P<0.05),氧化程度更高。总体来说,辐照杀菌可以较好地维持虾黄的色泽,但也会促进其发生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尤其是虾尾的存在更会促进这些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虾黄 ^(60)Co辐照 美拉德反应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