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危险因素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李秀梅
刘伟
常然
陈群林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
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392002)。
-
文摘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肺部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3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51例治愈出院COVID-19患者的资料,比较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住院天数、有无基础疾病)和CT影像学资料(入院时、住院时、出院时病灶的范围及表现,包括磨玻璃、铺路石征、实变、无病灶),分析COVID-19的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危险因素。结果51例COVID-19临床分型:普通型32例,重型10例,危重型9例;中位住院天数36(32,40)d。入院时肺部CT表现:磨玻璃19例,铺路石征11例,实变21例;肺部病灶范围20.00(15.00,35.00)%。治疗过程中肺部演变模式:逐渐吸收32例、进展吸收16例、吸收进展吸收3例。出院时肺部CT表现:无病灶8例,磨玻璃28例,铺路石征15例;肺部病灶范围25.00(20.00,50.00)%;出院时肺部有纤维化征象11例,无纤维化征象40例。入院时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和铺路石征30例,治疗过程中演变模式以逐渐吸收为主(32例),而入院时影像表现为实变患者治疗过程中演变模式多变。肺纤维化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男性(P=0.048)、临床分型为重型(P=0.006)及危重型(P=0.020)、入院时肺部病变范围(P=0.042)。结论COVID-19肺部影像演变模式以逐渐吸收为主,患者发生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是男性、重型及危重型、入院时肺部病变范围较广。胸部CT在评估COVID-19的肺部病灶演变规律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纤维化
诊断
-
Keywords
COVID-19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Pulmonary fibrosis
Diagnosis
-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