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分离皮肤癣菌289株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丽娜 陈江汉 +4 位作者 徐红 赖建平 陈爱华 廖万清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1株、絮状表皮癣菌10株、玫瑰色癣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5 株、断发癣菌5 株、疣状癣菌2 株。结果: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低,单用酮康唑、单用萘替芬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高。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联合用药与特比萘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酮康唑 萘替芬 特比萘芬 抗生素类 复合 抗药性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江汉 温海 +4 位作者 吴建华 朱元杰 陈孙孝 徐红 陈丽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7,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我科10年来收治的4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结果:血钾降低、发热、视力障碍等是长期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我科10年来收治的4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结果:血钾降低、发热、视力障碍等是长期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血钾降低最常见,并且极难纠正,通常发生在静脉使用6~38 d内;排尿障碍是鞘内注射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预防低钾,治疗早期即应日补钾量在4 g以上,一旦出现血钾降低,则大干6 g;排尿困难与两性霉素B鞘内使用的累积剂量无关,应严格掌握回输的速度,通常应在10 min以上,操作完毕后应适当抬高臀部;其他不良反应通常为可逆的,可给予对症处理.结论: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无法回避,但合理用药、及时监测、掌握鞘注技术仍可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定的指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江汉 温海 +4 位作者 陈丽娜 朱元杰 吴建华 徐红 陈孙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临床指标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断和决定结束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了我院收治的56例治疗有效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对所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改善和消失的时间逐一分析。结果:在... 目的:探讨各种临床指标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断和决定结束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了我院收治的56例治疗有效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对所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改善和消失的时间逐一分析。结果:在临床症状中,依发病率的高低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头痛(100%)、脑膜刺激征(91%)和发热(75%),它们在两性霉素B(AmB)静脉治疗后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33d[平均(15.2±3.6)d]、11~28d[平均(18±4.8)d]和5~11d[平均(6.0±3.1)d];而菌体计数、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和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变与病情演变不尽一致;颅压增高可发生在治疗中;20例被测患者中有8例出现CD4^+T淋巴细胞减少,且不随治疗的进行而增高。结论:在非艾滋病性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发热的减轻和消失是早期判定疗效的重要指标;在后期,菌体计数和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可以作为治疗转归的指标,但确定有意义的改变值仍有待研究,同时它也不能作为终止治疗的依据;不能根据颅压和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变来判定病情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诊断 治疗 指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股癣62例
4
作者 刘勇宁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S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特比萘芬 复方 股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