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IL-6、IL-10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俞超芹 刘玉环 +3 位作者 彭新萍 李瑾 潘瑞萍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非治疗组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脂多糖(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治疗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质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10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抑制 I L6 的合成、促进 I L10 的分泌,从而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方 中医药疗法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皮肤癣菌289株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丽娜 陈江汉 +4 位作者 徐红 赖建平 陈爱华 廖万清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1株、絮状表皮癣菌10株、玫瑰色癣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5 株、断发癣菌5 株、疣状癣菌2 株。结果: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低,单用酮康唑、单用萘替芬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高。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联合用药与特比萘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酮康唑 萘替芬 特比萘芬 抗生素类 复合 抗药性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艳 李刚 佐满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分别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及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垂体后叶素止血组,于切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分别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及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垂体后叶素止血组,于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缩宫素止血组,注射缩宫素20U;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肿形成。结果:垂体后叶素止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3.7±29.5)min,与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93.5±32.2)min]相近,缩宫素止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30±62.50)min,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垂体后叶素止血组术中出血分别为(70.2±34.6)、(78.5±35.2)mL,明显少于缩宫素止血组[(150.3±50.5)mL](P<0.05);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及垂体后叶素止血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缩宫素止血组有1例血肿形成。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的止血效果均优于缩宫素,是有效的止血方法。垂体后叶素止血操作易于掌握,而子宫动脉阻断术则相对复杂,要求术者必须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垂体后叶素 缩宫素 子宫动脉阻断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会改 佐满珍 郑文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97-1699,共3页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也称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FL)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因复杂。近几年来有研究证明RSA的发生与孕妇体内高凝状态有关,胎盘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因...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也称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FL)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因复杂。近几年来有研究证明RSA的发生与孕妇体内高凝状态有关,胎盘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因素。血栓形成这一高凝状态可能损害胎盘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各种产科并发症。血栓形成与RSA的相关性成为止血血栓和产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PREGNANCY 产科并发症 反复妊娠丢失 高凝状态 R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表达及其与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宏英 佐满珍 +1 位作者 王巧玲 谢小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28-430,434,共4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表达及其与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关系。方法:选择URSA患者40例为URSA组,接受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绒毛组织,检测miR-155以及凋亡分子(Bcl-2、Bcl-xl、Bax...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表达及其与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关系。方法:选择URSA患者40例为URSA组,接受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绒毛组织,检测miR-155以及凋亡分子(Bcl-2、Bcl-xl、Bax、Bad、Fas、FasL)、血管新生分子(HIF-1α、VEGF、sFlt-1)的表达量。结果: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流产次数越多、miR-155的表达量越低;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促凋亡分子Bax、Bad、Fas、FasL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与miR-155的表达量呈负相关;抗凋亡基因Bcl-2、Bcl-xl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与miR-155的表达量呈正相关;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与miR-155的表达量呈正相关,sFlt-1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与miR-155的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USR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呈低表达,miR-155可能通过调节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表达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MIR-155 凋亡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