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昌市“8·26”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静 李芳 祁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2,共7页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发生越发频繁,尤其是夏季经常有暴雨发生,对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湖北省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0.25°×0.25°的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8月26~27日发生在宜昌...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发生越发频繁,尤其是夏季经常有暴雨发生,对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湖北省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0.25°×0.25°的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8月26~27日发生在宜昌市秭归县至夷陵区等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过程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为背景,在低空切变线和地面锢囚锋的配合下产生的,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右侧,此处有利于暖湿气流持续输送形成大暴雨;强降水发生前,宜昌市上空即存在水汽辐合中心,并且不稳定能量逐渐累积,强降水发生时,水汽供应充足、上升运动强烈从而造成本次大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极端天气 水汽输送 诊断分析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致洪中尺度极端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成勤 王清龙 +3 位作者 孟芳 李芳 彭福强 雷东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7,共10页
极端降水对河流防洪调控、水库蓄水泄洪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降水成因成为强化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锋生强度诊断等方法,对2023年8月26日夜间宜昌市致洪中尺... 极端降水对河流防洪调控、水库蓄水泄洪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降水成因成为强化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锋生强度诊断等方法,对2023年8月26日夜间宜昌市致洪中尺度极端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关键影响系统为低空急流、超低空急流、边界层冷空气和中尺度低涡。强降水可以分为中尺度低涡新生、低空急流发展,冷暖对峙、冷锋南下,低涡中心东移3个阶段。②此次过程中低层主要有4条暖湿输送通道,强降水区水汽通量超800 kg/(m·s),可降水量超70mm。③强降水时段低层相对涡度正值中心与垂直速度负值中心基本重合,加之锋生作用增强,强降水中心低层垂直速度达-7.1 Pa/s。④强降水时段,地形过渡带附近形成θ_(se)(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垂直方向上出现高能舌,800 hPa附近中心强度达360 K以上。⑤中尺度地形形成了“西北冷干、东南暖湿”中尺度温湿锋区,并起到了阻挡抬升和触发作用,使强降水出现在山前喇叭口内。研究成果可为汛期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超低空急流 边界层冷空气 中尺度锋区 地形作用 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中尺度分析
3
作者 祁宏 武林 +2 位作者 黄静 汤淼 枚雪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42,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宜昌市复杂地形下下击暴流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FY-4B卫星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3年8月22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下击暴流伴随着气压陡升... 为进一步探究宜昌市复杂地形下下击暴流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FY-4B卫星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3年8月22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下击暴流伴随着气压陡升、气温骤降、风向突变、风速骤增的现象,发生在高空冷槽后部偏北气流控制下,垂直方向呈现“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午后的加热、冷空气的侵入共同触发了当日的对流;②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合并造成了远安县此次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的产生同时伴随云体结构快速坍塌及云顶温度骤降的特征;③此次下击暴流显示以传播方式触发新生对流的多单体强风暴特征,且出现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回波悬垂及有界弱回波特质。差分反射率因子柱(Zdr柱)、差分相位常数(Kdp)缺值区等双偏振参数特征对当日对流天气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双偏振参数 中尺度分析 气象观测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夷陵区柑桔冻害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世林 胡春根 +2 位作者 刘云鹏 熊莉 唐子立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6,共3页
为了解宜昌柑桔冻害发生规律,对宜昌市夷陵区历次柑桔冻害的气象条件和冻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最近几年冻害发生过程中不同柑桔种类和品种的表现及冻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宜昌柑桔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及低温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为了解宜昌柑桔冻害发生规律,对宜昌市夷陵区历次柑桔冻害的气象条件和冻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最近几年冻害发生过程中不同柑桔种类和品种的表现及冻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宜昌柑桔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及低温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还与冬季干旱等其他天气有关。不同柑桔种类(品种)在冻害中的受冻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杂柑>柚类>橙类>椪柑>温州蜜柑;冻后恢复能力,温州蜜柑冻后恢复最快,甜橙和柚冻后恢复较快,椪柑冻后恢复较慢。离大水体远的果园受冻严重,坡向、坡位对冻害程度有影响。在柑桔栽培北缘地区,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和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对柑桔产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夷陵区乃至夷陵区以东的宜昌其他县市柑桔生产应以温州蜜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冻害 抗寒性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宜昌市柑桔冻害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卢梦玲 王友海 +8 位作者 鄢华捷 何卫平 吕志藻 谌丹丹 秦欢 杨阳 李鸿昌 黄声东 彭慧雯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4,共4页
2018年1月,宜昌市出现两次低温雨雪天气,导致宜昌各县(市、区)的柑桔受到不同程度冻害。本文调查了宜昌市所辖县、市、区柑桔冻害情况,分析了冻害发生特点,提出科学建园、适地适栽,设防护林、改善小气候,树体保护、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2018年1月,宜昌市出现两次低温雨雪天气,导致宜昌各县(市、区)的柑桔受到不同程度冻害。本文调查了宜昌市所辖县、市、区柑桔冻害情况,分析了冻害发生特点,提出科学建园、适地适栽,设防护林、改善小气候,树体保护、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以及冻后管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 柑桔 冻害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柑桔落花落果气象指标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桂林 李芳 +1 位作者 陈亮 孟芳 《绿色科技》 2014年第12期14-15,共2页
采用宜昌市夷陵区温州蜜柑2个品种和秭归县脐橙品种的落花落果率观测资料以及相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宜昌市温州蜜柑和脐橙的落花落果关键期均与气温关系密切,通过典型年资料普查,发现落花落果关键期气温偏高、... 采用宜昌市夷陵区温州蜜柑2个品种和秭归县脐橙品种的落花落果率观测资料以及相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宜昌市温州蜜柑和脐橙的落花落果关键期均与气温关系密切,通过典型年资料普查,发现落花落果关键期气温偏高、湿度偏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低温连阴雨也是造成落花落果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对当地气温资料普查,得出了宜昌市柑橘落花落果高峰期不同时间段的气象主控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脐橙 气象因子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茶树种植的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孟芳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3期94-94,97,共2页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的气候生态条件,分析了宜昌市茶树种植的气候资源优势,以此进一步探究了其实际种植情况,希望对当地茶叶生产具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 茶树种植 气候资源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宜昌气象辐射观测资料信息化
8
作者 李成飞 肖刚 《绿色科技》 2014年第3期204-205,共2页
介绍了气象辐射观测资料处理软件的开发,分析了辐射记录处理程序的功能,并对气象辐射观测资料信息化的优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辐射自动化 开发软件 资料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局地特大暴雨湿位涡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田珍富 滕俏彬 王作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利用一个考虑陡峭地形的16层η坐标模式对1990年8月14-15日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较成功的控制试验基础上,利用该模式输出结果研究了本次暴雨过程湿相对位涡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 利用一个考虑陡峭地形的16层η坐标模式对1990年8月14-15日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较成功的控制试验基础上,利用该模式输出结果研究了本次暴雨过程湿相对位涡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暴雨发生发展阶段,有强的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相伴随。对湿绝对位涡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暴雨发展阶段,湿位涡变率为正,说明此时对流不稳定已有较强释放,这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网格尺度铅直通量辐合和次网格尺度的扭转效应;在暴雨消亡阶段,湿位涡变率为负,这主要是由气旋性涡度加强较快所致,对其起主要作用的是网格尺度的水平通量辐散和次网格尺度的铅直通量辐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湿相对位涡 暴雨 位涡 中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湿地群高影响天气特征及影响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勤 王清龙 +3 位作者 罗剑琴 肖湛臻 张丽 陈鲜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25,共9页
湿地系统对高影响天气敏感,分析宜昌湿地群暴雨、大风、高温和雷电特征及影响度,得出以下结论:(1)宜昌暴雨呈增多趋势,影响度小于0.5。隔河岩库区、熊渡库区、南河和泗洋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暴雨影响度相对大值区。(2)宜昌大风日数增多... 湿地系统对高影响天气敏感,分析宜昌湿地群暴雨、大风、高温和雷电特征及影响度,得出以下结论:(1)宜昌暴雨呈增多趋势,影响度小于0.5。隔河岩库区、熊渡库区、南河和泗洋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暴雨影响度相对大值区。(2)宜昌大风日数增多,均值为7.4 d,影响度小于0.4,大值区主要在沿江峡谷、高海拔地区和东部冷空气通道上。三峡库区、隔河岩库区、香溪河、湾潭河和漳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大风影响度大值区。(3)宜昌高温增多,均值为23.4 d。河谷、低山、东部平原以及城市化影响明显的地区高温影响度较高。香溪河、三峡库区、泗洋河、沮河、大溪库区、高坝洲库区和熊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高温影响度大值区。(4)宜昌雷暴天数和时长均呈减少趋势,主要活动时间为6—8月,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雷电影响度小于0.5。沮河、漳河、三峡库区、南河和熊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雷电影响度相对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群 高影响天气 暴雨 大风 高温 雷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温州蜜柑采前异常落果特点、原因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世林 李红叶 +5 位作者 周斌 刘庆保 郑伟燕 刘进 余桂林 刘云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2014年宜昌市特早熟和早熟温州蜜柑暴发了严重的采前异常落果,最高落果率达80%,主要是7—9月高温干旱、骤然暴雨、阴雨寡照、结果过多和防治不当造成。防治上重点抓好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搞好清园消毒,对严重地块,在常规病虫害防治基础上... 2014年宜昌市特早熟和早熟温州蜜柑暴发了严重的采前异常落果,最高落果率达80%,主要是7—9月高温干旱、骤然暴雨、阴雨寡照、结果过多和防治不当造成。防治上重点抓好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搞好清园消毒,对严重地块,在常规病虫害防治基础上,加强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药剂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异常落果 原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数据库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少平 田刚 王建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9-72,共4页
为实现自动气象站的组网和基于WebGIS技术的实时资料查询,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和监测入库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实时气象资料 数据库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8”长江中上游局地特大暴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珍富 王彦芳 +1 位作者 祁东平 蔡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6-30,49,共6页
用“9.24”国家攻关课题试验期的地面压、温、湿、风、降水及数字化雷达等逐小时加密探测资料,以及高空物理量和地面逐小时散度、涡度资料,分析研究了1990年8月14日夜晚发生在长江中上游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得出了一些初步结果,可供暴... 用“9.24”国家攻关课题试验期的地面压、温、湿、风、降水及数字化雷达等逐小时加密探测资料,以及高空物理量和地面逐小时散度、涡度资料,分析研究了1990年8月14日夜晚发生在长江中上游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得出了一些初步结果,可供暴雨甚短期分析和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分析 数字化 雷达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山区副高边缘局地暴雨的GRAPES-Meso模式检验评估
14
作者 范元月 陈亮 +3 位作者 肖湛臻 枚雪彬 李洪兵 陈鲜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16,共10页
选取2017—2020年鄂西山区10次发生在副高边缘的暴雨过程,利用传统点对点TS评分和对象检验评估GRAPES-Meso的预报性能,并对比了发生短时强降水前的环流形势场、强降水发生的水汽和不稳定等环境场。结果显示,GRAPES-Meso模式在鄂西山区... 选取2017—2020年鄂西山区10次发生在副高边缘的暴雨过程,利用传统点对点TS评分和对象检验评估GRAPES-Meso的预报性能,并对比了发生短时强降水前的环流形势场、强降水发生的水汽和不稳定等环境场。结果显示,GRAPES-Meso模式在鄂西山区降水预报偏弱,对象检验评估较传统点对点TS评分能更客观评价模式强降水的位置、形状、方向等信息。模式对集中型局地暴雨过程预报效果好于分散型局地暴雨过程;模式预报的水汽条件存在系统偏差,露点温度东高西低的整体分布预报正确,但是对十堰北部、恩施南部山区的露点温度预报均偏低2~4℃;在目标评分较高的个例中,K指数大致可以预报出十堰附近的相对大值区,但是对于发生在宜昌附近的暴雨过程,K指数预报严重偏低。GRAPES-Meso模式预报的环流形势场效果最好,在目标评分较高的个例中,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辐合中心的位置、出现强辐合的时间,可以为预报预警提供中尺度辐合区、切变线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高边缘 局地暴雨 目标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主要气象因子拟合试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成忠 张明 +4 位作者 刘艳玉 冷鹏飞 汪军 陈星 杨戈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9期202-206,共5页
利用1年逐小时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同期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进行了拟合试验,结果表明:(1)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2)与负氧离子浓度拟合方程的解释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空气湿度、雨量、气温、风速;... 利用1年逐小时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同期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进行了拟合试验,结果表明:(1)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2)与负氧离子浓度拟合方程的解释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空气湿度、雨量、气温、风速;(3)与负氧离子浓度拟合方程的显著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雨量、风速、空气湿度、气温;(4)与上述气象因子拟合显著性低于P≤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还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影响负氧离子浓度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气象因子 拟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芳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11期135-135,共1页
在对气象灾害的检测上利用气象地面观测资料的数据以及气象卫星遥感控制的检测数据相结合基于GIS的技术,能够完善整个气象灾害检测系统,达到监测结果精准可靠的目的。基于GIS技术的农业气象灾害检测系统采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8.3能够... 在对气象灾害的检测上利用气象地面观测资料的数据以及气象卫星遥感控制的检测数据相结合基于GIS的技术,能够完善整个气象灾害检测系统,达到监测结果精准可靠的目的。基于GIS技术的农业气象灾害检测系统采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8.3能够在监测时对不同灾害进行不同的分区,有利于针对每一个分区进行指标确定,对其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气象数据 农业气象灾害 气象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首典型山区县气温及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丽 叶丹 +3 位作者 张翠 李芳 陈章 谭思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20,共8页
为了掌握三峡库首典型山区县气温和降水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和规律,选取湖北省兴山县作为代表县,利用1958~2022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2012~2022年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温度和降水气象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法、线性倾向评估法、5 a滑动平均法、... 为了掌握三峡库首典型山区县气温和降水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和规律,选取湖北省兴山县作为代表县,利用1958~2022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2012~2022年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温度和降水气象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法、线性倾向评估法、5 a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低温)日数、降水量、降水(暴雨)日数等气候要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兴山县具有春秋气温舒适、河谷暖冬低温少、高山趋于暖湿化、雨量四季丰沛、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立体气候特征显著的特点。②气温呈现“河谷高山地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气温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午后14:00~16:00;但低温日数趋于减少,冬季平均气温逐步上升,且年平均最低温度的增幅快于年平均最高温度,一定程度上表明寒冷程度趋于减弱。③降水呈现“西多东少、高山多于峡谷”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增加幅度最大;6~8月为暴雨多发期,降水的时间跨度变小,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概率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开展气象防灾工作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以发挥三峡库首区生态系统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特征 趋势分析 突变检验 兴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苗 郭品文 邬昀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100°E以东地区通过5%质量控制的392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1948—1976年和1977—2008年为研究子时段,讨论前后两阶段东部地区的大气湿位涡差异及大气稳定度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东部... 利用100°E以东地区通过5%质量控制的392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1948—1976年和1977—2008年为研究子时段,讨论前后两阶段东部地区的大气湿位涡差异及大气稳定度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呈增加趋势。湿位涡呈"南减北增"的趋势,对流稳定度和斜压稳定度在南方均出现变弱趋势,在北方则增强。大气性质的南北显著变化是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呈"南增北减"分布型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300 hPa层在1976年之后表现为温度负距平场中心,使东部地区高空热力性质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了对流稳定度的变化;同时冷中心北侧高层西风分量减小,南侧高层西风风量增大,斜压稳定度相应出现减弱和增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大气稳定度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5省南北闪电参数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成勤 肖稳安 +2 位作者 王清龙 王学良 张科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在利用我国中部5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经济协作区52个闪电监测站2007-2010年闪电定位资料和1961-2010年雷暴日资料,分析协作区内闪电参数的分布特征的过程中,发现中部5省闪电参数在30?8&#176; N纬度带两侧呈现不同的... 在利用我国中部5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经济协作区52个闪电监测站2007-2010年闪电定位资料和1961-2010年雷暴日资料,分析协作区内闪电参数的分布特征的过程中,发现中部5省闪电参数在30?8&#176; N纬度带两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36?4~30?8&#176; N,正闪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正闪陡度变化较小,平均值为16?48 kA&#183;μs-1,负闪强度和陡度在32&#176; N附近形成极大值后,在30?8&#176; N附近迅速下降;一天中闪电频数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时间比较分散;初雷日约为4月5日、终雷日约为9月17日.30?8~24?4&#176; N,正、负闪电强度绝对值呈上升趋势,正闪强度上升较快,从52?11 kA上升至77?88 kA,负闪强度绝对值上升较平缓,正闪陡度变化较小,平均值约为14?24 kA&#183;μs-1,负闪陡度呈下降趋势,由12?07 kA&#183;μs-1下降到8?90 kA&#183;μs-1;闪电频数最大值出现时间集中在15-16时,闪电频数最小值出现时间集中在8-10时;初雷日约为2月18日,终雷日约为10月1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强度 雷电流陡度 初雷日 终雷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相联系的海气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海明 崔梦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43,共14页
采用1948—2014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延伸重建海温资料,基于大气海洋间不同的主导关系对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进行分类,探究其相应的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影响海洋的个例多于海洋影响大气的个例,即在冬季北太... 采用1948—2014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延伸重建海温资料,基于大气海洋间不同的主导关系对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进行分类,探究其相应的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影响海洋的个例多于海洋影响大气的个例,即在冬季北太平洋大气强迫海洋占主要地位,但也存在海洋对大气的反馈作用。2)对于大气影响海洋而言,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暖异常区上空主要伴随着东北—西南走向的相当正压高低压异常(东北高西南低),对应东南风异常以及显著的深厚暖异常,表现出相当正压暖/脊结构,冷异常情况与此相反。SST异常为净热通量异常与风速异常共同作用引起。3)对于海洋影响大气而言,在SST暖异常区上空西部为南北向高低压异常(北高南低),东部为低压异常,对应偏东风异常。在SST冷异常区上空为偶极型的南北向高低压异常(南高北低),对应偏西风异常;位势高度异常表现出相当正压结构且较大气影响海洋时相对偏弱,大气暖(冷)温度异常比较浅薄且主要局限于对流层低层。4)海洋温度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在大气影响海洋时海温异常由表层下传,海洋影响大气时为上下一致的温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海温异常 中纬度北太平洋 大气海洋特征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