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宜昌育成“宜红优1号”杂交天麻
- 1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天津农林科技》
2002年第4期27-27,共1页
-
文摘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天麻技术协会专家组选用在高海拔山区采集的野生健壮红天麻作父本,选用在江汉平原人工室内箱式栽培的优良红天麻作母本。
-
关键词
湖北
育种
宜昌
“宜红优1号”
杂交天麻
-
分类号
S567.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25-25,共1页
-
-
关键词
食用菌
制种
栽培
菌螨
防治
虫害
-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西南园艺》
2002年第3期26-26,共1页
-
-
关键词
发生特点
种类
食用菌
制种
菌螨
防治
-
分类号
S436.4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SX01田头菇特征及其制种栽培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1年第9期17-18,65,共2页
-
文摘
SX01田头菇(见中彩页),是笔者于2000年4月18日在宜昌市窑湾乡柑桔园地上采集的野生田头菇,应用生物技术手段驯化培育而得,经黄年来老师鉴定为早生田头菇[Agrcyberae praecox(Pers.:Fr.)Fayod],日本名文月菌。其生命力极强。
-
关键词
SX01田头菇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菌种生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天麻杂交种两法快繁新技术
- 5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8-39,共2页
-
-
关键词
天麻
杂交种
快繁技术
箭芽母体盆栽
蒴果沙床栽培
-
分类号
S567.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 6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2年第3期34-34,共1页
-
文摘
一、螨害种类危害菇类的螨类较多,主要有蒲螨和粉螨。其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为:①蒲螨:雌虫身体呈椭圆形,两端略长,黄白色或淡褐色,扁平,长0.2毫米左右,头部较圆,具有可以活动的针状螯肢。雄螨体较短,近似菱形,第4对足末端向内弯曲,附节末端有一粗爪。蒲螨行动较缓慢,喜群体生活。蒲螨主食菇类菌丝,制种、发菌、出菇期都可受其危害。大量发生后,犹如撤上1层土黄色药粉,几天内就能毁灭料瓶、料袋或料床上的全部菌丝。②粉螨:体形比蒲螨大,圆形。
-
关键词
食用菌
培养料
向内弯曲
粉螨
栽培
菇类
出菇期
螨类
发菌
发生与防治
-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宜红优1号 杂交天麻
- 7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3期27-27,共1页
-
文摘
宜红优1号杂交天麻是由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天麻技术协会专家组(邮码:443002 电话:0717-6773470)育成的既适宜低海拔平原地区室内栽培。
-
关键词
宜红优1号
杂交天麻
仿野生栽培
平原地区
室内栽培
天麻技术
宜昌市
优良品种
丘陵地区
湖北省
-
分类号
S567.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天麻杂交种两法快繁新技术
- 8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4年第10期21-21,共1页
-
文摘
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场长刘厚荣,经反复试验研究,日前摸索出天麻杂交育种"箭芽母体盆栽选育法+天麻杂交蒴果沙床栽培法"(简称两法或两段)快繁新技术,当年繁种当年受益,成功率100%。无论山区、平原、乡村、城镇,全国各地均可在室内或阳台、楼道育种栽培,是天麻种植户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直达路径。现将其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
关键词
天麻种
新技术
红天麻
快繁
湖北省宜都市
杂交育种
试验研究
方法介绍
栽培法
杂交授粉
-
分类号
S567.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天麻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 9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13期29-29,共1页
-
文摘
一、病害及其防治 1.病害原因 天麻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环菌以外的其他担子菌,它们侵染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鲜材和菌材,与蜜环菌争夺养分,破坏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营养平衡。
-
关键词
蜜环菌
病虫害
天麻病害
防治方法
栽培场地
天麻种
病害原因
白蚂蚁
无性繁殖
担子菌
-
分类号
S435.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食用菌制种简化革新法
- 10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家科技》
2009年第6期18-18,共1页
-
文摘
本人经多年实践,摸索出“食用菌制种简化革新法”。该方法可免除传统制种所需要的系列昂贵设备、原料、药物、用品,节省投资数千元。生产的菌种抗性特强,能耐40℃高温和-25℃低温,用于扩繁接种成功率100%,制种周期缩短20-30天。其简化革新方法是:
-
关键词
食用菌制种
革新
接种成功率
节省投资
抗性
菌种
扩繁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S759.8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 11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3年第5期41-41,共1页
-
文摘
1发生特点
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其繁殖能力极强,个体很小,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当聚集成堆被发现时,已对生产造成损害,让人防不胜防.菌螨不仅对食用菌本身进行危害,而且对工作人员亦会造成危害.
-
关键词
食用菌
制种
菌螨
发生特点
种类
防治
-
分类号
S436.4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 12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天津农林科技》
2002年第4期15-15,共1页
-
文摘
1、发生特点 菌螨俗称“菌虱”,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其繁殖能力极强,个体很小。其危害情况分3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
-
关键词
食用菌
制种
栽培
菌螨
发生
防治
-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生态养殖野生甲鱼效益好
- 13
-
-
作者
胡晓武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2年第7期9-9,共1页
-
文摘
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湾市村刘厚荣,是特养专业户。近几年来,他瞄准人工养殖的速生甲鱼价格下滑,而天然野生甲鱼货俏价扬的商机,改人工温棚养殖速生甲鱼为生态养殖大型野生甲鱼,获利丰厚。
-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产品价格
生态养殖
野生甲鱼
-
分类号
F3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食用菌无公害高产栽培新技术
- 14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安徽农业》
2004年第3期12-12,共1页
-
-
关键词
食用菌
无公害
栽培
菌种
出菇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利用生物脱腥技术加工天麻乳
- 15
-
-
作者
胡文华
詹仲铭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4年第1期38-38,共1页
-
-
关键词
生物脱腥技术
加工
天麻乳
溶剂提取
天麻饮食
-
分类号
TS2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新一代杂交天麻——宜红优1号
- 16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农村农业农民》
2002年第1期17-17,共1页
-
文摘
"宜红优1号"杂交天麻,是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天麻技术协会专家组选用在高海拔山区采集的野生红天麻作父本,用江汉平原人工栽培的红天麻作母本,采用异地异株异花授粉进行杂交结实。
-
关键词
天麻
宜红优1号品种
选育
发展前景
-
分类号
S567.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耐碱型EC2956榆黄菇
- 17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2年第3期26-26,共1页
-
文摘
耐碱型EC2956榆黄菇,是选用自育的1株重2956克的大丛榆黄菇子实体,经分离选纯、亲本正交融合、科学温光调控驯化培育而得。通过3年大规模、多区域栽培推广表明。
-
关键词
耐碱型EC2956
榆黄菇
栽培
原料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天麻蜜环菌同步栽培法
- 18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食用菌天麻专家组
-
出处
《农村农业农民》
2003年第1期19-19,共1页
-
文摘
传统和常规方法栽培天麻必须提前2~3个月培育出一定数量的木椴蜜环菌材,待其培育成熟后,才能和相同大小的新鲜木椴及枝椴一起与天麻种伴栽,即播种天麻。由于蜜环菌和天麻种的播种期不能同步,因而增加了天麻栽培的难度,使众多欲选择种植天麻发家致富的农民朋友望而却步。如今,这种'蜜环菌和天麻种播期不能同步'的栽培方法已被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场长刘厚荣改写,他探索成功'天麻蜜环菌同步播种栽培法',更新了天麻栽培的繁杂工艺。
-
关键词
天麻
蜜环菌
同步栽培法
-
分类号
S567.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食用菌脱毒菌种研制成功
- 19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天津农林科技》
2002年第4期24-24,共1页
-
文摘
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湾市村甲鱼养殖专业户刘厚荣,把经多年实践模索成功的“甲鱼二次置换无毒孵化法”科学地应用于食用菌开放式无菌脱毒育种枝术研究获得突破。
-
关键词
食用菌
脱毒菌种
研制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天麻蜜环菌同步播种栽培法
- 20
-
-
作者
胡文华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刘家大堰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2年第12期24-25,共2页
-
-
关键词
天麻蜜环菌
同步播种栽培法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67.2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