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干细胞与放射抵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艳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69-2771,共3页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确放射治疗的广泛开展和普及,正常组织受到射线照射的剂量大大减少,使得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但仍有较多晚期肿瘤患者对放疗不敏感或表现出放射抵...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确放射治疗的广泛开展和普及,正常组织受到射线照射的剂量大大减少,使得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但仍有较多晚期肿瘤患者对放疗不敏感或表现出放射抵抗。进而导致治疗的失败。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肿瘤增长、复发及转移根源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指出CSCs的存在或表现出放射抵抗性,靶向CSCs可改善肿瘤的辐射抵抗性,因此CSCs可能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几年CSCs在放射抵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肿瘤干细胞 抵抗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疗不敏感 CSCs 调强放射治疗 精确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1联合锡类散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防治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38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进 钱莹 +2 位作者 刘洋 易芳 许新华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IL-11)联合锡类散、地塞米松防治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初治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体外照射95%PTV50 Gy/2 Gy/25f+腔内放疗25 Gy/5 Gy/5f...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IL-11)联合锡类散、地塞米松防治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初治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体外照射95%PTV50 Gy/2 Gy/25f+腔内放疗25 Gy/5 Gy/5f;自放疗第1天开始,治疗组采用IL-11 1.5 mg联合锡类散1.5 g、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保留灌肠;每天1次,每周5次,用至体外照射疗程结束;分别观察两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均以0或1级直肠炎为主;但2级直肠炎发生率对照组(32.4%)较治疗组(13.1%)显著增高,并出现3级直肠炎1例;两组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均不断升高,且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IL-11联合锡类散、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放疗所致直肠黏膜损伤,推迟直肠黏膜炎症的发生时间,并降低血清CRP水平,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锡类散 地塞米松 直肠炎 放射性 肿瘤 恶性 子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与乳腺癌治疗抵抗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冯雪松 鲁明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412-2414,共3页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负责转录后调节,几乎参与细胞内所有生物过程。它位于肿瘤相关基因区域,并通过放松对肿瘤基因的监控参与肿瘤的发生。近年来miRNA作为肿瘤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已有报道[1-2],一些miRNA抑制肿瘤的...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负责转录后调节,几乎参与细胞内所有生物过程。它位于肿瘤相关基因区域,并通过放松对肿瘤基因的监控参与肿瘤的发生。近年来miRNA作为肿瘤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已有报道[1-2],一些miRNA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如miRNA?29c可通过直接结合和调节TGFB诱导因子同源框2(TGIF2),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5(CREB5)和V?Akt小鼠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3(AKT3)发挥其生长抑制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治疗抵抗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乳腺癌 生长抑制作用 转录后调节 肿瘤基因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苏进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65-2966,共2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常见肿瘤。其发病率男性高达27.49/万。女性达10.51/万。即使在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也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常见肿瘤。其发病率男性高达27.49/万。女性达10.51/万。即使在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也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随着放疗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达92%、80%。但晚期(Ⅲ、Ⅳ)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10%-40%左右.治疗效果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对鼻咽癌病因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 干细胞 CARCINOMA 5年生存率 放射治疗 北方地区 人民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小细胞癌伴肝脏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东奎 鲁明骞 +3 位作者 林雅欣 冯雪松 高嫣 宋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752,共6页
目的:分析胆囊小细胞癌(SC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胆囊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胆囊SC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51岁,因&qu... 目的:分析胆囊小细胞癌(SC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胆囊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胆囊SC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胀痛伴腰背部放射痛半月余"入院。腹部CT提示胆囊占位。肝脏动脉和静脉血管成像CT检查,胆囊新生物侵犯胆总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肝脏多发转移,肝门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相关抗原CA125水平为65.2 U·m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23.5μg·L^(-1),两者均升高。行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SCC。结合病史和临床资料诊断为胆囊SCC伴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确诊后未行手术治疗,接受2个周期依托泊苷口服化疗,4个周期奈达铂+依托泊苷(EP)静脉化疗,复查腹部CT发现病灶明显缩小。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密切随访中。结论:胆囊SCC临床表现特异性较差,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本例胆囊SCC患者EP方案治疗有效,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胆囊SCC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小细胞癌 肝脏 腹膜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周东奎 鲁明骞 +3 位作者 冯雪松 刘宇飞 宋浩 徐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8-862,I0009,共6页
目的:分析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小肠和回盲部FD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肠及回盲部FD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61岁... 目的:分析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小肠和回盲部FD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肠及回盲部FD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61岁,因下腹隐痛9 d、发现盆腔肿物5 d入院。子宫及附件彩超,盆腔偏右侧低回声包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盆腔新生物伴周围种植转移,淋巴结增大。子宫及附件增强MRI,右侧下腹部-盆腔肿块、回盲区结节,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及回盲部FDCS。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好转出院。结论:FDC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无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FDCS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肉瘤 小肠 回盲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