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血清在治疗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向建南 张海江 +1 位作者 寇丹丹 霍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228-4229,共2页
自体血清富含维持眼表皮细胞健康的必需成分,其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特性与正常泪液相似.Tsubota等在自体血清中已发现了许多泪液中存在的活性因子.包括:角膜上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维生素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自体血清富含维持眼表皮细胞健康的必需成分,其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特性与正常泪液相似.Tsubota等在自体血清中已发现了许多泪液中存在的活性因子.包括:角膜上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维生素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还含有大量氨基酸、肽类、核酸关连物质、糖等,可以改善组织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清 眼科疾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治疗 上皮生长因子 生物化学特性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OCT及FF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万敏婕 杨先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指导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 目的探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指导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8例(91眼)进行临床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4周、12周及24周分别进行详细眼底检查,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同时运用LogM AR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术后较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3个标准偏差表示存在CME,在术后12周行FFA检查。相关资料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54.68±22.04)μm,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64.52±23.27)μm、(262.51±24.64)μm、(267.52±39.14)μm、(263.71±26.58)μm,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增加最明显的是术后12周时(P=0.028),术后12周时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的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1)。术后1周、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但术后12周、24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0)。术后12周通过FFA检测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为3.3%,而通过SD-OCT检测的发生率为5.5%。结论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改变,SD-OCT能准确观察白内障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增加及黄斑囊样水肿的形态特点。SD-OCT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情况与FFA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静 梁亮 莫纯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1-1072,10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视神经损伤阶段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POAG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根据视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 目的探讨不同视神经损伤阶段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POAG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根据视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A组)、中度损伤组(B组)及重度损伤组(C组),另纳入3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及IL-12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IL-2、IL-4、IL-6及IL-12的水平分别为(90.51±40.61)pg·mL-1、(241.54±78.02)pg·mL-1、(34.84±29.38)pg·mL-1、(94.91±53.89)pg·mL-1,对照组分别为(89.92±38.01)pg·mL-1、(185.01±84.07)pg·mL-1、(62.01±28.05)pg·mL-1、(130.01±81.58)pg·mL-1,观察组IL-6、IL-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间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而A、B、C三组IL-2、IL-4、IL-6等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L-12水平在不同视神经损伤阶段的POAG患者存在较大差异,与IL-6可能共同起到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而IL-4则可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提示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反映视神经损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细胞因子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万敏婕 霍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58例(6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d及术后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58例(6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d及术后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与术前比较,患者出现干眼症状,术后BUT缩短(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增高,角膜知觉下降(P<0.05),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Schirmer′I试验所测的泪液分泌量于术后1d明显增高,在术后1个月以后恢复至术前的水平。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患者干眼症状加重,泪膜稳定性降低,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泪膜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1例病案报道
5
作者 万敏婕 霍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Dualle眼球后退综合征亦称Duane征、眼球后退综合征、Stilling—Turk—Duane征、内直肌神经支配矛盾、后退性斜视等。临床上,在原在眼位时,呈正位视或内斜视者较常见,呈外斜视者很少。2009年10月我院收治以外斜视为首发症状的Duane... Dualle眼球后退综合征亦称Duane征、眼球后退综合征、Stilling—Turk—Duane征、内直肌神经支配矛盾、后退性斜视等。临床上,在原在眼位时,呈正位视或内斜视者较常见,呈外斜视者很少。2009年10月我院收治以外斜视为首发症状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l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病案报道 2009年 神经支配 首发症状 内斜视 外斜视 内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及结构变化中的研究
6
作者 万敏婕 罗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94-3696,共3页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S/OS的长度)及感光细胞层(IS/OS)及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厚度。在眼底自发荧光中测量中心凹到环/弧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结果:在靠近中心凹的环/弧内缘,FAF表现正常,环/弧的外部表现为低荧光,对应于SD-OCT中,IS/OS的缺损或丢失接近高荧光环/弧的内缘,其中有5只眼靠近中心凹。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RPE细胞对感光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作用是高荧光环/弧的形成的关键,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先于FAF中高荧光环/弧的表现,且在高荧光环/弧内(靠近黄斑中心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