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小平
李文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以期做到早期预防、早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对本科收治的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之后,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性痉挛性截瘫,无肌肉萎缩、感觉障碍...
目的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以期做到早期预防、早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对本科收治的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之后,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性痉挛性截瘫,无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理变化主要是脊髓锥体束对称性脱髓鞘改变,可波及颈髓以下脊髓全长,以胸腰段多见和显著;一般采取保护和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硬化并发症,降低血氨及改善脊髓损害症状等综合治疗措施。结论本病是慢性肝病晚期出现的一种以脊髓锥体束缓慢进展性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并发症,早期肝移植是肝硬化晚期合并肝性脊髓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雅琴
姚璜
+2 位作者
胡小聪
栾津
李庭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9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PICCO组(53例)和PI...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PICCO组(53例)和PICCO组(54例),非PICCO组给予常规监测治疗,PICCO组在PICCO指导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PICCO组治疗24、48、72 h后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两组治疗24、48 h后高敏肌钙蛋白(hs-cTnI)、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非PICCO组,PICCO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治疗48、72 h后CI、EVLWI、ITBVI、GEDVI明显高于治疗24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CI、EVLWI、ITBVI、GEDVI明显高于治疗48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ICCO组治疗48 h后与治疗24 h,hs-cTnI、NT-proBNP、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治疗48 h后,hs-cTnI、NT-proBNP、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24 h,且低于非PICCO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在AMI合并CS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较好地改善组织灌注,降低AMI合并CS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数
心输出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小平
李文辉
机构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194-195,共2页
文摘
目的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以期做到早期预防、早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对本科收治的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之后,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性痉挛性截瘫,无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理变化主要是脊髓锥体束对称性脱髓鞘改变,可波及颈髓以下脊髓全长,以胸腰段多见和显著;一般采取保护和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硬化并发症,降低血氨及改善脊髓损害症状等综合治疗措施。结论本病是慢性肝病晚期出现的一种以脊髓锥体束缓慢进展性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并发症,早期肝移植是肝硬化晚期合并肝性脊髓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分类号
R7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雅琴
姚璜
胡小聪
栾津
李庭毅
机构
湖北省
孝感市
中心医院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
医院
急诊科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9期72-75,共4页
基金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WJ2015MB015)
文摘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PICCO组(53例)和PICCO组(54例),非PICCO组给予常规监测治疗,PICCO组在PICCO指导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PICCO组治疗24、48、72 h后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两组治疗24、48 h后高敏肌钙蛋白(hs-cTnI)、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非PICCO组,PICCO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治疗48、72 h后CI、EVLWI、ITBVI、GEDVI明显高于治疗24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CI、EVLWI、ITBVI、GEDVI明显高于治疗48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ICCO组治疗48 h后与治疗24 h,hs-cTnI、NT-proBNP、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治疗48 h后,hs-cTnI、NT-proBNP、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24 h,且低于非PICCO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在AMI合并CS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较好地改善组织灌注,降低AMI合并CS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
脉搏指数
心输出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Keywords
Pulse index
Cardiac outpu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小平
李文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王雅琴
姚璜
胡小聪
栾津
李庭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