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1
作者 石先滨 刘泽瑾 +2 位作者 周晓宁 翁雪波 徐浩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55-160,共6页
提出了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探讨了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的自然资源利用分区方法。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低、城市外围优于城市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资源禀赋... 提出了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探讨了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的自然资源利用分区方法。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低、城市外围优于城市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资源禀赋综合情况得分均值为61.7分;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空间上呈中部高、东西低的格局特征,高开发利用区域(钟祥市、枣阳市、京山市得分均大于65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工作相对均衡,区域之间自然资源综合潜力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高-中-高-中”的格局特征,超过1/2的评价单元潜力得分超过区域平均水平。从自然资源情况、开发利用和可开发潜力等维度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可为汉江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及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鹤峰县城区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淞月 翁茂芝 +2 位作者 田华 王宁涛 连志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从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对湖北省鹤峰县城区15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其中滑坡13处,崩塌2处)的发育分布特征进行论述,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孕灾规律;基于孕灾影响因子,依托信息量法对鹤峰县城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考虑滑坡规模大... 从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对湖北省鹤峰县城区15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其中滑坡13处,崩塌2处)的发育分布特征进行论述,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孕灾规律;基于孕灾影响因子,依托信息量法对鹤峰县城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考虑滑坡规模大小超越概率、时间概率、空间概率,对研究区域分别进行了10 a、20 a、50 a和100 a不同重现期内体积大于5万方和大于10万方两种工况条件下的危险性分区研究,将不同重现期的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根据高、中、低、较低的危险性分区结果,结合鹤峰县城区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提出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措施基本原则,以为研究区及其附近地区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地质灾害 孕灾规律 易发性 危险性 风险评价 鹤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与C-H-O-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华 郭盼 +4 位作者 刘力 潘龙克 段先锋 毛启曦 廖明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0,共12页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化分布广泛,但至今未发现大型矿床,对成矿系统的研究亦存在不足。对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及C-H-O-S-Pb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萤石、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37~170℃之间...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化分布广泛,但至今未发现大型矿床,对成矿系统的研究亦存在不足。对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及C-H-O-S-Pb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萤石、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37~17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11.46%~16.89%,属低温度、中低盐度NaCl-H_(2)O体系流体,主要来源可能为含沉积硫酸盐(海相沉积物)的岩石建造变质脱水;δ^(34)S值介于9.5‰~11.8‰之间,均值为10.92‰;^(206)Pb/^(204)Pb<18.20,^(207)Pb/^(204)Pb>15.60,^(208)Pb/^(204)Pb<39.00,铅同位素具有比值变化小,具有高μ和高ω的特征。硫源和铅源均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古生代沉积盆地奥陶纪和寒武纪容矿地层,同生沉积成岩后生中低温热液改造作用是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床的主导成因类型。与鄂湘西扬子地台区典型铅锌矿床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成矿流体、古生代沉积环境、构造背景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铅锌 萤石 物质来源 鄂西南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中—新元古代洋板块地质及其对扬子克拉通形成过程的启示
4
作者 陈超 刘勇 +1 位作者 苑金玲 孔令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1,共3页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近年研究发现,湖北省发育中—新元古代庙湾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吕王—高桥蛇绿混杂岩(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中—新元古代 扬子克拉通 蛇绿混杂岩 俯冲增生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小华 鲁显松 +3 位作者 熊意林 刘嘉 朱正勇 黄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67-768,共2页
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鄂北麻城地区首次发现的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研究区近东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闪长岩脉、... 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鄂北麻城地区首次发现的白钨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研究区近东西向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次为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矿体赋存状态不受围岩岩性制约;通过地质找矿工作,已控制钨矿(化)体6条,其中主矿脉WⅠ资源量(333+3341)达小-中型矿床规模,两路口地区有较大钨矿找矿前景。文章通过研究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航磁异常 地球物理 地球科学 成矿地质 矿体产状 断层产状 构造破碎带 找矿方向 二长花岗质片麻岩 碎裂岩 动力变质岩 褐铁矿化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路口 麻城市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石头咀矽卡岩型Cu-Fe矿床石榴子石原位成分、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匡华 张铭 +2 位作者 赵岩岩 严子清 杨黎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55,共21页
石头咀Cu-Fe矿床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目前其成矿时代不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本文根据野外调研和岩相学观察,识别出该矿床发育3个世代的石榴子石,并利用原位EMPA、LA-ICP-MS微量和U-Pb定年分析技术对石榴子石开展... 石头咀Cu-Fe矿床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目前其成矿时代不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本文根据野外调研和岩相学观察,识别出该矿床发育3个世代的石榴子石,并利用原位EMPA、LA-ICP-MS微量和U-Pb定年分析技术对石榴子石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Grt1(Adr_(61~68)Grs_(28~36))成分变化小,不发育环带,由扩散交代作用形成;Grt2(Adr_(63~89)Grs_(7~33))成分变化较大,发育震荡环带结构,由渗透交代作用形成;Grt3成分均一,环带发育,为残余流体结晶的产物。Y/Ho值(19.24~32.13,均值26.46)表明石头咀矿床的石榴子石具有相同的岩浆流体来源,相对富集LREE和亏损HREE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3个世代的石榴子石均形成于弱酸性的流体环境。δEu异常、Sn和REE含量等特征指示了在Grt1、Grt2到Grt3的形成过程中,成矿流体发生了从相对还原到氧化的转变,水岩反应强度具有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石榴子石(Grt2)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38±1 Ma,准确限定了石头咀矿床的成矿时代,证实了石头咀矿床的形成与铜绿山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石头咀矿床的成矿作用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在鄂东南地区的矿化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 石头咀 石榴子石 成矿时代 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两路口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7
作者 鲁显松 汪国虎 +1 位作者 曾小华 徐艳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49-950,共2页
两路口钨矿位于湖北麻城市,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毗邻,距麻城市约40 km。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段,磨子潭一晓天断裂和定远一八里贩断裂南侧的桐柏一大别变质核杂岩隆起亚带(杜建国,2000)。桐柏一大别地区... 两路口钨矿位于湖北麻城市,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毗邻,距麻城市约40 km。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段,磨子潭一晓天断裂和定远一八里贩断裂南侧的桐柏一大别变质核杂岩隆起亚带(杜建国,2000)。桐柏一大别地区钼矿资源丰富,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现已发现和探明一处特大型钼矿床(张怀远,2012),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已探明一处大型钼矿床(马宏卫,2007),而对于钨矿资源发现甚少。本文通过研究两路口钨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总结找矿标志,以期对桐柏一大别地区钨矿找矿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标志 钨矿 矿床地质特征 商城县 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渊 王剑 +16 位作者 汪正江 刘建清 李旭兵 王传尚 杨平 李嵘 丘东洲 陈厚国 柏道远 刘早学 汪启年 周文 王宗秀 梁彬 王信 张景华 梁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0-1768,共19页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新建了几丁虫等典型微古化石剖面和同位素地层剖面;二是基本查明区内构造格架和主要褶皱、断裂、滑脱层的分布特征,明确雪峰山主要为准原地构造隆起成因;三是较高精度地恢复了震旦纪—早古生代重点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揭示了沉积相带对生储岩石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四是更详细地圈定了震旦系—下古生界9个重点层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划分出3套有利生储盖组合;五是解剖总结认为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是区内及邻区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是决定现今油气保存与勘探选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六是优选出利川—恩施等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及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为深入开展油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实现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地区 盆山过渡带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地质调查 油气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应城市盐化工业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波涌 董志成 +1 位作者 鲍征宇 冉晓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36-45,共10页
本文对湖北省应城市盐化工业区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矿山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预测,结果表明:在采卤区主要是土壤盐化,Cl在黄棕壤地区往土壤深部富集,在底土层达到最高;开采区已形成重度盐化土壤区6.5 km2、盐类物质重度污染水体区4... 本文对湖北省应城市盐化工业区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矿山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预测,结果表明:在采卤区主要是土壤盐化,Cl在黄棕壤地区往土壤深部富集,在底土层达到最高;开采区已形成重度盐化土壤区6.5 km2、盐类物质重度污染水体区44.6 km2;在盐化工业区和城区除土壤盐化外,还存在Cd、Hg、Pb等重金属污染,其中在城区Cd达到中度污染;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是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以及As、Hg;土壤中有益养分有效P偏低,速效K、碱解N较富足,微量元素中Zn、Fe、Mn有效态富足,Cu、B缺失;As、Hg、Pb在农作物中不同部位的含量总体趋势为根>茎叶>果实;盐化企业和其他化工企业排出的废渣、废水是区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加以重视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盐化工业区 应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天门市富硒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甜 李宝琦 +1 位作者 彭立军 姚晶晶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20-123,152,共5页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寻找富硒土壤,开发富硒农产品,可为城镇居民提供一种补硒途径。但硒易与其他重金属伴生,随着其他重金属含量超标,不仅使硒的生物有效性降低,还可能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天门市农作物主产区耕作层土...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寻找富硒土壤,开发富硒农产品,可为城镇居民提供一种补硒途径。但硒易与其他重金属伴生,随着其他重金属含量超标,不仅使硒的生物有效性降低,还可能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天门市农作物主产区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土壤中硒的含量及分布,通过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明确周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伴生情况。结果表明,天门市耕地土壤呈碱化趋势,耕地土壤硒含量最高达0.65 mg/kg,平均浓度为0.33 mg/kg,土壤硒含量总体达到足硒水平,局部达到富硒水平,整体分布均匀。该市耕地并未受到较大污染,保护体系健全,可因地制宜,打造规模化、产业化、高效益的富硒农作物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富硒 重金属 污染 风险评价 天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红梅 秦志军 +7 位作者 简玉兵 周少东 李书涛 胡忠贵 张权绪 余正清 黄桂珍 谢铭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101,共18页
至2018年底,湖北省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有91个矿种及1418个矿产地。本文采用最新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讨论了吕梁旋回、晋宁旋回、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等6个构造旋回的构造-地层-岩浆时空演化过程,探讨了各构造旋... 至2018年底,湖北省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有91个矿种及1418个矿产地。本文采用最新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讨论了吕梁旋回、晋宁旋回、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等6个构造旋回的构造-地层-岩浆时空演化过程,探讨了各构造旋回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表生成矿作用、流体成矿作用,划定了6个成矿系列组和32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总结了成矿规律。湖北省有3个爆发性成矿时期:早震旦世在神农架-宜昌-钟祥地区生物化学沉积形成了磷矿矿集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在鄂东南地区发生了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大规模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白垩纪-古近纪在江汉盆地沉积形成了石膏-盐-石油等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成矿系列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及远景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盼 刘成新 +2 位作者 李朋 陈超 孔令耀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7,67,共11页
“缺煤、少油、乏气”是湖北省能源的基本特点,能源供需压力较为紧张。干热岩作为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能源优势。但湖北省干热岩研究较为滞后,研究基础薄弱。基于湖北省区域地温场特征、热源条件、热传导... “缺煤、少油、乏气”是湖北省能源的基本特点,能源供需压力较为紧张。干热岩作为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能源优势。但湖北省干热岩研究较为滞后,研究基础薄弱。基于湖北省区域地温场特征、热源条件、热传导通道以及储盖特征的分析,初步认为湖北省东部大别山罗田地区和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东南部嘉鱼地区具有干热岩成藏条件,并通过对区内大地热流特征、地表地热显示、地温梯度异常、莫霍面和居里面埋深、断裂构造、(隐伏)酸性岩体以及盖层分布等干热岩赋存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已有元素地球化学、水化学以及物探资料,提出了湖北省罗田地区和嘉鱼地区分别具有高放射性产热型和沉积盆地型干热岩成因模式,可作为干热岩远景区,为下一步开展干热岩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热资源 赋存条件 远景区 大地热流值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大悟地区 原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古生代化石 被引量:7
13
作者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麻城幅项目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35-35,37,共2页
关键词 湖北 红安-大悟地区 新元古代 古生代 化石 中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婕妤 周小娟 +3 位作者 万翔 胡尚军 田野 胡江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18,共7页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_(2)、Al_(2)O_(3)、TFe_(2)O_(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资源利用 土壤剖面 地球化学特征 硒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伴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成煤环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汉金 徐立中 +3 位作者 颜代蓉 余正清 李超 梅萍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研究对比,查明龙潭组由下向上共出现5个煤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制...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研究对比,查明龙潭组由下向上共出现5个煤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制约。在龙潭组沉积期,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基本格局,形成潮坪-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是华南海北部沉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其中沼泽亚相为煤层的最佳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煤规律 岩相古地理 龙潭组沉积期 晚二叠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矿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小敏 李书涛 +1 位作者 黄丽 许高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4,共5页
近年来,湖北省矿业行业呈现出矿产勘查投入快速下滑、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阶梯式降落、矿业权市场低迷、矿产品生产由高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甚至快速下降、全省矿业总产值增长减缓等发展的特点。预计未来5~10年,湖北省矿业发展将面... 近年来,湖北省矿业行业呈现出矿产勘查投入快速下滑、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阶梯式降落、矿业权市场低迷、矿产品生产由高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甚至快速下降、全省矿业总产值增长减缓等发展的特点。预计未来5~10年,湖北省矿业发展将面临五大态势:矿产资源需求继续保持高位;矿业投资市场有望复苏;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矿业发展首要任务;矿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是常态;“一带一路”倡议为湖北省矿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从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加大国际矿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新形势下湖北省矿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形势 资源保障能力 矿业转型升级 国际产能合作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做好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朝辉 任文海 +3 位作者 吴萃芸 赵越 李启铭 刘成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时隔43年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土壤数据。为切实做好湖北省土壤普查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整体谋划,提高站位,认识普查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全面厘清工作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收集基础资料并及时汇总普... 时隔43年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土壤数据。为切实做好湖北省土壤普查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整体谋划,提高站位,认识普查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全面厘清工作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收集基础资料并及时汇总普查成果;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动普查工作全面铺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18
作者 肖保全 施彬 李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551-11552,11555,共3页
以湖北省为例,在分析湖北省1996~2005年经济增长数据和耕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北省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预测了湖北省未来一定年限内的耕地非农化趋势;最后,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划分出了湖北省经济... 以湖北省为例,在分析湖北省1996~2005年经济增长数据和耕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北省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预测了湖北省未来一定年限内的耕地非农化趋势;最后,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划分出了湖北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的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耕地非农化 需求模型 阶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北缘伟晶岩中石榴子石成因及对Nb-Ta成矿的制约:成矿和未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紫文 李艳军 +4 位作者 周豹 陈静 冷双梁 陕亮 卢亚鑫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56,共19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断峰山地区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是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北缘唯一的大型矿床,其成因及物理化学条件不明确。新发现的微斜长石伟晶岩型铌钽矿化脉体中铌钽铁矿、石榴子石和...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断峰山地区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是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北缘唯一的大型矿床,其成因及物理化学条件不明确。新发现的微斜长石伟晶岩型铌钽矿化脉体中铌钽铁矿、石榴子石和电气石共生,其中石榴子石的成因研究可为该类型Nb-Ta成矿作用研究提供良好的制约。以断峰山地区成矿与未成矿2种微斜长石伟晶岩脉中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背散射电子(BSE)和阴极发光(CL)微观结构观察、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分析,探讨石榴子石成因及其对微斜长石伟晶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断峰山地区伟晶岩中的石榴子石均为岩浆成因,形成于中高温、中低压力环境,属于铁铝榴石-锰铝榴石(Alm_(48.61)-Sps_(48.21))固溶体系列。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脉中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为主(Sps_(42.56)-Alm_(54.63)),而未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脉中石榴子石以锰铝榴石为主(Sps_(58.93)-Alm_(37.18))。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中石榴子石多与铌钽铁矿等共生,具有低的Mn、Nb和Ta元素含量,且由核部到边部Mn含量降低Fe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铌钽矿物的结晶导致,表明石榴子石中Nb、Ta、Fe、Mn等元素的演化关系可以指示幕阜山地区Nb-Ta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 未成矿微斜长石伟晶岩 石榴子石 岩浆成因 稀有金属矿床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 断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姜桥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丁丽雪 黄圭成 +3 位作者 夏金龙 吴昌雄 祝敬明 金尚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90,共16页
鄂东南矿集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最西端。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区内的含矿岩体(尤其是大岩体)已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不含矿岩体的研究还很薄弱。位于灵乡与... 鄂东南矿集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最西端。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区内的含矿岩体(尤其是大岩体)已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不含矿岩体的研究还很薄弱。位于灵乡与殷祖岩体之间的姜桥岩体,是鄂东南地区众多小岩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其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姜桥花岗闪长岩侵位于144±1Ma,属于早白垩世产物。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除了具有明显生长环带的岩浆锆石以外,样品中还存在少量具有古老核的继承锆石。岩浆锆石的εHf(t)值均为较低的负值,介于-9·1^-14·6之间。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77~2·11Ga,与部分继承锆石的U-Pb年龄一致,表明姜桥花岗闪长岩可能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陆壳物质。继承锆石的εHf(t)值介于-0·6^-14·6之间,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00~3·60Ga,暗示研究区内可能存在古太古代的基底。综合前人资料,认为姜桥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与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有关,是区域构造体制大转折初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鄂东南地区 姜桥岩体 早白垩世 岩石圈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